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战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翦伯赞、吕振羽等的史学理论研究,促进了我国马克主义史学的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就抗战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要探讨中国传统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关系,就必须先探讨五四前产生的中国新史学。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新史学主要是相对于封建旧史学而言,同时也并不是说新史学就等于资产阶级史学,中国新史学不同于西方的“新史学”,中国的新史学是由封建史学向资产阶级史学或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变时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史观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中具有指导性意义。回溯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史学理论中的流变、地位和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有助于我们清醒把握其主导地位,更有针对性地面对科研教学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与此同时,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史观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党史、史学理论等相关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和值得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作用,尤其是对广大青年的政治上辨别是非的能力产生了极大误导。白寿彝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在历史教学与教育园地形成了一套具有白寿彝特色的历史教育思想。白寿彝的这种历史教育思想由《白寿彝史学研究》一书清晰地反映出来。该书作者以自觉的态度,梳理了白寿彝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历史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3)
《通史新义》是民国时期新史学影响近代中国史学的代表性作品。该书是何炳松先生在结合西方史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基础上完成的作品,从纯学术角度对近代中国史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史学研究体系,对近代中国史学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5)
希尔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段历史进行了重新解读。其"自下而上"看历史的底层视野历史观,不仅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做出突出贡献,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进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从其研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中的平等派运动出发,运用阶级分析法,综合该运动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宣传方式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影响,从而对其底层视野的社会史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学术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文化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也在同时开展。这一过程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30年代,而在1938年后得到繁荣和深化。这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成果对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奠基者,他的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史学、进化史观、因果律、辩证的英雄史观、倡导史学的科学化、新史学的自省性以及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这些是梁启超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研究这一群体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群体学者的共性和各自的学术个性;并进而形成20世纪史学“三大干流”(新史学流派、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平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总体研究思路,取代以往“两大干流”的认识。其次,应进一步探究新历史考证学如何继承了乾嘉考证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因获得进化史观等新的理论指导而成为一门近代学术;至1949年以后,又因为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而推进到新的境界。再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如实地总结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深刻反思其经历过的曲折;要开掘出“传统思想的精华如何通向唯物史观”一类的新课题;对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应抓住“两种对立的学风”这一关键做观察、分析,既认真总结教条主义一度盛行的深刻教训,又恰如其分地总结正直学者发扬优良学风而取得的巨大成绩,以此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用以指导史学研究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早年曾留学日本,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回国后,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以昂扬的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 3月,秘密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他第一次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初步建构了不同于资产阶级进化论史观性质的唯物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成为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拓荒者。   李大钊宣传的唯物史观,在中国历史观演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对现代中国社会革命的科学理论指导地位。李大钊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近代中国的主题500年的时段里,中国内部改朝换代已经好多次了,但中国所面对的近代主题始终没有变。这个主题可以归纳成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否从传统中走出,走到现代文明;二是中国能否接纳来自西方的东西,最大限度与世界一致。我们以现在的眼光观察传统中国,它其实并不像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强调的,是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而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在我看来,这种挑战和机遇主要归因于中国终将进一步融入世界,中国文化必将走向"充分的世界化"(胡适语).富有学术理性的史学工作者,应当结合我国史学研究中所存在的误区,深刻反思既定的史学研究规范,对中国史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认真的、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4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员论坛举办之际,我代表中央党校校委,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是2009年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创办的,每年12月底在中央党校召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开幕之际,习近平同志曾发来贺信,希望在中央党校主管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的助推器作用和联系团结党校系统以及全国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逻辑问题,是指在肯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客观性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怎样存在的问题。二者讨论的核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可能的问题,后者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可能的问题。二者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问题或称中国道路的哲学逻辑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现实化特征,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事实性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丰富化的特征,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创新性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范式化特征,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学术性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文明化特征,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文化性存在。  相似文献   

15.
《理论视野》2015,(4):90
<正>为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发展,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决定于近期举办"第四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参评要求及相关内容如下:一、参评要求1.参加评奖的成果,应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方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注重调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的弱化,阻碍了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建构。学术共同体需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传统,回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的问题与挑战,以调查研究助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推动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的建构。因此,建构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既契合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诉求,同时也将有助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文章以中国期刊网篇名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献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献的总体分析和具体分析,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整体状况,罗列研究成绩,找出研究不足,提出深化思考的具体意见。从而,为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霞 《理论探索》2010,(3):24-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充分体现政治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张石 《学理论》2010,(12):115-116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化著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20多年间他的史学理论产生了巨大变化,从《中国历史研究法》概述;构建体系不同;侧重点不同;梁启超史学思想转变的历史根源,这三方面来浅谈梁启超的史学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12,(6):73
创建于1992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准,获基金会法人登记,类型为公募,起始基金数为八百万元人民币。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的宗旨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