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的和平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是由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苏东剧变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的特点与和平的性质决定的。这种和平观是社会党国际基本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它既呈现出相当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对此要全面辩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2.
新安全观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各国纷纷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观以应对国际安全结构的重大变化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严峻的新形势。通过吸收国外安全理论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本国安全面临的具体实际,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的新安全观。中国的新安全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主义追求,又反映了中国对国际平等、正义等基本信念的一贯立场。其独特的内涵昭示中国的发展不会对现存国际体系造成冲击,预示着中国将走出一条与历史上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两岸关系的政治与社会互动逻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存在着权力制衡、权利规范和社会支撑等多种构建机制,而社会机制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和基础组成部分.社会机制的内容分析涵盖社会动力、激励、整合、协调及保障等几个方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机制为当前两岸关系提供了诸多启示:应确立两岸关系的多元主体多维定位,深化两岸交流沟通范围和层次,注意各项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化与协调,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房广顺  张雷 《人民论坛》2014,(11):23-25
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在积极扬弃和超越前人世界和平观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世界和平以及怎样实现世界和平的问题.在世界和平面临着众多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为指导,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将世界和平的伟大进程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6.
鲁薇 《北京观察》2010,(10):38-39
<正>中国第二季度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中国上升至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是重要的,这代表着全球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转移。这对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提出,当今世界,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答案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世界和平的价值观念,消解人类冲突的观念基础;以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构建世界和平的经济机制,弱化国与国战争的经济动因;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世界和平的政治机制,扎紧军事冲突的政治护栏;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世界安全构架,走上世界持久和平的现实道路;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自身和平提供保障,为世界和平增添力量。中国之答为世界指明了一条共同发展与普遍安全的和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艺 《湖湘论坛》2006,19(2):24-26
2003年,“和平崛起”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从2004年后,“和平崛起”一词在领导人的讲话和新闻中逐渐淡出,由“和平发展”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9.
试析后现代自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自我观的社会文化根源是消费社会和后现代文化,其思想根源是对现代自我观的彻底颠覆。后现代自我观抽掉了现代自我之理性主义和主体性而把自我演变成为无主体性、碎片化、零散化的自我。后现代自我观虽然对当下人的生存处境提出深刻的洞见,但因其理论上的悖谬,难以应对人类的生活经验和道德实践。事实上,现代与后现代自我观的共同缺陷是背离了传统中的神圣性与敬畏感。因而,应该在神圣性与敬畏感的观照下,整合三种类型的自我观,重新确立人对自身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定位中国前景的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艺  刘建林 《求索》2005,(12):77-79
关于中国未来定位的“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话语转变,既表达了中国爱好和平、追求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也彰显了中国一贯不称霸、注重自身发展的低调务实的外交传统。  相似文献   

11.
谢忠  蔡文馨 《求索》2014,(3):19-23
新疆和平解放是毛泽东军事战略的伟大胜利,也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策略的光辉实践。在此前后,毛泽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其一,根据战局的发展和斯大林的建议,两次提前解放新疆的预定时间;其二,决战西北,对新疆形成大军压境之势;其三,派邓力群联络三区,对新疆形成东西夹击的战略态势;其四,请张治中出面争取新疆军政当局起义;其五,进军天山南北,迅速稳定新疆局势;其六,组建或改组新疆党政军机关,整编起义部队和三区民族军。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许多学者指出:这个观点是“贯穿于对台工作论述的主线”;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战略构想”;“未来对台工作将以和平发展为纲”;“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指导思想”;“和平是基调”;“和平发展的新思维贯穿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之中”。这个论述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3.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11,(11):15-17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就提出“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战略环境。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战略环境,是构建和实施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的前提,也是我国未来十年健康与快速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周燕 《思想战线》2011,(Z1):270-272
我国再了和平发展道路,是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要求我国的发展要能够包容别国的发展,世界也要包容中国的发展。要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包容性增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结成强大的争取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国防力量,用强大的国防实力保证和平发展的实现;创新处理国家争端的方式,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争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许多重要理论观点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理论和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这两个反差很  相似文献   

17.
王克宁  董欢 《传承》2008,(4):132-13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伟 《统一论坛》2012,(3):16-18
2008年以来,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台海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普遍认同,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欢迎。但不能不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两岸关系要继续发展,除了要排除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破坏外,必须改变两岸交流“只经不政”的状况,必须把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