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首领,曾为隋炀帝太仆少卿、右屯卫将军。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父亲是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末,宇文化及见隋炀帝昏庸,隋朝必然灭亡,于是起兵谋反,另谋建立新朝。虽被剿灭,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只不过没“爽”几天,脑袋就让别人摘下来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风流一时、迷君倾圈的红颜女子不计其数,然而能像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却是寥寥无几。她自13岁做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历尽千般沧桑,尽展万种风流,道不尽的艰辛,说不完的荣耀。  相似文献   

3.
文楚 《法制博览》2009,(17):49-50
程咬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他原名程(粤音咬)金,后称程知节,是隋末唐初的人,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写成程咬金。他在隋末曾跟从李密、王世充等,后来跟随李世民,讨平隋末群雄,到唐高宗时,官至大将军,后因率军西征无功而罢官,这在正史中有传记载。在小说中,他是一员福将,用一对板斧为武器,武艺不太好,但运气却好。打仗时,遇到不强的对手,三板斧已经奏功,遇到强的对手,耍完三十六道板斧,仍无法取胜,便拍马逃去。现在也有“程咬金三板斧”、“三十六道板斧”、“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等谚语,便都出自这些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4.
坏菜 《法制博览》2008,(15):17-17
李世民打天下前后有一本书一直带在他的身边,那就是《隋炀帝集》,他似乎与杨广的诗文有着一种特别的缘分,是一个杨广的标准的粉丝。 贞观二年七月,在朝堂上,李世民大淡杨广的诗文,他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以反也!  相似文献   

5.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6.
华浊水 《法制博览》2010,(11):34-35
唐高祖李渊出生在南北朝末期的北周,七岁就袭封唐国公。他为人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而容众。隋文帝独孤皇后是他的叔母,因此在隋朝一直做高官。当时隋炀帝荒淫无道,李渊暗中结纳了许多豪杰。  相似文献   

7.
王勃(650—676),字子安,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这个家族秉自然之造化、钟天地之灵秀,上下三代,牛人多如牛毛,单说王勃爷爷辈,王通号文中子,儒家学问可了不得.贞观年间好几任宰相都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罗杰 《法制博览》2009,(23):40-41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本不应该他来继承皇位。  相似文献   

9.
任浩之 《法制博览》2008,(17):38-43
引言 隋末的乱世为许多人提供了机会,最后李渊和他的家族成了最大的赢家。这个贵族家庭原本就拥有和隋王室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即使没有这一场变乱,他们也是既得利益者。李渊曾经是隋朝的忠心支持者,但当隋王朝陷入困境时,他已经为自己做好了打算。根据一些神秘的预言所提供的信息,他认为自己将获得代杨氏而为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09,(15):32-33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未能使高句丽臣服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遗憾,甚至在其临死之前,还在计划如何征服高句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征战高句丽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有穷兵黩武之嫌,犯了与隋炀帝同样的错误. 很多人并不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隋炀帝的暴政以及什么农民起义,实际上是错在对高句丽的征讨上.而自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未果之后,其子唐高宗李治也将消灭高句丽作为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刘秉忠 《法制博览》2008,(13):52-53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  相似文献   

13.
观博海 《法制博览》2009,(19):76-76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为人生四大幸事。其中犹以金榜题名难度最大,最荣耀。自从隋炀帝首开科举取士以来,无数的中国人都以能独占鳌头,蟾宫折桂而发奋努力,可是三年一次的大考,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取几百人,至于被称为状元的殿试第一名那更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所以在古代的民间,人们都把状元看做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相似文献   

14.
王爱英 《法制博览》2011,(12):79-79
皇二代这个词,是从富二代套过来的,姑且一用。 把历史上的皇二代按时间排序,从第一个封建王朝秦至最后的清,割据一方的政权暂不计在内: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九朝的皇二代——秦二世胡亥、汉惠帝刘盈、晋惠帝司马衷、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元太宗窝阔台、明惠帝朱允炊、清世祖福临,论起功过成败,李世民、窝阔台基本是成功者,其余多为惨淡经营,甚至身死国灭。  相似文献   

15.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县西)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他早年就学于隋朝大儒王通,属意于王霸之略和纵横之说。在隋末战乱中,他参加过农民起义,后归唐,为太子洗马。唐太宗李世民登极后,他被拜为谏议大夫,后迁为秘书监、侍中、太子太师,并被授以"特进",封为郑国公,成为唐太宗统治集团的决策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玩主”隋炀帝杨广由吃喝玩乐激发出灵感,让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比如《东宫春》:“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长袖逶迤动珠玉,千风万岁阳春曲。”自己文章不错,自我欣赏也罢了,可他生性残暴,容不得别人比他强,别人说你的的诗比我好,我就把你杀掉。  相似文献   

17.
穆涛 《法制博览》2011,(12):64-64
“欲”,是个好东西,让人生有意义。 自然而然是欲,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寒了增衣,困了放松,瞌睡了找枕头,身子长全了想媳妇。由平庸到高尚,由常人到伟大,是欲在发挥作用。但欲是有界限的,煮饭的是火,火过头煮糊了,或烧了厨房,是超限,是越界。中国的皇帝有伟大的一面,也有自私卑鄙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王江雨 《南风窗》2014,(23):94-94
在当今社会以观点而绝交,实在是不值得。最要不得的是,观点一旦不同,即互相对骂,互相攻击,甚至是互揭隐私,上纲上线,到最后不仅伤了感情,败坏彼此名声,最后发展到绝交地步,这已经是荒谬了。  相似文献   

19.
国人的炫耀     
谈歌 《法制博览》2009,(10):26-26
炫耀。常常让人想起小人乍富的丑态。 《大风歌》是一支古曲,是汉高祖刘邦回乡时唱的。估计当年那老刘也是喝多了,借着酒劲儿抒发一下情感,跟现在的酒鬼们喝多了,在街上乱唱是一回事儿。可他是皇上,他放屁也是香的。得,这,就成了绝句。  相似文献   

20.
鲍鹏山 《法制博览》2011,(10):68-69
鲁智深在渭州一见史进便认作兄弟,在大相国寺菜园一见林冲,林冲也马上要结义鲁智深为兄,《水浒》108人,都好结交异姓兄弟。这和《三国演义》相比,大相径庭大有趣。《三国》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朋友,是兄弟,玩着玩着就成了敌人,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水浒》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对头,是仇人,打着打着就成了兄弟,成了肝胆相照的哥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