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垣退助的国权主义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明治时期的"国权主义"所具有的从维护到扩张的阶段性特点。在自由民权期,板垣退助将民权手段化,主张为维护国权就必先伸张民权;而在日俄战争前后,却无视、践踏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正当权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将日本的对外扩张行为正当化。同时,又在专制与立宪的二元对立操作中标榜"和平主义",并顺应近代日本社会的变化将此与反对等级制度、人种差别意识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身份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的时代,武士阶层与其他阶层被有意识地加以区分。然而,阶层认同感并非与生俱来的,为了培养与强化武家子女的阶层意识,江户幕府利用幼年时期的"成长仪式"和少年时期的"教育",无孔不入地展开灌输阶层意识的洗脑工作。武士阶层是江户幕府统治的基础,统治者凭借高明的手段,培养出了大批有着根深蒂固身份意识、自觉维护统治秩序的武士,使得日本在其统治下迎来了二百余年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3.
前言 “NEET”是英语“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缩写,最早来源于英 国,目前日本对它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2004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的《劳动经济白皮书》 中将既不工作,也不求职的非劳动力人口中,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不上学也不做家务的 人算做“NEET”。实际就是既不求职,又不就职,既不上学,又不做家务的年轻无业人员。 据2005年7月22日公布的《劳动经济白皮书》中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日本共有 “NEET”64万人,与2003年的52万人相比,数量上有惊人的增加。如果把那些虽然在籍,  相似文献   

4.
明治时期是日本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日本知识分子醉心于学习先进的西洋文明,因而形成新的外来思想和旧的传统思想的对立.在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曾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传统文化转变成为一种既混杂中西两种文化因素又保留有本国传统的独特文化形态.为适应西方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的引进,日本自古使用的文字也随之变化,日本大批启蒙思想家纷纷对日本文字提出改革意见.西周也在众多的著作中也提出了改革日本文字的主张,体现出其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鲜明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5.
日本近代外交体制是在幕末改革和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与西方的接触、交涉、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它既有西方外交体制的形式,又有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日本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在明治维新中一蹴而就的,幕末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外交机构的初建,外交经验的积累,以及外交人才的培养,都为明治政府的外交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明治政府的重视和强力推动,使得日本近代外交体制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日本民族精神之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民族精神既不是有形的金钱财富,更不是现实的工农业资源。但是,它对国家的兴衰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日本民族具有明显同质性,但又具有独特复杂性。如果让我们沿着历史和现实的民族性的运行轨迹,进行考察,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性格的一些主要特点: 1、“危机忧患”与团结奋争 长期以来,一种生存危机和前途渺茫的不安感,时常在困扰着日本人的心灵,使他们形成了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之所以如此,客观上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弹丸岛国”,生存空间狭小,而且资源十分匮乏。不仅如此,日本地震频繁,火山活跃,分布广泛,经常造成巨大灾害,对经济破坏之大,死亡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仅关东大地震一次就死亡10几万人。 除此之外,日本还深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危胁。这样,使日本民族个性中溶进了一种和衷共济的忧患意识。好象随时都感到象“坐在火山口”上一样,不时在惊呼“日本在沉没”、“东京在陷落”。  相似文献   

7.
日本社会小说作家山崎丰子的大部分作品中贯穿着反战思想,其中既包含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内容,又有对日本对外扩张行径的反思,深入挖掘了战争中日本国民的紧张与不安,探讨了人物内心深处对"归"的渴望,唤醒了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共识。本文以山崎的"战争三部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贯穿于山崎文学中的反战思想进行研究,详细剖析其"归"的主题和"哀"的基调,对日本是否具有"反战文学"进行深入讨论,了解事实真相,厘清文学概念,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8.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分析,不能只限于宏观视角,或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金融自由化的产物,而应深入到微观层次。在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企业制度与泡沫经济的形成有什么内在联系?显然,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因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其行为是多方位的,它既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同时又受到经济环境与企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问题分析的切入点。在本文中我们是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经营行为去寻…  相似文献   

9.
二战前日本的现代化与法西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前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之所以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并法西斯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其原因包括:以农业和农村发展滞后为特点的日本经济现代化的不平衡,以依托天皇封建传统为特点的日本文化思想现代化的胎变,以军人干政为特点的日本政治现代化的畸形,以纵向关系为本质、横向关系为表象的国际体系判断与选择。因而,具备现代化外壳但其现代化又严重畸变的日本,全面冲击并试图构建东亚区域秩序后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古代文化的朝鲜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日本古代文化是在不断吸取先进的大陆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得以持续发展的。在日本吸取大陆文化的历史过程中,朝鲜一直起着桥梁和窗口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朝鲜古代文化是形成日本古代文化的主要渊源之一。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日本古代文化大有禅益。 一、朝鲜“传教士”与儒学东传 在古代东亚世界中,作为较早被纳入儒学文化圈的“藩属国”,东亚儒学文化圈中的“东方君子之国”──朝鲜时常扮演着一个儒学”传教士”的角色,而第一个接受其“洗礼”的自然是其一衣带水之邻邦日本。 据成书于公元712年的日本第一部文学和史学著作《古事记》记载:“品陀利气命(应神天皇)在轻岛的明宫治理天下。……百济王照古王遣阿知吉师献牡马一匹、牝马一匹。…… 天皇又命百济国贡献贤人。于是,百济国又派遣和迩吉师献《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另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十五年秋八  相似文献   

11.
随着17世纪末沙俄势力逐步向远东扩张,原本天各一方的日本和沙俄开始成为邻国,两国的领土纠纷也由此产生。在两国接触初期,相比于沙俄积极在远东开疆拓土,当时的日本则希望通过"锁国"来防止外来势力的威胁。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理念,造成了早期日俄关系中俄罗斯长期处于主动的局面。这种局面真正发生改变,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其外交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日本将长远目标瞄准了朝鲜乃至中国,所以急需建立稳定的日俄关系,《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正是这种外交理念的产物。然而日本在东亚的扩张也威胁到俄国的利益,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战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日俄间领土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两国就携手在远东拓展势力范围达成了默契。这种局面直到十月革命的爆发才被打破。随着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两国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狭长岛国,多火山地震和资源匮乏的国家,这也许使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对外界发展变化敏感关注、敏感反应的性格特征。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主要以吸纳中国文化为主,而明治维新以后主要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尽管日本二战战败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经济大国,但是日本社会发展到今天,却陷入了东西方价值观念冲突的夹缝中而发生变异,这也铸成了日本社会深层的病理结构,即日本人和睦有序的社会表象背后,却是国民陷入了一种无力.矛盾的社会文化模式使得日本社会深陷在沉重的现实枷锁之中。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民族,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东方孤悬岛国,却 能在19世纪通过体制转型跻身列强行列,二战惨败之后,又能在不长的时期内重新成为世 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些都不能不令人对之刮目相看。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有其独特的 性格特征,这与它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例如,在四面环海,交通手段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 会,海洋对于日本来说一方面起到了使其免受外敌侵入的天然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阻隔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化与当代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一直被称为谜一样的国家。作为一个处于东、西方文化之间,既崇尚东方儒家传统道德又“嫁接”了西方文明成果的国家,作为一个在文化和国民性格上具有双重性而以“杂种文化”、“合金文化”或“苹果梨文化”等著称于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与国民性不仅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关注,同时也受到其他如课程专业领域研究的重视。实际上,作为一般逻辑规则,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改革在方向与进程中无不会打上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的烙印。重要的是,从文化透镜去审视日本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日本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同时对于促进反思我国…  相似文献   

15.
《战败日记》的价值,在于真实地记录了战败前后日本社会的众生诸相的同时,如实地记录了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中一个有着前述思想背景的日本知识人内心的苦涩、酸楚、愤懑和挣扎的心路历程,表现出了对自己以及日本民族和日本国家的反思和批判,展示了这一时期日本人精神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本主妇再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浓厚的传统性别分工意识,男主外,女主内,这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也可以说是日本大众一般的生活模式。但是近年来,各种资料显示,日本女性的就业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她们的生活模式似乎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已婚女性中中年及中年以上再就业主妇的显著增加。所谓主妇再就业,指的是女性以结婚为契机,辞去工作,步入家庭,在一段时期内专心于家务及养育子女。等到孩子们基本自立,可以独立生活时,再次重新参加工作。据日本总务厅统计局昭和57年的劳动力调查统计,就业女性中,35岁以上层占女子就业总数的58.9%,超过半数。昭和62年的《就业构造基本调查》表明,从事计时零工的女性中,35-59岁者居多,占全体的63.5%。另外,平成元年进行的对受雇用女子有无配偶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就业中女子中,已婚者人数远远超出了未婚者,占68.2%。从这些事实来看,近年来,日本女性就业的主力军可以说是那些再就业的主妇们。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在东南亚的欺骗宣传及间谍活动马勇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为入侵东南亚,不仅在军事上作了充分准备,而且,在舆论及情报方面也进行了精心准备。这一点至今还不大为人熟知。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述。一、侵占东南亚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既...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与日本的关系素来以“一衣带水”或“既近又远”来形容。自古以来两国相互间关系密切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互相影响。尤其是朝鲜半岛曾为古代中国先进文化传入日本起过桥梁和纽带作用。但自近代以来 ,特别是从1910年起 ,日本对韩国进行了长达 36年的殖民统治。在此期间 ,韩国人不能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制度模式。而日本为达到同化朝鲜民族的目的 ,极力扼杀韩国的民族文化 ,取缔了朝鲜语的教育 ,韩国被强迫使用日本式的姓名即所谓“创氏改名” ,韩国文化的正统性受到了威胁 ,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全球殖民扩张过程中,日本作为唯一摆脱沦为半殖民地、走向现代化道路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的亚洲国家,历来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对于日本走向近代化道路的研究,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就是日本近代国际观与其近代化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8世纪末俄罗斯自千岛群岛南下为背景,从工藤平助及其著作《赤虾夷风说考》入手,尝试对德川后期日本知识分子近代国际观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对日本幕府晚期至明治时期的近代化改革成功之路得出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进入衰退以来的日本经济背景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1985年,迫于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但1986年,日本的经 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日本银行试图通过大幅降息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 气,银行利率大幅下降,使得国内外大量剩余资金流入股市、高档艺术品、房地产市场等非生 产领域。非生产领域的日资扩张引发了虚拟资产的价值膨胀,形成泡沫经济,助长了全社会 的虚假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