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行刑法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规定引起司法适用上的种种疑难。刑法第93条所称"从事公务"的涵义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而进行的公共事务,它具有法律授权性和公共管理性的特征。农村基层组织因具有上述两个特征应有别于一般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社团组织,刑法应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纳入国家工作人员范畴。  相似文献   

2.
陈成 《政法学刊》2014,(1):81-88
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情况日趋严重,打击与防范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已迫在眉睫。要准确打击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首先应当在法律层面上准确界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主体范围及其职务活动范围。在准确界定法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下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状况的实证研究,发掘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内在规律与特点,以此进一步分析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侦查对策,以形成打击和防范此类犯罪的高压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永昌 《法制与社会》2013,(31):218-219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重预防和打击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应加强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村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以达到预防和打击该类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哪些人员属于规范刑法学视野中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关乎对其职务行为的刑法评价.如果将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某一成员认定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那么,他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挪用所管理、经手的款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即可定性为贪污罪、受贿罪或挪用公款罪,否则,就只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或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在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外延问题上,理论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意见.在界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范围时,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农村治理结构的现实情况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村干部占多数,贪污受贿案件多,窝案、串案多,涉案金额虽不大,但社会危害性大.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主观上对预防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重视不够,客观上预防犯罪的相关制度过于粗疏,因此,应从推进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预防惩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管理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集体资金使用不规范、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严重、村务公开不到位等,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直接侵害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掌握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对预防和查办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是我国各级组织中最基层的干部,是直接面向群众、面对基层工作的"村官"。他们手中掌握着一些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权力,行使着村基层组织的一些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决定权和支配权。权力虽然有限,但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村干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日趋严重.违法犯罪案件频发。令人深思。我们通过调查宜都市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建光 《法制与社会》2011,(30):218+222-218,222
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以下简称村“两委”),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以2002年-2010年发生在密云县的村“两奏’班子戍员涉嫌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发案原因及特点,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基层管理组织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管理组织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管理组织职责不清,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基层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缺失,公共权力私权化,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导致基层管理组织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民学习机制和组织运行结构,强化基层管理组织人员的素质,健全组织管理运行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形成是社会系统非良性运行的结果。当前农村处于特殊转型时期,村民集体效能低下、社会控制弱化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产生的不良客观环境,而要预防和减少犯罪,需要改善和加强社会和国家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现象突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借机侵吞、占有、挪用公共财产,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上访、越级访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却明显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准国家工作人员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是土地征用过程中的重要参与方,其拥有的广泛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职务犯罪多发。本文指出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所从事事务的性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构成以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过程做具体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在土地征用费用管理过程中的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农村基层的党务、村务和经济事务等均由村党支部、村民 委、经济合作社等组织承担,有时任职交叉,分工界限不明确,故在 处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时,应将三种组织(党支部、村 民委、合作社)与三种职务(公务、自治事务、经营事务)排列组合后, 决定当事人的行为应当适用哪一法律认定行为性质。  相似文献   

15.
村民委员会、村党组织、村经济组织的成员和村小组长、村民委员会下设各委员会委员等在农村基层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履行一定的职责的人都是"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其构成贪污贿赂犯罪必然发生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具有时间性。而对如何认定协助行政管理行为的完成,论文提供了一种路径,即假设不存在村基层组织的协助管理行为,由人民政府直接完成现实中由村基层组织协助完成的行政管理工作,那么在假设条件下,认定人民政府某些具体行政管理工作完成所采用的标准,应适用于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管理工作完成的认定。  相似文献   

16.
在和谐新农村构建进程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呈现一些新特征,其症结主要在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权力观、组织建设松散、财务管理欠规范以及监督制约不力。应当对他们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机制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是基层社会建设的重要组织力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比较严重,查处困难,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期,我们对浙江省某市两级检察院2008年至2011年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农村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为打击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通过了对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主体身份的认定问题进一步做了规定,为检察机关查处此类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解释》的颁布并未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相反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和立法解释的不明晰,使得检察机关在查处此类案件时常常陷入司法适用的困境。对此,本文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贪污贿赂、侵占挪用犯罪的法律适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陈奕 《法制与社会》2012,(33):212+214
现阶段法律界对于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主体问题观点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造成司法机关的认识不一,管辖权的判断不一,这直接影响到对于农村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的查处。新形势下,存在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农村党支部及其成员、村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成员、大学生村官等基层组织,确立这些组织中的干部范围对于查处涉农职务犯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渎职罪的主体范围,但对于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这类比较特殊的群体,立法和相关解释均未明确将其纳入渎职罪主体范围。以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该类主体能否成为渎职罪主体,以及如何追究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渎职罪刑事责任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