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应为他朗读古诗文的身边工作人员之请,谈了对中国古典小说《水浒》的看法。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四人帮"据此大搞评《水浒》,批所谓"投降派",诬蔑周恩来、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最知名的县市中,梁山当属其一。世人谁都不会忘记梁山和水浒,一提到水浒,立即想到梁山、梁山好汉;一提到梁山,马上就想到水浒、水浒英雄、水浒文化。是一座名山造就了一部名著,也是一部名著成就了一座名山、一座名城——梁山。梁山本名良山。良山之名始见于《史记·梁史王世家》。据《汉书·地理志》等史料载:因讳光武帝叔父刘良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读《水浒》时发了一些议论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在这些古典文学著作中,他最偏爱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官场现形记》。对这四部书,他说不清读了多少遍。其中的《水浒》,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的。在他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打仗时,他读过《水浒》,也运用过《水浒》中的计谋;建  相似文献   

4.
自《水浒》一书问世以来,对其中人物的分析众说纷经几百年。尤其是对宋江这个人物。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水浒》场面恢宏,气势庞大.但全剧的核心人物宋江,既不像一个统御群雄的豪俊,也看不出有什么“及时雨”、“呼保义”的壮举,除了带几分粗豪.几分朴实外,又有几分奸诈,几分奴颜卑膝—比王倭虎还要王倭虎、《水浒》剧通过对宋江受招安,被谗害,被冤死,梁山英雄七零八落,作鸟兽散的描述,展示了投降变节者的可怜下场;《水浒》原著所写的宋江结局,是一出雄壮的悲剧;但观完《水浒》电视剧,对宋江的遭遇,引不起同情,感不到悲壮…  相似文献   

5.
《湘潮》1991,(11)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算是半个中国人!”这是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6.
一部水浒,最惹人争议的是宋江。自从伟人钦点“一部水浒好就好在投降”之后,宋江便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永世难以翻身。  相似文献   

7.
明代文人金圣叹砍削百回本《水浒》,仅留七十回,出何用心,后果何如,文学史家们各执一词,且由他们争鸣去。至于他为《水浒》贯华堂本即七十回本所写三篇“序”中的“序三”,令人读后颇有所感。这第三篇“序”的中心意思是教子读《水浒》,其中有两点启示,很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1975年8月,自杭州回到北京不久的毛泽东应为其“读书”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女士之请,解答了她提出的一些有关中国文学史上几部著名古典小说的问题。毛泽东对《水浒》这部小说发表的一些评论,经芦荻整理成文,这就是评《水浒》运动的导火线——《毛泽东关于<水浒>的批示》。虽然毛泽东的谈活只涉及《水浒》人物形象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水浒》播出之后,从文人墨客到平民百姓,从不同的视角说水浒、论水浒,掀起了一股颇有声势的水浒热。史学家在剖析农民起义的得失,政治家在探究宋王朝兴衰的根由,文学家在评论水浒人物的塑造,老百姓则在赞誉水浒英雄“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肝义胆。对高球这个水浒中的重量级人物,人们多是愤怒的责骂,进行深层次思考的似乎不多。笔者想以此短文,聊补水浒热中这一不应有的缺憾。从电视剧来看,高俅由一个混迹市面的泼皮无赖,成为当朝的政治暴发户,并不是自己跑官、要官、闹官、花钱买官、造假骗官、攀权门、走上层的结果,他…  相似文献   

10.
金哲 《党史文苑》2004,(7):34-35
1975年评《水浒》事件1975年5月29日,毛泽东因患眼疾无法阅读而找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为他读书。8月13日,芦荻问毛泽东:“《水浒》一书的好处在哪里?应当怎样读它?”毛泽东作了答复。当时,芦荻根据毛泽东手书的原文和谈话的记录作了整理,主要部分如下:“《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廉政瞭望》2011,(11):55-55
金圣叹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幽默的家伙之一。他遍读诗书,独不喜“四书五经”的枯燥乏味。他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其放诞不羁,溢于言表。他做评点的时候,除词句外,有的还作全局性删削。他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他评点《水浒》,干脆利落地将不顺眼的七十回以后章节删去,不让英雄们被招安,史称“腰斩水浒”。  相似文献   

12.
为政之要,重在用人。用什么人,怎样用人,坚持什么样的用人导向,是一个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了科学的用人导向。按“三个代表”要求解决好坚持什么样的用人导向问题邓小平同志在《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一文中深刻指出:“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0页)江泽民同志“三…  相似文献   

13.
许明 《党建文汇》2014,(5):21-21
中共中央颁发的《十部任用条例》,把“注重实绩”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导向。  相似文献   

14.
《大染坊》是部好书,据之改编的《大染坊》也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别的不说,其中关于盘活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内容,对我们选人、用人、留人就有不少启发。陈寿亭生在兵荒马乱、内忧外患的年代,基本上是个文盲,从事的又是竞争相当激烈的印染行业,能有所成,与其能用识字的人为他真心实意地干事是分不开的。分析他的用人、留人之道,闪光处至少有三点:一是想事做的给机会——东北难民白金彪等人只要给口饭吃就做事,陈寿亭当机立断抛出救命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时期选人用人问题的思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洪碧玲选人用人,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论述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读《邓选》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必须从新的高度来认识选人用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1976     
霞飞 《党史纵横》2005,(5):22-27
1976年,是毛泽东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的心情是复杂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1975年9月,毛泽东决定评《水浒》收场,他仍然支持邓小平整顿评《水浒》,是毛泽东在不经意间同意的。1975年7月下旬,毛泽东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看东西很困难,便由中央办公厅找来北京大学教师芦荻帮助他读古典文学书籍。8月14日,毛泽东在读古典小说《水浒》时,谈了一些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第二天,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成一份谈话记录。因为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涉及到要重新出版《水浒传》的问题,8月15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把这个谈话记录送给分管出版工…  相似文献   

17.
“动议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起点和源头,在选人用人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近年来提名制度比较薄弱,概念不清楚、主体不明确、程序不规范,以防出现选人用人“暗箱操作”、“画圈提名”等问题,去年11月,德阳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德阳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动议工作暂行办法》及《德阳市非定向推荐拟提拔使用人选暂行办法》,力求通过抓好“动议提名”这一关键,确保选人用人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用人”问题从来就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晏子春秋》中曾记载“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晏子把是否善于发现、信任和合理使用人才作为国家吉凶的重要标志。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中,能否合理使用和管理人才,反映出一个人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能力。领导者能否发掘和使用人才,使下属各得其所,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单位的兴衰成败。那么,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合理用人呢?一、用人先知人,知人力避偏“量才为用”是管理中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 ,也曾是编辑马克思主义丛书的地方。现我们特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史料详细披露如下 :党的“一大”召开之前的一个月 ,即1921年6月24日的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就刊登了《<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这条消息。这条消息说新时代丛书的通讯地址在“上海贝勒路树德里一百零八号” ,这里虽然指明了地址 ,但没有指明人名。树德里106号至108号正是李汉俊和李书城的寓所。李汉俊是中共“一大”代表 ,他的哥哥李书城早年追随孙中山 ,是老同盟会会员 ,参加过辛亥革命 ,也曾任北洋政府的陆军…  相似文献   

20.
省委最近出台的《山西省推荐领导干部工作规定》、《山西省考察领导干部工作规定》和《山西省讨论决定领导干部工作规定》等三个规定,是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开展干部工作的一个规范性文件,更是匡正用人风气、端正用人导向的有力武器。我们组织部门要贯彻落实“三个规定”文件精神,就必须创新干部选任工作,努力构建“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性运行机制,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必须创新选用机制努力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