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换位”意识?指的是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矛盾时,不妨冷静地站在对方位置上去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去想,会怎么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实效,是需要有点“换位”意识的。“换位”意识,说起来简单,而要真正具备和付诸实践,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里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论,而且还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真诚的情感及热忱的助人精神。没有科学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想“换位”思考,难矣!现在有的干部,对“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他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空道理多,说教多,指责多;人情味少,深入职工心坎的语言少,帮助、…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量的心理调查我们发现,对一个人的言行公开表示异议(态度冷淡、不尽赞同、全盘否定),比公开表示赞同和夸奖,更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和情绪震动。许多人在遭异议后,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注意、搜寻有关的证据,重新对自己的言行作某种审度,判断他人异议的正误。这种很自然地产生的内心意向,我们称之为遭异议时的“寻证心理”。人们在  相似文献   

3.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朱家包包铁矿积极创新,推行“全员思想政治工作法”,即不分干部工人、职务高低,企业每个员工都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具体说,一是自己不给自己增加思想负担,用欢笑面对工作和生活;二是自己不给别人增加思想负担,不发生伤害他人的言行;三是自己要给自己做思想工作,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四是自己要给别人做思想工作,主动帮助他人宽心解忧。有的车间还形成了班组思想工作“四式”,即换位式,提倡换位思考;模拟式,班组成员轮流担任思想政治工作员;观察式,像医生一样望、闻、问、切;互保式,…  相似文献   

4.
一般情况下,在谈心的活动中,作为主动的一方往往比较重视对方的“谈”,即语言表达,而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方的“谈外之音”——“非言语表达”。实际上,“非言语表达”在谈心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心理活动,言语并未表达,却通过各种姿态流露出来。换言之,一个人的思想活动除了用言语表达之外,还必然会通过各种姿态反映出来,只不过是间接或比较隐蔽的反映。对于一般职工来说,他在谈心过程中的言语和身体的姿态是一种复合过程。一个好的领导和政工干部,在  相似文献   

5.
我看“换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位思考”的说法似乎是近几年才流行,其做法则古已有之。唐代白居易的名篇《观刈麦》,写他看到农妇抱着孩子拾麦穗,一问情况,原来她家地里收的粮食全交了税,只好拾一些麦穗充饥。白居易听了很难过,对比自己“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感到愧疚不已。在封建社会,能这样“换位思考”的官是极少的。  相似文献   

6.
北北 《侨园》2013,(7):29-29
<正>我久居欧洲,对当地人的文明礼貌很有感受。在欧洲,人们待人接物都非常有礼貌。只要我们是相识的,或者曾经碰过一面,俩人再次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你好",或者是上午时间就说"上午好",下午时间就说"下午好",晚上时间就说"晚上好"。不像我们开口就问"吃了没有?"如果是要好的朋友见面,还用自己的脸颊在对方的脸颊上每边亲一下,嘴里发出"啧"的声音,就像真的用嘴巴亲对方的脸颊。如果是更加要好的朋友,或者情人,或者长时间没有见面的家人,双方还要互相拥抱。有的在拥抱时还在对方的背上轻轻拍几下,表示亲热和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
保险合同通常为格式合同,专业性很强。保险公司往往在保险合同中设置大量的免责条款(显性的)。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还在一般的条款中设置一些条款限制或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或排除对方的主要权利,这就是隐性的免责条款。隐性免责条款的存在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极为不利,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很容易忽略其不利后果。对保险公司的隐性免责条款应加强规制,以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方步青  韩璐 《学理论》2013,(18):326-328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是高校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在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高校决策主体与专任教师、行政人员等决策参与者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最优策略就是从有利于对方的角度出发,通过实现对方的利益最大化,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安立志 《各界》2014,(4):74-76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西化”的经历,一次是东汉末年的佛教东进,一次是“五四”后传来马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西化”,并非对方的强加与侵入,都是国人自主选择与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泛假心理”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畸形心态。其特征是,以消极的态度看待社会,把属于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虚假现象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用怀疑一切的思维定势研究市场、评估同志、观察生活。“泛假心理”的扩散,是对以诚信为本的交往道德的挑战,同志之间、朋友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失去了推心置腹的直率和坦诚,很多人把不讲真话、不现真心、不动真情、“把放心留给自己,把戒心留给别人”作为人生信条。更为严重的是,“泛假心理”消损了社会成员的进取意志,持此论者惯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对先进不是认真学习,汲取教益,而是用怀疑的…  相似文献   

11.
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四种:一是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矛盾着的双方必须适应对方发展的需要,它本身才能存在和发展。在这样的矛盾中往往有一方是基本的,另一方首先必须适应这基本的一方。二是互相兼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争夺着某些共同需要的东西,每一方为了自己的发展都力求多占一些,但是如果占得太多,使对方占得太少,对方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对方反过来又会限制此方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兼顾对方的发展,自己的发展就应有所节制。三是并举和交替发展。并举是指对立双方同时得到发展。交替发展即“两条腿走路”,需一前一后…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政工人员与工作对象坐在一起没有什么话可说,双方感到别扭,更谈不上理顺情绪、解决问题了。究其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准备不足──工作前自己的思路没理清,对说什么、怎么说、如何适应对方的性情脾气、出现枝节如何应对等等考虑不周,只能是三言两语继之以沉默无言;自身能力低──做思想工作需要有讲得清、辨得明、抓得准、镇得住、劝得通等等“专业水平”,需要多学习多积累多实践,否则就会出现由“不会说”到“不敢说、不愿说”的不良循环;人格力量弱──行“不言之教”本来也是做思想…  相似文献   

13.
曲啸 《瞭望》1987,(23)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是需要彼此理解的。我在和青年的对话中,更是常常听到对方提出“理解青年人”的要求。我觉得,一个人要求别人理解自己,从广义上来说是对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相互理解,那么,彼此的交往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沈道鸿已经有七八年了,他是个好学不倦,敢于探索的青年画家,曾经对古代画家的作品和画论作过细心的研究,也曾经用画笔试过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东闯西闯,总想闯出一条既能推陈出新又能引起观众欣赏兴趣的路子。经过勤奋的研究和实践,他终于在“外师造化”之外悟出了“中得心源”的重要性,他认识到要想创作出真挚动人的作品,只有使“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物质世界和心理世界互相渗化”。从这一契机开始,他的作品就起了变化,从单纯的“状物”逐步与“抒情”相结合,创作了一些意境葱笼、引人入胜的作品。这一成就令我在阅读  相似文献   

15.
“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这是各级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特别是当财务干部对那些超标现象或行为亮出“红灯”时,对方常常会来上这么一句,以暗示财务管理人员不要太认真,以此来达到自己既“闯红灯”而又能过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做好青年的思想工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下面我着重谈青年思想工作中的“十要”。一要有共同的语言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既要讲原则,又要少讲套话,敢于为青年说话,遇事把青年放在心上。二要设身处地青年人有了思想问题,一开口就批评他们,往往达不到目的。而应当首先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地位和处境想一想。即采取先接近,然后引导、提高之法。三要放下架子做思想工作的人,应与对象“平起平坐”,采取朋友、同志式态度,不能摆出一副架子,令人望而生畏。四要无事也“登三宝殿”思想工作是件细水长流的工作,平时不熟悉青年,就很难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所以,要  相似文献   

17.
盲目跟从,“随大流”,是一种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而导致的行为。所谓从众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别人都这么认为,自己也就这么认为;看到别人都这么做,自己也就跟着这么做;当其发现自己的意愿、行为和态度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相悖时,感到心理紧张,或引起苦闷和不安。由于这种心理压力,会促使其改变初衷,与别人趋于一致。从众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了解和掌握人们的心理过程规律,有意识地在实际工作中开发和运用职工个体从众心理,设置企业整体和职工个体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2,(22)
记者:你说“美国是将反恐行 动置于其全球战略之下 的”,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是以对方具有发展潜力的存在,而不是以对方是否侵害自己来判断敌人的?为什么? 山民: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美国特有的安全观。在官方,美国国防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企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抓住三个关键,即:常问“我是谁”,常念“紧箍咒”,别碰“高压线”。常问“我是谁”就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飘飘然、昏昏然,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执政。周恩来总理曾要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缺欠,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好,不满意”的心理状态。用孔子的话讲,就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共产党人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常问“我是谁”,就是要时常告诫自己是一名党员,做人做事别辱没了党员…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0,(30)
与父母相处时间太短,沟通太少,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心理闭锁”居高临下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平等相待未必丧失父母尊严溺爱、娇惯和粗暴的后果一样,让孩子难以自立于社会真是“知子莫如父(母)”吗 中国人把“知子莫如父”常挂嘴边,到如今所谓“知子”已夹带了太多的水分。一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心理闭锁”,二来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变化很快,许多粗心父母根本追逐不及。据对北京、上海市13~19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只有13%的孩子认为家长完全知道自己的心事,53%“略知一点”,23%以上的人认为父母根本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