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美籍华人富豪何东发电报给在北平的张学良将军:“东北军如抗日,何东个人愿负责供应整个东北军的军火。”见电,一直处于违心、苦闷与国人谴责声中的少帅兴奋异常,即电南京蒋介石,据此理由急切要求对日宣战。蒋回电表示不相信何东此举。少帅甚为恼怒,亦无可如何。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甲午战争后,日本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9月18日晚10时30分,日本关东军按照预定计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进攻。  相似文献   

3.
一、率先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英法的绥靖政策,我国内的军阀混战,蒋介石又把东北军主力大部调入关内的情势下,东北边防空虚,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速实现其野心勃勃的大陆政策,于1931年,乘机发功了“九·一八”事变。做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将军,这时却接到了蒋介石的不要事态扩大不准抵抗的命令。日寇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鲸吞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流亡失所,东北军也成了亡省亡家的武装流亡集团。  相似文献   

4.
由辽宁省地方志学会与辽宁省档案馆联合组织编纂、由辽宁省副省长林声主编的《九·一八事变图志》一书在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前夕,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张学良将军为本书题词:“历史伤痕,痛苦回  相似文献   

5.
提起“小河沿(今沈阳万泉公园一带).老沈阳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它与东北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连.”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5月,在这里就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而又振奋人心的“枪杀日本鬼子”事件.当事人李希春,用仇恨的子弹穿透了侵略者的胸膛.李希春,辽宁黑山县人,是年30多岁,中等个头,平时少言寡语,但办事干脆利落.”九·一八”事变前,他是东北军于芷山的手枪队队附,驻防山城镇.“九·一八”事变后,于芷山率部降日,到沈阳当上了伪第一军管区司令;李希春也随同来到沈阳城,家口留在了山城镇.当时,  相似文献   

6.
白承润,字君实,绰号“白庄稼人”,满族,1908年出生在岫岩县哨子河张家堡子(今哨子河永贵村)一个没落地主的家庭.在岫岩南校中学毕业后,1929年考入沈阳电工专科学校,行将毕业之际,发生日本军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他满怀悲愤返回岫岩家乡.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了古老的岫岩山城,  相似文献   

7.
“抗日救亡,匹夫有责”,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中华民族精神第三次高涨的大浪潮基于“九·一八”事变,直接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当时作为“九·一八”事变首发之地的沈阳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更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可是蒋介石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采取了不抵抗的主义,任由日军长驱直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画家、诗人何香凝出于民族大义,准备当面斥责蒋介石的卖国行径,亲友们担心会因此受到迫害,硬是把她劝阻住了。  相似文献   

9.
1931年的秋天,是中华民族的危难之秋。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中国东北的大好山河。在国门洞开,强虏当前的严峻时刻,蒋介石却下令不抵抗,东北3千万同胞,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亡国奴境地。一队队全  相似文献   

10.
地县文摘     
程序回忆启蒙老师何文成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是何文成同志。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1933年暑期,他经我父亲陈宏宇介绍到海口举办“国文补习班”,组织学习普罗文学和鲁迅、郭沫若等人著作,传播先进思想。参加“国文补习班”学习的,有我、陈家潮、陈佩崇、陈以新、项良才等五、六人。那时,我在龙田融美中学读书,年纪小,语文程度较高,喜欢写文章。“九·一八事变后,我写了谴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蒋日妥协感言》和《致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将军所领导的东北军是奉蒋介石三令五申的“不抵抗”命令,被迫放弃东北,撤往关内的。对此,张学良是很不情愿、也是非常痛苦的。当年他在北平接见学生代表时痛心地说过,“我现在听命中央,身不由己,忍辱负重,无法见谅于国人,只求不愧于心。我敢断然自信的:第一,不屈服,不卖国;第二,不贪生、不怕死。”但在那时,人们对他并不了解,特别是“九·一八”事变的内幕,国人皆蒙在鼓里,所以在痛惜国土沦丧之余,把一腔怨愤全倾泄在他身上了:出于爱国热情,批评他放弃守土抗战之责,愧对国人者有之:明明知道他是奉命行事,因有旧怨(如汪精卫等),借题发挥,故意把水搅混,指责他为“不抵抗将军”者有之;乘机造谣(如日本特务机关和亲日派),散布种种流言蜚语,以转移视线从中渔利者有之;由于不明真相,对他多有责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五年五月又发动了“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  相似文献   

13.
从《前哨》步入《烽火报》“七·七”事变后的这年年底,江苏省沭阳县爱国青年创办了一个以中学生和进步青年为对象的宣传抗日救亡的刊物《前哨》。当时,我在《前哨》社主管发行兼做部分编辑工作。翌年“七·七”事变一周年那天上午,我在沭阳东城门楼下,看到很多人围观贴在北墙上的一份报纸。我近前一看,是“扬开多”(东北军111师)部队抗日义勇宣传队出  相似文献   

14.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继而又策动汉奸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加紧染指华北。中华民族危急蒋介石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卖国政策。富有爱国心的续范亭将军对此深表不满,心情极度苦闷,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1935年亲赴南京,想以一个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各方人士和国民党中央呼吁抗日,以期早日实现抗  相似文献   

15.
于时雨是吉林省辉南县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锦绣河山,高中毕业不久的于时雨颠沛流离,来到河北饶阳县,经人举荐,在北管庄小学任教。 任教期间,他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向学生灌输抗日救国思想;开办成人夜校,他亲自讲课,并宣传抗日  相似文献   

16.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九·一八”事变,震惊中外。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仅用3个月时间,即侵占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国民党政府万般无奈,为平民愤,只得乞求国际联盟“主持公道,制止侵略”。岂知,这只是痴人说梦。“国联”直到1932年5月,才派出一个调查团来  相似文献   

17.
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蒋南翔同志二三事刘文渊蒋南翔(1913.9一1988.5),新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人。1989年陈云同志题词赞曰:“蒋南翔同志一生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在“一二·九”运动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的开端。国民党决策人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致使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丁东北三省,实现其灭亡中国先占领满蒙的第一个重大步骤。至1937年7月7日又发动芦沟桥事变,对中国全面进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8年之久的空前惨重的大灾难。九·一八事变是一起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开端。由于国民党决策人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日军得以不费一枪一弹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北三省,实现了日本灭亡中国先占领满蒙的第一个重大步骤,进而于1937年7月7日发动芦沟桥事变,对中国开始全面进攻,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是一起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记取沉痛教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二十六路军归属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著名中共党员刘志丹、刘伯坚等同志都曾在该军从事过政治工作,传播马列主义,灌输革命思想。因而,这支部队有着较深的革命基础。1931年初,蒋介石调其到江西进攻中央苏区,被迫与红军作战。在此期间,他们又耳闻目睹了中央苏区日益强盛的情景,深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救国救民的党。“九·一八”事变的枪声,又一次惊醒了困处内战前线的二十六路军广大爱国官兵,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特别是当时的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这四位起义将领,对蒋介石独裁卖国、消灭异己、“围剿”红军的反动行为,愤恨至极,不堪忍受。随着中共地下组织力量在该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