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劳动关系的规范与发展,将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始终,并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发挥其作用。劳动关系的状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晴雨表。劳动关系,是社会分工基础上产生的,劳动者之间、劳动的所有者之间、以及劳动者与劳动的所有者之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协作劳动、交换劳动成果而形成的,最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裴小革研究员:《十六大报告对<资本论>基本理论的新发展》——《资本论》对未来社会设想的着眼点是劳动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解放劳动、保护劳动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资本论》基本理论还认为,劳动与劳动者是不可分割的,劳动者拥有和可以支配的财富、收入、投资、消费及他们的文化素质与经济效率密切相关,将劳动等同于物加以压抑的经济体制,必然要产生种种引起经济效率低下的致命问题,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这种理论同“三个代表”中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资本论》基本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准确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客观需要,是新时期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团结全体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众多的矛盾,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协调解决,构成社会进步的标志。本文试图就其中的一对重要矛盾,即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运行过程中,劳动者的社会成员地位及其权利与劳动者的私人地位及其权利之间的矛盾,作些初步的探讨。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建立,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摆脱了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和思想文化上的奴役,获得了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自主权、支配权和管理权,获得了独立自主和发展个性的根本条件。从此,劳动人民从根本上获得了解放,人民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人民成了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一句话,人民翻身当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主人是人格化的所有权,民主化的政治权,自由自觉的劳动生活  相似文献   

4.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劳动的性质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消除了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消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因此,劳动的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之所以要相应的区别为社会主义劳动与共产主义劳动,其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共产主义劳动,是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为满足社会需要尽其所能的、自觉自愿的、不指望报酬的劳动。它已经不仅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而且成了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共产主义劳动的普遍出  相似文献   

5.
董明 《学理论》2009,(31):125-127
劳动最神圣,也最光荣,劳动者也最尊贵。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尤其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各个领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和永恒追求;劳动解放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初心使命,是无产阶级政党长期不懈奋斗的价值情怀。中国共产党全面地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解放的理论基调,经过100年来的不懈努力,从“劳工神圣”“劳工万岁”到“改善劳动组织”,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再到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托起中国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解放理论中国化的新内涵和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胜利和中国道路成功的制胜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解放的崭新诠释。  相似文献   

7.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体面的劳动”意味着劳动者从事生产性的劳动,其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工会新型维权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从理论上讲,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是劳动关系中的平等主体,但在实践中,劳动关系利益协调机制还并不完善,劳动者的权益经常受到损害,由此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呼唤平衡稳定合理的劳动关系,要求工会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 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维权机制,平衡劳动关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俊杰 《理论探索》2012,(5):82-85,89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都得到合理实现和满足;把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结合起来,在劳动双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主体作用,在劳动双方互利共赢基础上维护劳动者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劳动者抵御和消除各种市场风险;政府要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着重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加强劳动法制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与劳动者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制度变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通过劳动合同立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依法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客观现实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能否确定劳动以外的资本、技术、管理也同样创造财富?能否确定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能否确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等同于剥削,与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样能依法得到承认、尊重和保护?能否确认让一切形态的劳动者有用武之地,能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能否确定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外来资本、民间资本的作用?怎样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各类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分配制度,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对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涉及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新问题,社会各方迫切需要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回答和科学结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后,在我国理论界内外形成新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热潮。 集中全党智慧的十六大报告对上述问题的论述,充满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论断;特别是把尊重劳动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这些新认识突破了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局限,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发展,也是重要的政策创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高度尊崇。 党的十六大之后,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劳动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能够将劳动关系各主体的  相似文献   

13.
林嘉 《团结》2006,(6):27-30,6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劳动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劳动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劳动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在现代社会,劳动权是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具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属性。从历史上看,劳动上升为一种权利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14.
孙丽 《民主》2008,(1):21-23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证广大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和权利,切实维护劳动者切身权益。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解决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广大劳动者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工特殊权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法律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用工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学术界大多采用恩格斯的表述,即,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这是值得商榷的。恩格斯于一百多年前社会主义社会未在任何国家建立的条件下所作的这个表述,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所实际研究的客体。理解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表述,不能离开当时他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由此规定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含义。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其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对劳动者一律通过表示劳动量证书的劳动卷实现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已经消亡,没有了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阶级差别也不存在了。同时,他们认为,消灭了竞争和私有制,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无产阶级就获得了解放。(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0、213页)显然,在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实现。因此,恩格斯所说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是在唯物史观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自始至终都关心劳动者的状况,关注劳动过程的正义性,主张通过建构正义制度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从而实现劳动解放乃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对于构建中国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是在唯物史观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自始至终都关心劳动者的状况,关注劳动过程的正义性,主张通过建构正义制度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从而实现劳动解放乃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对于构建中国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劳动用工方式因其灵活性和经济性,近年来在我国被大量企业所青睐。被派遣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护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劳动制度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有对于被派遣劳动者就业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但是其所表现的立法效果差强人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