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铁军 《外交评论》2009,26(3):23-24
主持人的话 在冷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学术争论中,现实主义理论一直处于一个中心的位置,且其流派内部也在发生分化,出现了所谓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划分。关于进攻性现实主义,随着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中译本的出版以及学界对之所作的各种评价,国内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作为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相对的防御性现实主义,也有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Walt)的《联盟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宋伟 《外交评论》2009,26(3):25-47
防御性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是近年来现实主义内部兴起的两支重要理论流派,都尝试将现实主义从一种国际政治理论转变为外交政策理论。它们都承认无政府状态的基本假设,认为国际结构是体系层面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分析外交政策时重要的背景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拒绝“原子式国家”的基本假设和“黑箱”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尤其是在实证研究中,都有突出国内层次因素重要性的倾向。但是,这两种理论对国际体系的性质、对国家利益和行为的认识不同。涉及国内层面,防御性现实主义特别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新古典现实主义则很少纳入技术变量和地理变量。双方的理论建构途径也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将其他变量平行纳入,实质上放弃了国际结构的主体地位,新古典现实主义则把国内因素作为附加变量,与现实主义主变量实现了较好结合,建立了从新核心变量到外交政策行为的现实主义统一逻辑。因此,总的来看,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理论创造更为成功。  相似文献   

3.
刘丰  左希迎 《外交评论》2009,26(4):127-137
新古典现实主义是近年来现实主义阵营内部最为活跃的理论分支之一,但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理论或背离了现实主义,或导致了现实主义的退化。本文旨在回应对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归属的质疑,从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核心概念和分析单位出发,分析其归属于现实主义阵营,并区别于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新古典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单元层次理论。由于引入的国内变量过于繁杂以及核心理论的缺失,新古典现实主义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纲领,其理论化程度仍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 ,认为 :(一 )世界之交的国家、民族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世界化 ,并且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二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一种特定的政治学理论 ,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大国分析世界政治格局、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 )世纪之交的世界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我国提出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质疑新古典现实主义:建构性现实主义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青岭 《外交评论》2009,26(6):134-142
近年来,对现实主义的各种挑战催生了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勃兴,在一定程度上,新古典现实主义开辟了现实主义新的发展空间,但这种学术推动主要源自现实主义在分析层面的技术折中。为摆脱危机,无论是朝向建构一种对外政策理论,还是修正原有的体系结构理论,现实主义都有多种研究路径可供选择。较之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发展,“建构性现实主义”的浮现,可以视为现实主义研究向社会学本位的回归,也可看做是古典现实主义之“古典”精神的重振。  相似文献   

6.
经典现实主义集中批判了自由主义舆论理论及其国际政治实践,认为公众舆论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为此,现代国家应该通过控制和利用多种手段,引导、操控公众舆论,争取国内外民心对国家外交政策的支持。经典现实主义的上述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法律、政治-哲学的方法,综合考察了从"舆论"到"公众舆论"的概念演进的相关内容,尤其关注大规模的集体层面的公众舆论的研究,具有多向度而非单向度的特点,人性、道德思考的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威胁论”的渊源存在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各流派中,而进攻性现实主义又是最新的理论版本。该理论认为大国关系是永远的悲剧,并根据其逻辑提出了“中国威胁论”。这种观点仅仅从国际社会无政府结构的角度分析,忽视了对中国国家意图的考察;停留在“循环的”、“宿命的”历史观上,忽视了各国强调发展和国际机制约束力日益加强这一现实;关于中国“修正主义国家”的论述也存在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8.
许巧巧  石斌 《外交评论》2010,27(6):117-133
在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传统中,基督教现实主义是一个特殊的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的"非道德"取向不同,尼布尔等代表人物在重视权力政治与国家利益的同时,始终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作用。他们致力于在权力与道义、秩序与正义之间寻求和谐与平衡,使其既符合政治利益,也符合伦理原则。这种努力在任何时代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从基督教伦理原则和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出发,通过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国际体系诸层面的伦理道德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形成了系统和独特的国际政治伦理学说。在实践伦理上,基督教现实主义对战争、核威慑等问题的规范性思考,虽有局限性,也不乏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纽黑文学派:冷战时期国际法学的一次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结束随之而来的冷战紧张对峙局面,对于国际法乃至国际法学的发展极端不利。同时,这个时期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学说,不仅否定了国际法的独立性,也对国际法的作用极端贬低,从而对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造成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困境,国际法学试图在理论上寻求突破,"纽黑文学派"(the New Haven School)即是典型。不过,虽然"纽黑文学派"的理论变通使得国际法在冷战时期权力斗争之背景下取得更大的作用空间,但这种变通的消极意义也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在内的当代国际关系主流理论,都对国家利益的概念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无疑,这些见解都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国家利益的某一个方面,反映出不同时空国家对外政策的不同侧重,也为国际法的发展现象提供了来自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合理解释.不过,建构主义所提出的、立足于反思主义认识论的"观念利益观",与立足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现实主义"权力利益观"以及新自由主义"合作利益观"相比,对国际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在"观念利益观"的视野下,国际法在国际结构中的应有地位、能够发挥的作用以及进一步发展前景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使用战争法、武装冲突法、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等词汇表达类似甚至是相同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国际武装冲突法及国际人道法是目前并行的两种法律体系,国际武装冲突法可以囊括国际人道法,但国际人道法却不能替代国际武装冲突法。其称谓不同,反映的是传播、研究者的职能需求及立场不同。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国际法承认国家战争权.以战争法作为规范战争行为的法律制度。现代国际法禁止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理论上不再保留战争法;但是实际存在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不能完全避免,在实践过程中,现代国际法缺少规范武装冲突的完整法律体系就日益显现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这一缺陷,适应国际形势的要求,融合传统战争法的合理成分和现代国际法的集体安全制度,建构起规范武装冲突的新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十分敏感的重要问题 ,回顾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 ,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 ,说明美国对中国内政干涉的不合法性 ,由此也可看出国际法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军事法学界对于战争和武装冲突法律制度有国际战争法、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等称谓。笔者认为武装冲突法继承了国际战争法的大部分内容,是后者的现代表述。而国际人道法是武装冲突法中关于人道主义保护的内容,为其所包含。国际人权法与武装冲突法中的人道主义保护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同一种精神和价值下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用武装冲突法表述上述法律体系最为恰当。  相似文献   

15.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附件6增设的新的常设性国际司法机构。设立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争端解决机制的一大创举,并且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重要的地位。比如,它 确认了争端当事方资格、克服了海洋法本身的缺陷、实施了强制性的管辖权等。目前,国际海洋法法庭在实践中 主要是处理"船只和船员的迅速释放"和"临时措施"的案件。国际海洋法法庭对于中国也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领域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实践中,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标准,使本来有着良好应然价值的人道主义干涉经常沦为霸权主义或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带有强烈的大国主义色彩,并且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应在维护国际法原则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程序保障正义的实现,并在联合国框架下设立人道主义干涉审查委员会、人道主义干涉表决委员会和人道主义干涉监督委员会来全程管理人道主义干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就国际法的法律性,学界有肯定论与否定论之说。判断国际法是否具有法律性,标准应该是法的一般特征。国际法具备了法的一般特征——国家意志性、普遍性、规范性及强制性,具有法律性。同时,国际法还具有国际性、平等性以及实施上的不对称性等特点,是一特殊法。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私法中弱者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不断扩大,弱者权益的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私法立法所追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文章对我国未来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一是保护弱者应成为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二是保护弱者与增加连结点为"软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首先采用缔约方大会模式的国际环境公约是《拉姆萨尔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华盛顿公约》第一个正式使用"缔约方大会"一词,并使缔约方大会这种模式达到趋于成熟的程度。缔约方大会模式通常包括缔约方大会、专门性质的附属机构和秘书处三部分。缔约方大会机制倾向于采用非强制性的"内部化"的程序来保证环境公约的实施。其"内部化"的实施主要包括报告制度、申诉制度、援助制度、环境信息交流制度、处罚和补救措施等。缔约方大会机制的长处主要在于:运行成本低、运转灵活、影响范围广、监督手段和争议解决方式符合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因特网消除了传统主权国家的疆界 ,便于用新的组织性手段来制订、适用和执行法律。因特网使人们更容易获悉法律规范 ,因而促进了自愿遵守。因特网通过增进取得示范法 ,从而有利于协调国家间的法。因特网促进了制定规范机制的运作 ,便于实施和强制执行机构发挥作用。由于因特网能够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因而也增强了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网络的结果将有可能加快国际法从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中挣脱出来的趋势。同时 ,它还使国际人权法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