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在积极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积极借鉴其它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重大转变,为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从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出发来审视党的领导集体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演变,这在中国加速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持大历史观,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认同,巩固中国式现代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政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全面胜利实现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提升世代依次更替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路径的行动自觉。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重合同频,青年应自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形成理性的未来预期,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全面提升以健康和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劳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星航(大连市文广局局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谋划未来,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争取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杨嵘均 《思想战线》2023,49(1):31-4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情境决定的,是一条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符合世情、党情和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也蕴藏着深刻的思维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道路,既具有现代化道路的一般特征又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相促进、全面性和协调性相统一、渐进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相协调、包容发展和共建共享相统筹的现代化道路。从思维创新角度来说,站在新时代这一历史的新起点,必须明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开辟未来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条件;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未来的制度保障;敢于打破路径锁定与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未来的根本途径和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的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清"三农"问题的历史由来,认真全面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大力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大量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为主要手段,在推进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6.
洪银兴 《群众》2023,(1):22-24
<正>现代化不能只见物质不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实质上是对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明确要求。关于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就有明确的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进程,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所要促进的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生活品质、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化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深化了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通过突围发展"困境"进而指明了现代化的真正出路。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选择过程,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真正超越,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发展观"。从实践形态讲,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和完善的正是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两步走"战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指引。当前,我国迎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顺利完成新阶段的新任务,有必要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逻辑与思想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从而明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汪小宁 《求索》2012,(3):62-64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而言,一旦转入现代化的轨道,便面临着制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目标;第二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十四大"前,由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全面现代化目标;第三个阶段从"十四大"至"十六大"之前,确定以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现代化目标。第四个阶段从"十六大"至今,确定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目标。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链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深入、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逐渐提出"四个全面"的思想,全面部署中国未来发展,形成新的战略举措,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境界。"四个全面"之所以"新",就在于它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紧扣时代发展的新问题,着眼未来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当代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把握新发展阶段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命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即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就这一总目标特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全面深刻阐述。这不仅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再动员,同时也提出了掌握和运用现代中国社会治理规律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从战略上考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考试"、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贯穿着历史逻辑和丰富多彩的实践逻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8,(1)
正决胜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冲锋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全面小康。回望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启程之始,世界对于中国未来之目标充满好奇。这才有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1979年12月6日来访时问邓小平: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三方面的逻辑合法性:理论逻辑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历史逻辑是出于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实践逻辑是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这三个方面的逻辑分析表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也阐释了百年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的重大启示,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九大成功经验和未来启示中,人民始终是一条主线和红线,高度重视人民的立场贯通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小康本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浓郁的中国韵味的民间话语,后来被中国共产党发展升级为政治话语,成为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志性概念。小康社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全面特性和过渡性特征。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得益于"定海神针"的坚强领导、"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坚守、"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接续奋斗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小康社会建设的历程及成就,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路的历史见证,也为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当今全球处于资本强势的世界历史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支配地位。这一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但遭遇现代性危机而且面临严峻的现代化挑战。中国从全球普遍联系的世界历史大局出发,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倡议不但是求解发展中国家"文明病"与"落后病"双重顽疾的有益探索,也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未来世界历史转变的积极尝试,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意义非同寻常,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都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会对2035 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为我们参政党充分履行职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的一步是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国家治理"的理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价值评判。当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对"国家治理"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必须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国家治理"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从"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的演变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惟其如此,才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