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子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期货投资者选择网上交易来进行期货投资,交易密码对于期货交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以金融仲裁实务中发生的一起期货经纪合同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对使用交易密码进行期货交易的法律效力及因期货交易密码发生纠纷时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密码无处不在的时代。无论是银行、企业或社区门禁系统,还是个人用卡以及电脑登陆方式,密码无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保护方式。但这同时也是一个窥探、破解、盗用等问题泛滥的时代。即便越来越复杂的密码让人感觉安全,一个人面对太多密码,也会出现记忆混乱、遗忘等问题。由此催生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  相似文献   

3.
陈欣新 《北方法学》2011,5(1):44-51
商用密码是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也是保护敏感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其商用密码政策和法律规范,力争在信息社会取得优势地位。我们在借鉴国际社会的密码法制经验时,也需要探索密码监管法律背后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技术基础。美国和俄罗斯在密码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对国家利益的考量是其商用密码监管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础,而维护国家安全、商业利益和用户权利之间的动态平衡则是设计商用密码监管法律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商用密码管理,保护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商用密码,是指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或者安全认证所使用的密码技术和密码产品。 第三条 商用密码技术属于国家秘密。国家对商用密码产品的科研、生产、销售和使用实行专控管理。 第四条 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密码管理机构)主管全国的商用密码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密码验证技术的弊端“互联网+”时代,用户身份验证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应用场景。无论是网站登录、App注册,抑或网银操作等,几乎都依赖于账号密码的验证。但对于用户体验而言,密码管理无疑让人有些“抓狂”。面对各种平台、账户的密码要求——有的须加入特殊符号,有的须同时有数字、字母和符号存在,有的要求区分大小写,有的还不允许连续数字存在……用户往往会因密码过多且难以记忆而倍感苦恼!倘若为了好记,设置的密码过于单一、简单,则可能因其防御能力弱而导致陷入“撞库”“钓鱼”“暴力破解”等网络攻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信息存储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人群最多的技术,它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各种基于电子信息数据交换、网络信息发布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基于电子数据类证据的高技术含量、稳定性差、容易破坏及易被篡改等特性,往往在维权诉讼的过程中不易被提前固定和取证,从而给最后的事实认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公证方式保全电子证据正被越来越多的作为预防和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纠纷的有效法律途径为人们所应用。  相似文献   

7.
郝灿 《检察风云》2023,(7):15-17
<正>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储和业务处理,由固定的硬件系统移到“云端”。云数据也是一种财产。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云端”财产的权属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15年,图灵奖获得者、著名密码技术与安全技术专家惠特菲尔德·迪菲表示:“数据量越大,安全保障越重要。”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2020年捕获恶意程序样本超4200万个,日均传播次数为482万次。我国境内受恶意程序攻击的IP地址达5541万个,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法制越来越健全,侦破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不论犯罪分子“伸”出的是看得见的“第三只手”,还是看不见的“无形的手”,终将被抓住。本案中,自以为聪明的刘坦、唐民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结果是自投“法”网。  相似文献   

9.
报载,10月12日,因被要求改密码必须本人亲自来.7旬病重老汉被担架抬进工商银行西安纺建路支行营业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15日,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回应致歉,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5,(5B):31-34
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会有身份认证和身份认证所引发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鉴别别人的身份,证明自己的身份。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主要基于身份标识物品和身份标识知识,身份标识物品有钥匙、证件、自动取款机的银行卡等,身份标识知识包括用户名、密码等。一些安全性要求严格的系统,往往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如自动取款机要求用户同时提供银行卡和密码。但标识物品容易丢失或被伪造,标识知识容易遗忘或记错,更为严重的是传统身份识别系统往往无法区分标识物品真正的拥有者和取得标识物品的冒充者,一旦他人获得标识物品,就可以拥有相同的权力。由于传统身份识别方式的缺陷,全球每年涉及的诈骗案动辄以亿计。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会发生5亿美元的信用卡诈骗、10亿美元的移动电话诈骗和30亿美元的取款机诈骗。人们需要在与机器之间交互和交易时更安全方便,需要更简单快速地使用机器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物理与虚拟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现代社会对于人类自身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安全性与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而传统身份识别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局限,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人类必须寻求更为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身份识别新途径。于是,生物识别悄然兴起,并发展为一种新的身份识别方式。本期生物识别专题将对我国在生物识别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企业产品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密码作为电子商务最底层的信息安全保障被广泛的应用于商业与私人领域,电子签名、身份认证、数字时间戳等电子商务基础应用对密码的需求日益旺盛。面对公众对电子商务中隐私保护的密码需求,世界各国掀起了密码法律变革的浪潮,并引发了电子商务领域密码法律理念的革新及对电子商务领域密码法律价值的再次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朱杏利 《江淮法治》2010,(10):32-32
盗贼偷来电脑后,竟然用同时偷来的手机向失主索要电脑的开机密码13月24日,这个气焰嚣张、胆大妄为的盗贼被歙县警方抓获归案。  相似文献   

13.
【裁判摘要】 行为人将银行卡出租给他人使用,租用人更改银行卡密码后,因使用不慎,银行卡被ATM机吞掉。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利用租用人请求其帮助取卡之机,在租用人掌握密码并实际占有、控制银行卡内存款的情况下,通过挂失、补卡等手段将银行卡内租用人的存款取出并占为己有,其行为属于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4.
王德山 《经济与法》2003,(12):76-77
2001年5月,某储户(女,在读大学生,在夜总会兼职)在工商银行某储蓄所存了1年定期存款10万元,并加设了密码。10月19日14时储户离家,20时回家发现家中家具被翻乱,10万元存单不见了,但和该存单放在一起的其余现金(数千元人民币和美元)、活期存折等还在。因已过银行营业时间,且存单设有密码,储户于次日上午来到储蓄所挂失。  相似文献   

15.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中的“诸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密码,其不仅有历史名词的“所指”,还有作为法律主体的“适用范围”。基于现有的材料,精确地界定其“所指”可能存在困难,但判断出其适用范围则是可能的。从已知的汉初政治法律环境来看,“诸侯”的适用范围可能不仅仅包括汉初统治者册封的同姓或者异姓诸侯,还包括六国王室的后裔,秦末农民战争中自封或被封的诸侯及其残余势力以及汉初军功集团,还可能适用于匈奴。  相似文献   

16.
一、案情简介 郭某在上网中盗记了钟某上网的账号及密码,然后自己用钟某的账号、密码上网,并先后把这个账号及密码告知其三个朋友,三个朋友都心领神会,也用该账号及密码上网。致使当钟某交费时其上网费用被盗用3000余元。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卡时代”。使用银行卡(又称信用卡)存取款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从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上看,出现卡内存款丢失问题,主要就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了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鉴于能够得知银行卡密码的,往往是持卡人的好友。为此,请你务必不要向好友泄露银行卡密码。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11,(8):57-58
法官:3个月前,我在一家银行开设了活期储蓄账户,同时办理了一张储蓄卡,约定凭密码取款。谁知,我的存款于近日被他人在邻省用伪造的存折在银行业务大厅的柜台上,分3次共支取了15000元,并被收取异地取款手续费50元。我遂要求银行赔偿,但被拒绝。理由是我信用卡上的存款是否被冒领,应先由公安机关侦查,且存折并非其工作人员所伪造,其凭存折付款并无过错。请问:银行的理由成立吗?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国内知名程序员网站CSDN的数据库遭到曝光和外泄,官方网站和微博已公开道歉,高达600多万个明文的注册邮箱账号和密码被公开,这成为了今年中国互联网一次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0.
王鲁艳 《法制与社会》2010,(34):147-148
银行卡业务在全球迅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卡款项被盗的事件越来越多,银行ATM业务开始遭遇安全风险的考验。一些不法分子在银行卡出入口安装读卡装置窃取银行卡信息和密码,随后复制银行卡并将资金取走。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为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困扰我们的生活。本文将结合案例从持卡人与银行的法律关系、举证责任对此类案件进行分析,探讨问题责任,探寻维权办法,减少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