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视,大运河生态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扬州作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牵头城市以及“世界运河之都”,市委、市政府更是提出了做全省大运河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全国大运河生态文化建设示范的“扬州担当”。宝应是扬州大运河流域内的一个重要县域,也应主动融入、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2.
<正>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中开挖时间最早、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省委明确提出,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此,必须以更高水平的法治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调研背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分支,古镇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名片,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厚的文化遗存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南浔古镇以其资源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丰厚度被誉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多年来,南浔区委、区政府高  相似文献   

4.
陈爱蓓 《群众》2022,(1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拥有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干线和400多公里长江岸线,长江、大运河一横一纵,构成江苏发展的坐标轴,中央把江苏确立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  相似文献   

5.
徐成东 《群众》2022,(12):15-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淮安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识性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近年来,淮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建设,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淮安样板”,现代航运、生态廊道、文化旅游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流淌千年的京杭运河淮安段被赋予绿色新动能,与日新月异的“运河之都”共同谱写新时代“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  相似文献   

6.
正南浔古镇至今已有760多年历史,在"古镇保护与文化传承"实践中先后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成为国内被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近年来,南浔区委区政府通过"家园复兴""人文复兴""产业复兴"等举措不断擦亮南浔古镇这张"金名片",在"古镇保护与文化传承"上成就了独特形态和示范性价值的"南浔样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与当代因素的结合,各地方政府在传  相似文献   

7.
《江苏政协》2023,(3):27-2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我省提出“要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使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围绕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全省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对照中办、国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如何在“全国一盘棋”的协同发展中推进此项工作,仍存在难点。  相似文献   

8.
徐宁 《群众》2020,(20):35-36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凝聚着与自然斗争共处的中国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国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让这条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河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示范段建设,其中,运河文旅成为沿运河多个城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抓手,进一步拓展了"水韵江苏"的文化内涵。如今,挖掘运河文旅资源新活力、寻找和发现文旅投资的新机遇、激发文旅融合新潜能,更好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已成为江苏文化投资事业发展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9.
张涛 《北京观察》2014,(11):42-45
正九三学社在全国率先建议、倡导并积极推动大运河申遗,在全国产生重大社会反响,获得国家采纳,具有重大意义。运河申遗是载入史册的国家文化大事,也必将记入九三学社的工作历史。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宣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人为之欢欣鼓舞,立即掀起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高潮。目前,各地运河城市轰轰烈烈开展了大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中开挖最早、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被写进2018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扬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大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0,(13)
正大运河江苏段是江苏珍贵的文化名片,她犹如一条光彩照人的翡翠项链,链接起江苏南北各市的文化瑰宝,让分布在江苏大地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融入"水韵江苏"的文化版图;大运河在全国是一条线,在江苏是一张网,大运河及其支线运河支撑起江苏13个城市共进取,共繁荣的发展愿景。2020年是大运河申遗六周年,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河道治理、文旅融合、区域发展等多个方面多点发力、系统推进,力争建成全国样板段、示范段。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1,(7)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20年11月视察江苏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时指出,  相似文献   

13.
正南浔作为一个小镇,数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人才辈出,南宋时"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代号称"江南雄镇"。被赞誉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的南浔,一定有其深层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南浔的与众不同,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南浔受惠于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福荫千年、恩泽至今。南浔是运河小镇,流淌的运河,为其带来了连绵不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文化流、财富流。南浔得益于海派文化。进入近代社会,特别是上海开埠之后,南浔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早  相似文献   

14.
正大运河不仅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颁布,以及我省"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定"的施行,既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保护与传承的新挑战:一是一些地方利用"世遗"名片意识强,而保护的责任意识不足,对遗产资源过度利用;二是在大力发展运河文旅产业中,重拆迁建设"新文物遗址",轻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运河城市发展提供了遵循和重要契机。常州市委市政府从水态、文态、业态、生态、形态五个维度科学规划,全力推进世界遗产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实现大运河遗产的全民共享与永续传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9,(24)
<正>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沟通长江、淮河和古黄河,串联诸多湖泊,在中国大运河全域中区域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的运河文化遗产品位价值最高,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的基础最好;大运河江苏段跨越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三个重要的文化区段,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运河江苏段哺育了大批历史名人,展示出紧密的人河关系;大运河江苏段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的区段,发挥着千年运河的核心功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达互融的大运河开放包容的基因造就了运河城市今天的富足。江苏要在发挥这些优势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9,(24)
<正>大运河流经江苏全域,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运输、沟通、经济和文化价值,成为江苏沿线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期,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结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沿线城市如何跨地域合作,因市制宜、协同发展,再次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培育城市间联动发展新动能,将运河沿线城市有机串连,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借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8.
姜师立 《群众》2020,(16):55-56
大运河生态环境是大运河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指出,沿大运河地区,流淌着千年的文化,运河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航运水利功能,要系统推进历史文脉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经济发展,一体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形成江苏的美丽中轴。近百年来,由于自然变迁、人文破坏和保护不力,大运河面临着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生态保护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做好大运河的生态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8,(22)
正江苏是大运河的发祥地,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重要的是绵延不绝的文脉。大运河江苏段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省委书记娄勤俭深刻指出,要把江苏段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欣赏运河之美首选到江苏,研究运河文化必须到江苏,展示运河形象全国向  相似文献   

20.
<正>鲁政字〔2023〕28号聊城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报批准临清运河钞关片区环境改造整治设计方案的请示》(聊政呈〔2023〕1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临清运河钞关保护范围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清民居一冀家大院保护范围内实施环境改造整治工程项目。二、你市要根据《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根据国家文物局意见修改完善后的设计方案开展项目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