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坛上的重大政治事件.1953年6月26日,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部长的贝利亚,突然被秘密逮捕,随后被苏联当局指控反党、反国家罪行并被枪毙.苏联当局对贝利亚事件的正统说法沿用了近半个世纪.贝利亚事件的真实面目鲜为人知,实际上,当年的指控是凭空捏造的,存在罪名不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我与本书作者、山东《潍坊学院学报》主编徐隆彬教授可以说是以文相识的忘年之交。我们至今还没有机会谋面,而是在阅读彼此的文章和著作中相识的,我已年逾80,而他正值接近50的年富力壮之时,因此可说是忘年交。20多年前,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当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即现在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担任所长兼《苏联东欧问题》杂志主编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乐颖 《亚非纵横》2011,(2):46-50
发生于2011年初的埃及政变体现了现代化的政变模式,其在程序、成本甚至特点上都呈现出与以往政变所不同的全新特征。以埃及政变为代表的这类事件有其自身的形成机制,公民社会和社交网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8月13日俄罗斯北方舰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军事演习中失事,沉入巴伦支海海底。这一事件不仅震惊整个俄罗斯,也引起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与东北亚地区间的大国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2,(1):55-57,61
恐怖主义在世纪交替之际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反恐怖主义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带有“宗教战争”的色彩,这就注定了要铲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9·11”事件引发的东北亚地区间大国关系的调整以及对该地区政局的影响,可以被看作是全球政治舞台上大国关系调整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冲破了斯大林时期文化政策的束缚,使知识分子得到思想解放和创作自由,苏联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然而,文化解冻并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文化体制、文化政策和工作方法,也给苏联文化艺术发展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地区对外贸易额中对美贸易居突出重要的位置。去年“9.11”事件前,美、日、欧盟经济低迷,使得复苏中的东南亚经济增长受阻。对此,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刺激增长,另一方面也寄望美国经济第四季度能有所起色。然而震世惊人的“9.11”事件的发生,无疑使东南亚经济又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9.
时永明 《和平与发展》2010,(5):45-51,77-80
2010年3月26日发生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韩国“天安号”反潜护卫舰爆炸沉没事件,韩国政府认定为朝鲜攻击所致。韩国对事件的认定有着明显的政治主导意识和政治倾向,企图使朝韩危机从双边扩大为地区多边甚至超地区的国际危机演化,这将为美国谋求扩展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提供机会。国际危机管理是国家在维护国际安全稳定中经常面对的课题,如果美韩坚持把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作为危机管理的目标,朝鲜半岛危机则始终存在继续升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路线方针的基本出发点。苏共在制定治国方略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原理,这是苏共执政失败的最大教训之一;苏共“超资本主义”倾向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民粹派及其所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关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官僚特殊阶层”问题谈论的有很多 ,但还不见专门的论述。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有其制度上的原因 ,它形成于斯大林时期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发展到顶峰。勃列日涅夫以“稳定”当头 ,不思改革 ,带头奢靡腐化 ,致使这个掌握人民权力的阶层终于走向人民的反面。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以来,"东突"势力中的极端恐怖组织日趋边缘化并出现分化。其中一部分组织"圣战化"倾向日益突出,其威胁仍在上升;另一些组织则与相对较为温和的"东突"分裂组织合流,加快整合进程;与此同时,"东突"势力主流实行策略调整,试图扭转劣势。由于与极端恐怖势力藕断丝连以及内部的权力斗争,"东突"的这一轮"转轨"努力成效有限。本文剖析了这些新动向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突"分裂势力的发展趋势,认为"东突"组织中"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出现边缘化、"圣战化"趋势,而"世维会"的影响则呈不断扩大之势,有可能确立其在境外"东突"分裂势力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鼓峰事件是发生在伪满洲国与苏联毗邻边境地带的军事冲突事件,日本虽然打着伪满的幌子,但其冲突的主体是苏日两方。通过对张鼓峰事件中苏日两方投入兵力及损失的对比研究可见,苏军投入兵力优势及多兵种联合作战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苏军虽最终取得战局控制权,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样一场规模不大的冲突中实际兵力损失大于日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一部分哈尔滨犹太人回到了苏联,同其他民族一样,这些苏籍哈尔滨犹太人为自己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样,他们也经历了那段特殊年代的风风雨雨,尤其是1937年开始的“哈尔滨行动”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的伤感。  相似文献   

15.
庙街位于黑龙江口北岸,沙俄强占后更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它是中国军舰进入黑龙江、松花江、鸟苏里江的必经之地。庙街事件是1919年8月-1920年12月日本为实现“据北满、煽外蒙、占西伯利亚,囊括东亚大陆”,独占东北三江航权之企图,挑起的干涉、阻挠中国海军军舰赴东北执行江防防务,致使中国军舰滞留庙街一年多并引起中日两国交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比较美国历史上三次经济衰落,可以看出此次衰落虽然使美国从经济霸权的顶峰跌落下来,世界经济进入了多元发展的时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经济内涵的差距,都将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是美国经济目前依然强大,还会迎来科技革命新的浪潮,今后相当长时期美国经济仍然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接2002年第12期) 三、"9·11"恐怖袭击前后的东南亚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种力量--二十年里第五次严重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危机.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也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浪潮淹没."15  相似文献   

18.
前言本文拟通过日军占领下的西婆罗洲(现加里曼丹)州的州府庞提纳克市所发生的所谓庞提纳克事件,考察二战时期的日本与印尼关系的一个侧面。作为日本军政下的印尼所发生的抗日事件,该地出现了"最大规模"的检举者和牺牲者,并在战后几年期间被说为印尼最为反日的地方,但是,迄今在研究史上并没有对庞提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领土争端、民族纷争、宗教冲突以及势力范围的划分,仍是人们干戈相向的几大动因,但这些传统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与攫取资源、争夺市场、资本控制、贸易制裁等经济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让位于这些因素,形成威胁某个或某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新形态.这类形态从外观上看可能毫无军事色彩,因而被某些观察家称为‘亚战争'或‘类战争',但其在所攻击的领域里造成的损毁,却绝不亚于一场纯军事战争."  相似文献   

20.
  贺敏文 《国际资料信息》2011,(9):22-24,27
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十年后的今天,这一天的事件仍牢牢地烙在美国民众的集体意识中、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记得,袭击发生的那一刻他们在做什么。相当多的人表示,“9.11”事件对个人影响深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