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全球化视野中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全球化力量认为,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加剧了贫富不均,恶化和污染了环境,侵犯和危害人权,威胁着现存的民主政治.跨国公司、跨国的经济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先头兵,成为反全球化力量主要的反对目标.  相似文献   

2.
最近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化与政治>一书,是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与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合作课题"全球化与中国研究”的中间成果.该书选录了乌尔里希@贝克主编的学术论文集<全球化的政治>和<世界社会的前景>(均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8年德文版)中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全球化时代民主怎样才是可行的?民主制能适用于跨国政治吗?民族国家会被超越吗?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还能实现国际合作吗?全球化与环境政策是背道而驰的吗?全球化对劳资关系产生了哪些政治影响?应该怎样看待全球化时代的种族归属和跨国社会空同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于2003年10月17—18日在北京大学共同举办了“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杜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苏州大学、人民日报社等15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交流,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也取得了不少共识。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化并不完全是新现象,古丝绸之路就是一个例证。这一古代的长距离贸易通道证明了经济全球化在过去的确存在,而且使东方成为了全球化的中心。现代全球化进程则在西方开启,向东方发展,北美和欧洲国家最先受益。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参与全球化进程。从1990年开始,中国加入了更多的国际组织,现在是许多重要国际机制的成员。2013年,中国国家主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第76期(2004年2月号)就乔治·利兹的新书《虚无的全球化》①进行了专题讨论。利兹从消费而不是生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全球化问题,认为全球化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它一方面是万物的全球化,是现阶段万物发展必须遵循的逻辑;另一方面也是虚无的全球化,是全球消费的同质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于商品的形式,被全球化的是商品的抽象的、空洞的形式。这是我们在全球化理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面。利兹也探讨了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的关系。专题讨论的相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全球化意味着万物的全球化,同时也…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刊《外交事务》2002年6—8月号(总第1卷第4期)刊登了斯坦利·霍夫曼题为《全球化的冲突》的文章,对预测全球化前景的三种理论模式提出了质疑,并认为全球化在未来面临很多挑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对劳资关系体制的冲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资本全球化为中心的全球化进程,对市场经济国家业已形成的传统劳资关系格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探索其影响,对于构建适应全球化和我国国情的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变化,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代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同,需要遵循开放性、综合性、主动性原则,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转型中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全球化"的概念已广泛地流播于诸学科的学术话语之中,关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研究也由于其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影响力而成为学术界的"显学",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论争则成为我国学术界一道亮丽的景观.导致全球化论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背后主要是世界观、方法论的差异.站在什么高度、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等撰著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一书,站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问题认识的理论高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全球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长点和实践生长点的关系,从而打开了全球化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和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无疑是当今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不仅是因为全球化目前已成为人们研究和谈论问题最具解释力的概念和切入点,而且也因为由全球化所提出的理论问题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正因为如此,"全球性视野"、"全球化背景"、"全球性眼光"、"全球化语境"等概念也成为人们思考和研究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前提.但不管人们思考什么问题,都无法回避一个方法论上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要摆脱传统的仅仅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研究视角和模式,以一种全球的目光思考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问题.由是说来,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了全球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对此,西方学者表现出了思维上的高度敏锐性,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不能无视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要在不断地与西方学者的直接对话中,形成自己对于该问题研究的独特话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自己的贡献.贾英健的新著<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问题,对民族国家的本质、起源、当代境遇、理性建构、未来走向等问题都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日益推进,各国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警务也随之不断变革。在“全球化转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警务体制转型的方方面面。基于社会空间类型学基础理论,本文对跨国警务进行了立体剖析,将全球化警务划分为五个层面进行描述,即地方性、全国性、区域性、国际性和全球性这五个层次警务。本文从多个维度展开对跨国警务的研究,献计献策,以期解决其面临的实践性、政治性以及伦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存在着几对主要矛盾 :一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矛盾 ;二是全球化体系中“中心”与“外围”的矛盾 ;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这些矛盾的运动和发展趋势中可以理解人们对全球化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一场逆全球化浪潮。对其起因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经济危机引燃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有的则强调所谓文化焦虑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转型因素。全球化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技术革新、社会组织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效率提升和财富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会破坏社会稳定和加剧不平等。就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而言,一是政府有效管理更加困难,巨型企业拥有了不弱于主权国家的权力,以至于传统国家和社会在面临挑战时无能为力;二是距离的拉近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更容易相互影响、引发混乱,造成人们的不安全和焦虑感;三是全球化天然地具有加剧不平等的倾向,这种倾向源于现实世界的不平等。本文认为,西方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浪潮是多个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将其简单归因于全球化有失公允,真正的问题在于对全球化的应对不力。世界要走出危机、重现经济繁荣并克服全球化的可能负面效应恰恰要依靠更深层次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察全球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化在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内涵及其对国际政治研究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并促进其进行相应的变革。全球化的发展与演进,大大地丰富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同时也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官方话语中认为全球化这一词汇的特征是:经济界定与机遇论。这种界定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完美契合,因此迅速成为中国内外政策的一面旗帜。中国的全球化实践进程主要包括改革国内经济体制、参与国际组织特别是WTO以及参与和引导区域合作等。这其中经历了波折,也存在不足。我们要注意平衡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内涵、特征等问题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对全球化的多重影响缺乏有说服力的系统分析,对全球化的深刻本质缺乏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来审视全球化,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对全球化的制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全球化运动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以街头游行示威为表现形式的反全球化抗议浪潮;以反全球化为宗旨的世界社会论坛。反全球化运动的实质并不在于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对全球化的主导及其所带来的各种消极后果。通过对推动全球化的各国精英以及国际经济组织所构成的强大挑战和压力,反全球化运动正在对当前全球化进程及全球化发展方向起到一种积极的制衡作用,并促使全球化世界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号的《比较政治研究》(第40卷第8期)发表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雷伊娜.莫斯利等人撰写的题为《向底线赛跑还是攀登顶峰经济全球化和集体劳工权利》的文章,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工人权利的影响,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一般会产生“攀登顶峰”的积极影  相似文献   

19.
当前,研究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中国学术界站在怎样的立场上、以怎样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是一个不能不研究的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的新著<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6月版),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即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来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在书中,作者至少阐明了以下四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全球化在国民国家之外产生了各种新的权力结构与过程,国家权力的范围及其行使空间受到了明显限制,并且出现了“民主赤字”以及政治权力结构向上和向下转移等现象。但是,由于国民国家是现代社会惟一一种能够对其成员拥有合法强制力的政治组织,因而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仍然必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家不能单纯地强化或者削弱其权力,而必须根据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对自身的权力结构与过程进行灵活的调整,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