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正80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斗争史和世界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正是这一伟大壮举,才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所遭受的空前惨重的挫折,转危为安,并一步步走向了最后的胜利。因此,它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落脚陕北的战略决策,是开拓革命新局面的前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途中,由于敌情严重、多变,红军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曾经多次变更,致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国抗日救国的战略任务无法落实.一九三五年九月下旬在榜罗镇召开的  相似文献   

3.
正80年前的那个金秋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震惊世界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是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胜利,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时空变幻,精神永恒。80年过去,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那么,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来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论断.我们觉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七十年中历经三次低潮回顾我党七十年的奋斗历史,革命和建设事业曾遇到过三次大的低潮.第一次是北伐战争的失败,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三次是"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5.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决定,实行战略大转移去湘西,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遵义清点人数时,红军只剩26919人,减少  相似文献   

6.
顾育豹 《党政论坛》2009,(16):11-11
1927年8月1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四一二”大屠杀的血泊中奋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对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人民解放军前身)的骨干队伍之一。历史上这一天,因此被定为红军建军节。这是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作出的决定。由于当时正处于反“围剿”的残酷斗争时期,未及考虑制定军旗。  相似文献   

7.
陈珍 《党政论坛》2011,(16):54-54
中央苏区邮政是今天人民邮政发展的开端和基石。苏区邮政是在步哨、传山哨、交通站以及没收国民政府邮局系统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它随着革命武装的胜利而诞生、发展、巩固和壮大。1931年9月,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革命根据地日趋巩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成立。  相似文献   

8.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直到今天依然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本期"习近平用典"特摘编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经典名句,与读者学习共勉。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是在艰难困苦和曲折复杂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七十年来,党经过三次历史性大转变。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农村革命重新大发展。建党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对中国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由于蒋介石叛变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遭到严重挫折,党遭到严重损失。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和发展了井冈山农村根据地,使革命走上新的道路,并重新发展起来。第二次大转变是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使党在第五次反  相似文献   

10.
正罗炳辉(1897-1946),云南省彝良县人,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出生于汉族农家。1922年随滇军到广东,1929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0月,在江西吉安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第六军第二旅旅长、第二纵队司令、第十二军军长、第二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总指挥,在反"围剿"战争中屡立战功。长征时,率红军第九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作出了贡献。抗日  相似文献   

11.
正老红军孔宪权,原名孔权,1911年2月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加入当地农民武装,1930年2月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一至五次反"围剿",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曾是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传令排长,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察参谋。1935年2月26日,在红军攻打娄山关战斗中受伤,跟胡耀邦同在遵义老城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12.
邱会作这个名字,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颇为熟悉。1929年邱会作参加红军,亲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后,刚满20岁的邱会作被任命为军委四局三科科长,负责军委直属纵队的行政事务,被周恩来称为“娃娃科长”。据邱的回忆录说,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不但和他这个“小兴国佬”相识,而且还说,“我在你家的茶摊上喝过茶,知道你的爷爷、父亲、母亲都是村干部,你和哥哥都当红军去了”。新中国成立后,邱会作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沦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判处16年有期徒刑。2002年逝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次“伟大革命”理论,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的。第一次伟大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伟大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伟大革命是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新的“伟大革命”。以往,我国学界注重讨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寻唯物史观的理论根据。现在,我们上溯到鸦片战争时期,从历史的宏阔视野,继续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风云激荡,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树立了一座座巍峨的英雄丰碑,袁国平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从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的步履始终与党发展的历程紧密相连: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创建中央苏区,组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五次反“围剿”,开辟抗日根据地.高擎抗日救国的旗帜向苏南、皖中、皖东挺进……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史和土地革命史,特别是我军艰难创建的发展时期,都留下他坚定的足迹。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试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转折朱明远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不仅直接关系红军长征的进程与胜败,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与前景都起了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说,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21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1)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长征中以其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豁达的积极态度领导党和红军挽救了军事危局,引领了红军长征的正确方向,塑造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品格,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每一次伟大的结合都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思想——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的又一次伟大结合 在我们党80年的历史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三次伟大结合,创造并形成了三个伟大的思想: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9.
120年前,巴黎的无产阶级以大无畏的首创精神,点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焰。尽管在国际资产阶级的联合围剿下,这次伟大的革命实践尝试失败了,但是“英勇的三月十八日运动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1页) 回顾120年来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历,使我们深知,必须准备走曲折复杂的斗争道路,但最后胜利一定是无产阶级和全体进步人类的。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6,(Z2)
正1934年秋,由于中国共产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就在蒋介石决定最后剿灭红军的危急时刻,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送到了江西瑞金,促使党的临时中央迅速做出了战略大转移的决策,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险境,走上了举世闻名我的长征之路。这份关乎大局的绝密情报究竟写了什么,又是谁在在急时刻将情报送到苏区,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