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湖南的军国民教育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常水 《湖湘论坛》2001,14(2):81-83
军国民教育是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技能的训练,使其具备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强民强国、抵御外侮的目的。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潮激荡全国,湖南是鼓吹和推行军国民教育最力的省份之一。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近代湖湘文化的大背景不无关系。本文拟就湖南积极倡行军国民教育的原因、军国民教育思潮在湖南的演进及其对湖南社会的影响等问题略作探讨。   一、湖南积极倡行军国民教育的原因   最早倡导军国民教育的是蔡锷。他于 1902年在留学日本期间以“奋翮生”笔名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军国民篇》一文,指…  相似文献   

2.
缤纷绚烂的乐歌时代是中国现代歌—诗的滥觞,它既不同于晚清又不同于五四,它在国民性乐教中反求诸己、启迪民智,又在现代性伦理中师夷长技、自救自强。对乐歌时代的考察,既关乎歌—诗自身的历史发展,又涉及现代中国的思想启蒙。此二者需要回到语言中来领会,是语言编织了歌—诗,歌—诗在语言中漂移;是文学与音乐相互配置的共同体构成了歌—诗,歌—诗在这共同体中获得了独立身份。乐歌语言的漂移,显示了20世纪初国人的心灵结构和世界图像,而乐歌时代的写作制度和审美制度则推动了中国现代歌—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约及其所著《宋书》在汉乐府接受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宋书.乐志》不但详细记载了汉乐府的相关情况,更重要的是,它还在历史上首次收录了汉代16首民间歌诗和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歌辞,使之不致亡失。其次,沈约还在创作上积极接受汉乐府的影响,写就了25首拟古乐府诗。其数量在南北朝时期仅次于鲍照和萧纲而居第三,充分表现了其对乐府诗的喜爱和推崇。这些贡献,是南北朝时期汉乐府接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确立于19世纪初期,这也正是西欧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文章从推动法国国民教育制度形成的直接因素切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维度找到该制度确立的直接原因,旨在发掘主体权利如何从政治领域影响到经济、文化领域,成为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确立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白茆山歌     
白茆镇是苏南有名的山歌之乡。传说最早的山歌是汉朝张良教的,至今白茆还留传着"张良就是唱歌郎,坐着风筝教思乡"的山歌。这自然只是传说,但白茆山歌中确有好多歌唱古人的,从孙武子到管仲,从介子推到伍子胥,从苏秦、张仪到廉颇、蔺相如,如秦琼到李元霸,从宋江到鲁智深……例如有一首唱屈原的:"桅子花开心里黄,张仪欺骗楚怀王,破坏六国联盟计,屈原自投汩罗江。"钱牧斋晚年隐居白茆塘边的红豆山庄,至今这里流传着钱牧斋和柳如是诗歌唱和的佳话。历代流传下来的白茆山歌中,有劳动歌、古人名歌、地名歌、物名歌、节令歌、私情歌、摇船歌、长工歌、仪式歌、佛偈歌、叙事长歌等。其中有不少是歌唱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和热烈的爱情的,如"结识私情隔条河,手攀楝树望情哥,娘问媛五(吴语:女儿)你望啥?我望楝树头顶上花结果"。旧时,很多白茆山歌悲凉凄切,是哀生民之痛苦  相似文献   

6.
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邵飘萍,1902年入于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到杭州创办《汉民日报》,因撰文揭露贪官污吏,3年内被捕3次。1914年流亡日本,曾驰报国内,第一个揭露了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  相似文献   

7.
东陆大学即云南大学前身,创办至今整70年了。值校庆来临,将东陆大学创办之初的若干情况作一介绍,鉴古可知今,或亦有益。一、创办过程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内地交通极为不便,文化教育落后。到民国初年,云南仅有由原五华书院改办的高等学堂(后改为两级师范学堂)、由原方言学堂改办的高等学堂,以及高等工矿学堂、法政学堂等几所高等学校,尚无培养现代人才的正规大学。本地学生中学毕业后若要继续升学深造,都需长途辗转去省外或国外就读。一则交通不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期间, “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极大的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也促使少年郭沫若得以接受新式教育的洗礼.新式学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的私塾有着很大的区别,郭沫若沐浴新学而逐渐形成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世界观和知识素养,但同时又不满意中国新式学堂的教学而为之失望、愤懑、彷徨,将求知欲望转为旧学的热爱和探究.但不管是新式学堂的旧学,还是新学,也不管郭沫若是否意识到或承认,新式学堂的教学均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湖北省的军休工作被誉为全国军休系统的一面旗帜。探寻其成功之经验,在于他们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导,以此推动服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为军休干部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休养环境。引导军休干部实现思想转变,增强其“家”的归属感 军休干部大部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很多人下来以后产生了失落感和不适感,老年疾病也逐年增多。针对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省各级军作部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营区到社区、从军官到百姓”的思想转变,把军休所当作人生最后的驿站、最后的“家”。 1.动之以情.引导军休…  相似文献   

10.
6月28日下午,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在省歌舞剧院实验剧场举行.委机关和委属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本次活动. 用感恩之心、礼赞之诗、跨越之歌、华彩之舞,讴歌党从开天辟地、改天换地到翻天覆地的百年光辉历程,共同缅怀党的光辉伟绩,共同展望党和祖国的光明前景.整场活动精简又精彩,生动又深刻.  相似文献   

11.
<正>冯国璋,北洋直系军阀首领,曾任直隶都督兼禁卫军军统,陆军上将。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步科。后投淮军聂士成部当洋枪队教习。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冯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后任总办兼步兵随营学堂监督,协助袁世凯创建北洋陆军。1899年随袁世凯赴山东,协理山东督操事宜,助袁镇压义和团运动。1902年以后历任直隶军政司教练处总办、陆军贵冑学堂督办、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南军审判长、军咨处正使、禁卫军军统、东军总统、第一军军统、禁卫军总统等。1912年民国成立  相似文献   

12.
万灿生平     
万灿,字灿之,别号旭之。湖北鄂州葛店人,生于1901年,殁于1973年,享年72岁。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为四国(日、法、德、俄)留学生,精通六国语文。昆仲五人,万灿行三,有二子二女:长子慕达和长女慕玉均在德国,次子慕道在美国留学,次女慕兰有疾。祖为清科举人士,父仲篪公为中国首批公费出国留学生,在日本士官学堂学习时,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与黄兴先后为总司令,是国民党开国元勋,草创民国共和政体。万灿因革命家教渊源,奠立毕生献身革命之思想意识。万灿幼时,父供职北京军学司司长、军学部编辑局主办,继而任南京陆军…  相似文献   

13.
金雪飞 《人民论坛》2014,(9):186-189
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是其民生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一贯重视教育建设,其教育思想从甲午期间到晚清民初历经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强调教育救国的实用价值、重视人格教育的价值理性等方面。总结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对于当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是其民生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一贯重视教育建设,其教育思想从甲午期间到晚清民初历经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强调教育救国的实用价值、重视人格教育的价值理性等方面。总结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对于当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苗成斌  杭邦华  尤展  袁文 《群众》2012,(10):7-9
浩歌大风舒长卷,蓝天彩云舞新篇。 回眸十年,江苏,得改革开放之先声,抢科学发展之先机,奏民生幸福之先歌,争全面小康之先锋,开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先河;江苏,从“极不平凡”走来,向“重大机遇”驶去,从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从强省富民到民生幸福,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历史悠长的江苏,从没有哪一个十年,像这一个十年科学发展、成就辉...  相似文献   

16.
元代蒙古军歌探析荣·苏赫一、元代蒙古军歌的历史背景及其流传公元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为代表的蒙古游牧贵族统治集团,通过数十年的部落战争完成了统一蒙古部的历史任务、建立了奴隶制军事帝国后,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各分地土,共享富贵”①的贪欲,凭借优...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本文题目,仿自《中国之命运》。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是鼓吹"蒋介石之命运"。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了题目了。"陈伯达领会毛的意思,立即动手写反驳文章,用三天三夜,心情激动,笔泪俱下,写成《评〈中国之命  相似文献   

18.
<正>剑川,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渊源和民间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重点保护县。她是中国有名的木雕艺术之乡,以其悠久精湛的木雕艺术文化遗产传承闻名于世;她是西部美丽狂放的民间白族歌城,著名的石宝山歌会节让白族情歌声名远扬……在剑川,看到和听到的是民族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  相似文献   

19.
文学阅读"热点"现象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内引人注目的一大景观.从五六十年代的"《创业史》热"、"《青春之歌》热"到"文革"期间的"《金光大道》热"到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热"、"金庸热"、"琼瑶热"等等,热点几乎从未消失过,特别是近十年来更是热闹非凡."热点"是个很大很复杂的文化题目,仅从其  相似文献   

20.
<正>(上接总第320期)鼓吹变法作为北洋水师学堂的总办,他格外关注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的表现与命运,对"同学诸友,除方益堂一人外,无不见危授命,其尤异者,则镇远大副杨君雨臣"的表现,感到欣慰与骄傲;对淮军节节败退,以及海军"将弁死事甚众,刻所可知者,邓世昌、林永升、林履中、黄鞠人建勋"的牺牲,十分悲伤与震惊。他沉痛地说:"事势至此,本为发难时所不料及,所最可痛者,尤在当路诸公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之所欲为"。"诚恐四千余年之文物声明行将扫地而尽,此惊心动魄之事,不料及吾身亲见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