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中国留学生在异国惨遭不测的消息接二连三:湖北留加学生陶琳遭歹徒杀害,四川留加学生张颖丧命于火海,上海留加学生唐文峰遭绑架致死,广东留加学生吕震宇中弹身亡,陕西留德学生胡鹏被人活活掐死……。这一起起非正常死亡的惨剧虽是我国留学生群体中的个别事件,却在当地华人社区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加华人联合会秘书长痛心地说,这些留学生与当地的华人社团基本上没什么联系,也就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点。他建议,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前,有关部门一定要让他们对所到国的社会有足够的认识、足够的心理准备和一定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瞿晟 《党政论坛》2010,(10):15-15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是综合国力和人才的竞争,就是创造力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如何提高?依靠创造性教育! 在国际上,创造教育已使无数人在事业、声望、财富与幸福的创造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南昌创世纪综合学校是一所由留德教育学博士黄晓浪创办的私立学校。学校与德国的教育机构协作,旨在培养国际型和创造型的新一代高能人才。黄博士首创的“综合型创造模式”,代表着当代中国十分先进的教育思想,它把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部课程与各种特色课程及新型校园文化结合于一体,通过五大教育子系统,全面培养学生的智能、知能、技能、心理、精神、道  相似文献   

4.
朱德 《瞭望》1984,(31)
季子莘农同志:[注] 我前一星期两函,谅已收到。转托中国代表(驻莫的)一封介绍信,往德共总部,使我加入他们的军事组(此事可能否)研究数月,即来莫入东方大学,再入赤军研究,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此种计划,在莘农同志留德时已定,我始终竭力办此事,均未有效。去冬欲偕莘农同志往  相似文献   

5.
欣帆 《侨园》2006,(6):44-45
小语种的空前繁荣引发了到各个小语种国家留学的热潮。在怀揣梦想,抱着满腔热情奔赴他乡求学之前,还是要事先做足功课,别一不小心掉入留学陷阱。德国陷阱:(1)德国的公立大学不收学费。但随着近年来留德人数的猛增,公立学校的申请难度加大,一些私立学校趁机打着“公立大学”的旗号招生。实际上,这类私立学校质量不高,学费高昂,且学员毕业后不能继续留在德国读大学。(2)一些中介机构与德国的私立学校通常以申请德国学校较容易为“卖点”。但根据德国的教育法规,外国学生无论申请哪一类学校,都需通过难度不低的德语水平考试,且德国并不承认中国…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丰富论述中,中国革命的特点、性质和前途,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发展道路已进入马克思的视野。马克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思想起源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民族特质的内在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长期性。在分析与判断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了实践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辩证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全方位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需要在学理性上具备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一般性特征,而且应当在哲学的话语概念、论说主题和立场等方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融合传统与现实、贯通民族与世界。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对外交流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一体系的构建在文化认同、语言表征、理论基础和理论深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困难与障碍,需要我们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与思辨精神,提炼和升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精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并且加强国际对话与协作,积极推进中国的哲学思想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看,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是一以贯之的,但是,在不同形势和任务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实质和经验原则又有一定差别.在当前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内涵实质上看,就是要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发展的新实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践经验上看,就是要正确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科学真理与价值需求的关系、科学体系与理论精髓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日益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创建和发展的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自我发展。始终坚持阶段性目标与总的发展目标的统一,以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推进总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中国道路的目标自觉;明确地把中国道路的方位定位于我国国情与当今世情的统一,并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中国道路的方位自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统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道路的路径自觉;中国道路在理论逻辑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融为一体,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举世瞩目,但中国话语的缺失也毋庸置疑,中国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构建中国话语。中国话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统的理论性表达。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要注重三个方面:在认识和处理多重"关系"中把握中国话语问题,处理好中西关系、古今关系、后现代与现代关系以及社会话语、生活话语、意识形态话语的关系;在实践中认知和提炼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构中国话语的实践基础、动力与检验标准;从主体性维度构建中国话语,坚持历时性与共时性主体、宏观与微观主体、目标与过程主体、话语构建主体和话语本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学术话语权是话语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是权利与权力的统一,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学术话语权以其柔性的、非强制的力量发挥其引领的动力作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在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下,在时代和世界学术话语权不断发展的外在需求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三化"的实践中,提升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在国际话语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姜平 《理论探讨》2008,3(2):151-156
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体系,是领导科学在我国创立以来全部研究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研究领导科学目标就是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体系,目的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体系,必须首先明确其性质定位,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怎样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这个基本问题,坚持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工程、核心工程、资源工程、创新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4)
现代化之路的探寻与中国梦的追逐是近代以来中国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懈奋斗。在中华民族重振雄风、走向复兴的征程中现代化与中国梦相辅相成、相伴相依,现代化是中国梦的强大保证、实现路径和手段,中国梦是现代化的前进动力和目标指向。历史昭示,现代化与中国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中国道路必须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是重大的时代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毋庸置疑,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代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理解、读懂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正>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缅怀毛泽东同志伟大的历史贡献并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革命的道路与苏东国家不同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全世界几乎独一无二的漫长革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全方位的革命性改造。虽然,苏联和东欧地区也曾经与中国一样,走过社会主义道路,但中国革命的道路与这些国家并不相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在革命之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脱离了农业社会,而中国革命则是在农业社会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中国革命的道路具有与苏东国家不同的鲜明特  相似文献   

17.
认真而深刻地反省、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需要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命题的深层意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深入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国学热、读经热的今天,人们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显得迫切和具有现实意义。就哲学来看,这种情况本身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传播、发展及其中国化后,尽管获得了新的理论形态,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上还存在着困难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保持主流形态的地位,不能也不可能脱离开中国传统文化。这里,不仅有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与传统文化的问题、对中国化命题内涵本身的反思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真正获得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为此,本期专门组织了以下四篇文章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提供中国现代化之动力,折射中国现代化之进程,催生中国现代化之战略。揭示中国梦与中国现代化的多维关系,明确中国梦的价值及其在不同时空情境中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既是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基本环节,又是建立共识政治进而推进当下中国新型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新型现代化修葺老路的封闭僵化,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之时,就是新型现代化实现和中国梦梦想成真之日。在理念上引入后现代意识,在视角上立足大历史观,在思路上体现系统思维,在途径上与国学有机结合,是本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思想方法、价值取向、理论内涵、语言表述等方面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民族风格,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0.
陈荣荣  古世平 《学理论》2013,(16):33-34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在联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互动融合等内容展开探讨,并认为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必须要继续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具有中国的性格、中国的气象、中国的风韵,使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获得其现代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