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产生、确立的基础包括垄断的两面性、国家经济 政策的选择、立法技术的考虑以及该制度与反垄断价值取向的天然吻合等各方面,社会本位、有效竞争、公平与效 率的平衡、道德则是适用除外制度谋求的价值目标。我国《反垄断法(送审稿)》关于适用除外制度的规定存在若 干不足,建议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2.
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去年通过并且已于今年8月1日施行的《反垄断法》法典中也有适用除外的个别条款,但总体上看不够明确,不够系统。初步建立起来的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在不少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恰当地界定适用除外的范围就是完善该制度的关键环节。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范围不能过宽,主要应当包括:农业、国家垄断行业等特定的行业,工会组织、消费者协会和劳工等特定的组织和人员,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等特殊领域。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反垄断法协调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笔者针对我国新颁《反垄断法》,并结合国外的成功立法,从一般分析、价值取向、立法体例、适用范围等多角度对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的指导我国反垄断法的具体适用。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各国反垄断立法中均得以确立。美国、德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比较完善,且各具特色。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形成根源于垄断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两面性。适用除外制度与一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论基础,比较国外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内容,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第一部分对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含义及制度设计缘由进行讨论。第二、三部分依我国《反垄断法》的条文展开。第二部分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特定行业领域的反垄断法适用除外进行阐述,对相关法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本文第三部分对除特定行业外的其他领域的反垄断法适用除外进行阐述,同时也对相关法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适用除外制度是指为了维护经济运行效率、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在某些特定行业或领域中允许一定的垄断状态及垄断行为合法存在的制度。社会本位是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根本属性,其经济学基础在于竞争存在缺陷和垄断具有积极效应。适用除外制度的适用范围涉及农业、国家垄断行业、部分自然垄断行业、知识产权以及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等。适用除外制度的适用程序包括申请、审查、批准、撤销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是指在制定反垄断法时就规定对某些行业或领域不适用反垄断法,无需再经任何机关许可。确立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克服自由竞争的消极影响、发挥垄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有利于协调反垄断与发展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反垄断法的直接目的与最终目的可以看出 ,它所应当维持的市场机制是在动态与静态二方面均可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机制在这二个方面的功能各所不同且又独立地对反垄断法产生强烈的影响。本文从市场失灵与日本反垄断法中适用除外制度的界限入手 ,讨论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时所采用的重要的法律手段%D%D“反垄断法中适用除外制度”与市场机能同样是有界限的 ,因为我们不能推定或确定适用除外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的农业适用除外制度之确立具有深厚的现实依据,它契合农业生产特点,有利于自由、公平的生产和销售机制并帮助规避风险。我国反垄断法具有社会本位、法定性和政策性。我国要结合国情明晰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者范围,并防止豁免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豁免程序是反垄断豁免制度(又称反垄断的除外适用)的重要内容,但笔者认为06年《反垄断法(草案)》(以下称《草案》)中反垄断豁免程序的规定不适宜中国现状。因此,试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结合本国实际,从《草案》内容入手,就反垄断豁免程序制度构建提出粗略建议,以期完善反垄断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法的执行机制一般分为公力执行和私人执行。私人诉讼在反垄断法中具有监督反垄断主管机关执法,节约政府资源,对垄断行为反应更迅速等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反垄断法中对私人诉讼作出明确规定。我国反垄断法草案没有规定这一制度,讨论这一命题对我国反垄断立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贸易壁垒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WTO的建立和运行,关税降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贸易自由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自由化的成果正在被贸易保护主义所侵蚀.这表现在:许多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在积极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同时.却在其国内大量利用反垄断法律制度进行贸易保护,这实际上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设置了一种新的壁垒,从而保护了其国内市场,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中国应当积极参加WTO关于竞争政策多边协议的谈判,并在这个大背景下.立足我国具体国情.抓紧制定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3.
行政垄断主要应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规制,其能够由反垄断法加以调整。我国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反映了开放社会中经济法本质的二元结构特征。刚出台的《反垄断法》在制止行政垄断方面乏善可陈。今后在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上,应摈弃偏见,提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承认社会有差别有冲突的社会。和谐社会就是要控制矛盾、控制冲突、促成和谐。政治妥协作为一种普适的社会调节机制,并不等同于放弃原则的“投降”、“背叛”,而是体现了大原则的坚定性与具体策略设定的灵活性,内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和谐,要建构一套技术化、工艺化的处理社会政治经济事务的机制,建立缓和阶级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的民主和法治机制,建构一个基于现代宪政民主的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社会政治平台。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永城市经过三年多改革创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永城经验是什么?永城经验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犯罪学教授专家团队为此进行了实地调研。结论是:永城经验的核心是区域特点定位准确条件下的治安手段管理创新;观念变革先行推动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建立以"治安卡口堵控网"为主要特色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体系;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向管理要警力;争取财政投入,迅速推进"科技强警;"构建新型警民关系等。永城经验既有地域的特殊性,也有跨区域的普遍性,为全国社会治安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而进一步探索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科技强警"中的硬件到位和软件跟进;警务评价体系变革中的调查技术手段科学化等仍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反垄断立法进程缓慢源于思想认识、行政垄断、行业和政府的阻力。对垄断和不正"-5竞争分别立法适合我国国情;设立多元化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有利于节省行政资源;如何设立地方反垄断执法机构对规制行政垄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最低转售价格维持是纵向垄断协议的一种形式,美国对其一直严格适用本身违法原则。2007年Leegin案判决之后,美国对最低转售价格维持转而适用合理原则,但实践中多数州以及一些学者都对该做法持有异议。我国反垄断法第14条严格禁止最低转售价格维持,似乎我国对其倾向于适用本身违法原则,茅台、五粮液案又从实践中印证了此种态度,与"锐邦诉强生公司案"形成不同的处理结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缺乏反垄断法传统的国家来说,在借鉴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经验时,不仅要注意最新适用原则的转变,更要仔细甄别具体实施效果,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最低转售价格维持做出合理的反垄断法规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开始实施,我国竞争法体系初步形成,此时正是竞争政策发展的重要时机。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后,我国先是宣布四万亿救市计划,又先后颁布了各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如何协调本就是一热点话题,如今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更是难以作出决断。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既存在共同的最终价值目标,相互影响,又存在不同的具体目标和作用机制。以美国和日本在经济危机时的对策为借鉴,我国目前应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应适当放松,但其优先地位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刑事和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为多年来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的刑事和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刑事和解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符合刑法民法化,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现代司法改革发展的方向。但实践中刑事和解开展更多是符合“成本收益”计算的经济学规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解过程中的经济运行原理,从而更有效地运用好刑事和解,使其为社会创造更多“福利”。  相似文献   

20.
垄断与经济法产生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学界一般认为,垄断破坏了公平而自由的竞争,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民商法和行政法作出了修正之后仍无法有效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纷纷制定了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作为现代法的经济法产生了。美国经济法的确是这样产生的,但是德国强化垄断,苏东、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直接垄断,也出现了经济法。经济法不仅具有反垄断功能,也有促进垄断,甚至直接规定国家垄断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