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理解“民族关系”、“民族问题”这两个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民族理论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未能充分和正确说明的问题。笔者不揣陋见,谈一些粗浅认识。 何谓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之间在社会交往中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联系,是每个民族在自身改造和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对民族关系作这样的概括,是基本上符合民族交往的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刘智文  那炎 《传承》2001,(2):32-35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 问题的内涵 何谓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的解决也只能在社会发展中解决。江泽民总书记在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内涵有过精辟的概括:“民族问题既包括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即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发展是首要的,其次是关系。朱基总理讲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考虑的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因素…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精神是个很大的问题,它与现代艺术有着错综复杂一时难以说清的关系。在我看来,艺术(包括现代艺术)与民族文化精神之间并不存在着一种谁从属于谁,谁统治着谁的主从依附关系,也不存在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相异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作用的亲密关系。从民族文化精神这一方面来看,任何民族的文化精神皆是该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结晶,是该民族文化和意识中的主流和精华,同时也是最能代表和体现该民族文化意向和精神风貌的那种特性。因之在民族文化精神中,必然内在地包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历来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个部分。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生活。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去审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民族问题的关系,促成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 关于民族问题的界定,至今尚无定论。现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民族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之间在直接或间接(以国家这一政体为媒介)的问题中所出现的,包括民族矛盾在内的涉及民族利益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另一种观点是,民族问题是一个多因素、多侧面、多序列的复合结构,是民族的自身实践关系(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民族之间的族际关系的双重存在导致的民族自我发展问题和民族共同发展问题的总合。 笔者倾向于前一种观点,民族问题是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关系失调,使民族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引起人们注意并采取集体行动去解决的问题。它可以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问题总量增加,民族关系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将各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因此,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平等团结、互帮互助、友好交往、和睦相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民族关系问题,其主要表现是:1.因经济利益引起的纠纷增多。国家转人以经济建设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向更深层次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它不仅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且必然触及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各方面,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心里素质等方面的变革。因此,在各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涉及到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出现新的民族关系和新的民族问题,这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在50~60年代各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分为民族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三个方面,又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四个层面.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应体现出科学发展的时代品质.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云南华永宁地区的"夷患"问题,是治策和"民族"合力的结果,体现了彝区族际关系的特殊性发展。民族认同是理解民族关系的基础,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彝族的民族认同制约整合着民族内部、民族与政府、与周边各族之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研究中,量化研究和比较研究都是重要的方法。如何将这两种方法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这是需要我们弄清楚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中国经济史与比较史学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往比较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与量化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量化方法如何在比较研究中的实际运用等4个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用这两种方法对中国经济史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是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的理解,我国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民族团结。如何正确认...  相似文献   

11.
金志远 《前沿》2010,(19):128-133
国家认同的形成是国家和谐稳定和统一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此进程中也存在一种要求尊重、维护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的观点。因此国家和谐稳定和统一发展需要处理国家认同和现有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冲突论"、"替代论"、"共生论"和"辩证统一论"等观点。本文通过对各种关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关系的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的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依据是不同的,但同时也存在联系,因此,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共生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而言,主要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中央、兄弟省、市、区的关系,以及与周边国家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本文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外部关系暂且不作论述,只就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内部关系作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3.
第十讲 民族问题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1.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自有民族以来,民族之间必然发生一些接触,彼此之间出现一些问题,这种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问题。民族的发生就是民族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差异本身就是矛盾。因此,从民族的发生开始直到民族消亡以前,始终存在民族问题,只不过在不同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与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对于究竟什么是和谐社会,各方面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的理解,每一种理解都表达了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因而,对于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尚没有形成相对确定的认识。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内容,它应当体现出每一个要素之间权力与权利的相对平衡,也包括权力各方的平衡,还应当包括权利内容的平衡。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都是围绕“人”这一社会活动主体运转的,因此,可以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确定为社会活动的管理者和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著作都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关系的介绍和论述。本文围绕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西方经济学者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从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的介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见"和恩格斯给予马克思经济援助的评论以及对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和贡献的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略论西南民族关系的三重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西南地区民族关系主要在三个方面得以展开。一是民族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民族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三是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建立起了西南民族关系纵横交错的三重结构。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这三重结构中影响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概念辨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是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现象。但在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 ,学界对这三个概念的使用却是非常混乱与不规范的。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对民族、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民族文化融合的定义理解与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而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三个概念 ,将不能准确确定和反映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进而会影响到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的主旨正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首先辨析这几个概念的含义 ,然后再结合中国民族史中的相关事例 ,来探讨民族关系研究中用语的规范使用问题 ,并以冀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干部是民族的优秀代表,他们同本民族人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了解本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情感、愿望和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地培养民族干部,提高民族干部素质,使之全面具备领导和组织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能力,已经成为实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的重要坏节之一。这不仅仅是共同富裕的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四化能否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的问题。一、当前的民族干部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古至今,民族发展的任何一幕历史,无不透射出民族干部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民族素质与现代化关系密切,在现代化概念中应包括民族素质这个内容。一个民族在自身生存发展、参与社会活动、创造历史方面所具有的内在条件的总和,构成为该民族的素质,它包括人口、文化、社会—政治和心理素质等要素。人口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是核心条件。社会—政治素质是指一个民族在社会、政治方面的成熟性及其对创造历史所起的作用;讲民族素质而忽略社会—政治素质这个条件,不能不说是一个理论上的缺陷。文章在最后心理素质一节中,对激发民族自信心、民族心理中的法治意识及提高民族素质的构想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差距扩大问题何群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在2000年前,我国最大的改革难点和风险将出自东西部关系上。这种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无疑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