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力图描画出苏联学在美国产生的历史脉络,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一战以前,除了大学里极少量有关俄国的课程之外,俄国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十分缓慢.两次大战之间,通过出版物和研讨班等形式,美国人对俄国有了初步了解.当时苏联国内开展的大规模"社会实验",令一些美国学者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二战期间的战争需要...  相似文献   

2.
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对共产主义制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他们抱着种种偏见对俄国革命的前因后果问题,做了大量文章。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对俄国问题持的偏见有所淡化,研究方法及视角有所变化。对很多问题的阐述更为具体和全面,有份量的研究成果纷纷问世。正确估计西方史学界这方面的得失,把握其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西方苏联学的认识,对我国学术界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苏联学研究是“冷战”的产物,它在美苏对抗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加深,美国越来越重视对自己“最主要的对手”——苏联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先后成立了一些以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一些大学开设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  相似文献   

5.
苏联成立后,新兴的苏联中国学研究在承续俄国汉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并步入崭新的苏联中国学阶段.俄国汉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十月革命后的逐渐结合,开始孕育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苏联中国学.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学科在俄国早已产生。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创建了苏联地区学并相继诞生了西伯利亚学。时至今日,国际上西伯利亚学的研究不仅仍然热度不减,且呈现升温的趋势。西伯利亚问题的研究和西伯利亚学的创建,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属正在发展的新兴学...  相似文献   

7.
王绍章 《东北亚论坛》2006,15(2):124-127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以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的面目出现,西伯利亚在其中起到支撑性的作用。苏联油气攻势是在欧洲两极格局形成后逐渐展开的。进入80年代,美国的油气遏制对苏联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俄国犹太人也不例外。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犹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短几十年里就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帝俄时期俄犹历史编纂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停滞。苏联时期,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俄犹历史编纂学到20世纪30年代初基本衰落了。苏联解体后,随着学术氛围的逐渐宽松,有关俄犹历史编纂学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俄犹历史编纂学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对苏联历史的研究,对苏联兴亡的反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立中国的苏联学已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初祥同志的专著《远东共和国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可称得上是苏联学的基础研究成果之一。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从开始的硕士论文到30余万字的专著出版,经过了20年的时光,可见是下了功夫的。远东共和国是上世纪20年代初在俄国远东地区出现的一个民主国家。它有独立国家的外表,但实质上是俄共(布)领导的一个缓冲国。远东共和国是列宁的缓冲策略的产物,是迫于当时苏俄及其远东地区的严峻形势,为避免与日本的战争而建…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与美国:蜜月已过[俄]阿历克西·K·普什科夫俄国人对美国的态度已在发生重大变化,这显示了俄罗斯新近产生的政治心态有了急剧变化:从最初的欢欣鼓舞到比较清醒理智,其中有些人产生了怀疑看法甚或愤怒情绪。叶利钦的俄罗斯保持了苏联时期对美国的"爱憎观"的...  相似文献   

11.
以霍米亚科夫、基列耶夫斯基、阿克萨科夫兄弟、萨马林等为代表的斯拉夫派,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末。斯拉夫派是在与以恰达耶夫等为代表的西方派的争论中形成的,他们反对西方派提出的西化路向,主张维护俄国的东正教传统与农村公社,认为俄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性。斯拉夫派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索,构成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现代化出路探索参照的重要一维。正是基于对斯拉夫派现代化出路探索局限性的认知,白银时代宗教哲学走上了独立的探索路向。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为适应它同拉丁美洲国家恢复或扩大多边关系的需要,加强了对拉美问题的研究。到五十年代初,拉美问题研究开始成为苏联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拉美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增强和苏联同拉美国家关系的迅速发展,苏联日益重视对拉美问题的研究。一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对拉美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  相似文献   

13.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沃尔斯基教授一行2人于1991年3月下旬访问我国。3月2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必坚会见并宴请了沃尔斯基一行。 3月25日,沃尔斯基在拉美所作了《苏拉关系和苏联对拉美的研究》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兴趣。沃尔斯基教授在谈到俄国同拉美国家关系时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不久,俄国就同拉美开始交注。俄国一些革命志士还参加了拉美的独立战争。早在19世纪20年代,俄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后苏联空间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和顿巴斯爆发了一系列武装冲突.这些武装冲突深刻揭示了历史上俄国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划分给独立后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俄罗斯、欧盟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及周边国家纷纷卷入冲突,对地区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纳...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研究中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并回应时代的呼唤,是2022年中俄学界俄国史研究的重要特征。尽管受到新冠疫情流行和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但中俄学界的俄国史研究仍然稳步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档案出版、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亮点纷呈,如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中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研究,对苏联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等,不仅为国内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俄国史知识,也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开始推行积极的远东政策。到90年代,俄国远东政策的直接表现是在华大规模兴办企业。近代俄国在华兴办的企业主要以哈尔滨地区为中心,以金融、交通企业的兴办为标志,类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东北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文坛论争比较尖锐。如何评价苏联文学是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之一,与此相关的还有对整个俄罗斯文学功能的定位和价值评判的问题。关于大众文学和文化的讨论也是文坛的热门话题。90年代俄国出现了纯文学边缘化,大众读物走红市场的局面,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的淡漠和对功利文学原则的反叛。这种以世俗性为内涵,以消遣性为指归的文化与历来以精英文化为标识的俄罗斯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照。90年代俄国文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回归文学”热的退潮、宗教热的兴起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等,也是引起文坛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引言乔治·凱南是美国統治集团“智囊”人物中一个頗有影响的“俄国通”。他在战后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思想,如果可以1953年为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的話,那末,他的前期思想,是以美国的軍事力量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陣营为重点;他的后期思想,則是以軍事压力加上从苏联和其  相似文献   

19.
在普京总统执政时期,包括颇有争议的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俄国历史的教学书籍,每每因社会和学术界见仁见智的看法、国内政治力量的角斗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不顺而引起超出教学和学术范围的政治争论。这种争论反映出俄国内外围绕意识形态进行的激烈角逐,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民主模式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在20世纪俄国历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17年俄国君主制的崩溃和临时政府的垮台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这一事件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威胁面前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落后国家以俄为师,走上了非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