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非监禁刑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是,非监禁刑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改革探索,仍然需要进一步予以关注。本文在广义上使用非监禁刑的概念,并就非监禁刑执行机构、未成年人非监禁刑、流动人口非监禁刑以及社区矫正制度等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非监禁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少年刑事司法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也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近年来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率不断提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户籍差异一直是我国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在外来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该现象更为严重。广州市法院就户籍差异对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非监禁刑适用的配套制度,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户籍差异问题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非监禁刑是指对罪犯的改造不在监狱等监管场所进行,而是采用非监禁的监外执行方式放归社会中,以公安机关为主要执行主体对非监禁刑罪犯进行的监督改造。检察机关如何加强对非监禁刑的法律监督,加强对非监禁刑罪犯认罪服法的改造,维护非监禁刑罪犯的合法权益,对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刑罚的轻缓化、人道化已经成为国际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也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实践证明,非监禁刑在教育和挽救违法少年、保护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少年司法理念上还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少年犯罪非监禁化的实现程度还不尽如人意。少年犯罪非监禁化应当成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非监禁刑作为开放性的刑罚执行措施,虽不具有直观的剥夺性痛苦,但具体到个案刑罚,总会有与个案刑罚相适应的剥夺性痛苦。非监禁刑在我国目前的适用比例有所上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显步伐缓慢。究其原因.存在着司法工作考核机制、刑罚执行体制、配套措施缺乏等原因。随着刑事政策转向、配套措施的完善,非监禁刑在我国以后的刑罚适用中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转型,犯罪活动和犯罪类型迅速增加,特别是数罪与累犯的案例有增无减.探讨新形势下这些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能否使用非监禁刑及如何适用非监禁刑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监禁刑执行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禁刑以惩罚和改造罪犯为目标,监禁刑的执行关乎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目前我国的监禁刑执行制度缺乏人性化,容易连带剥夺犯罪人一些合法权利,此外,传统监禁模式固有的弊端也阻碍了犯人的再社会化,因此,有必要变革监禁刑执行制度,倡导行刑的人性化与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非监禁刑的运用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构建和谐的法治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非监禁刑的提倡为刑法的人道化和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暨中国实际,对非监禁刑的意义、立法现状及司法适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中的合理科学成分,提出了改革与完善中国非监禁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一、非监禁刑刑罚执行监督的法律依据、内容及途径非监禁刑刑罚执行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和决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在监狱等监管场所以外执行刑罚的法律监督。198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发了《关于依法加强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监督考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是至今唯一的对非监禁刑刑罚执行及监督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0.
走向非监禁刑:从世界刑罚趋势看我国刑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际刑事司法的一个显著潮流即非监禁化,这是对监禁刑弊端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折射。国际社会为非监禁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许多国家对非监禁刑的立法和实践也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非监禁刑被证明在惩罚和矫正犯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而体现了未来刑事司法的发展方向。从世界刑罚的这一发展趋势看,我国在非监禁化上与国际社会的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加强对该问题的探讨,以期对中国的刑罚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终身监禁是将“牢底坐穿”吗?对此需要从法教义学的视角对终身监禁变更执行中的争议问题进行分析。终身监禁不是《刑法》第50条第1款死缓变更的例外规定,被判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缓考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为25年有期徒刑。终身监禁中“不得减刑”的规定不是《刑法》第78条“可以减刑”的例外规定,而是该条“应当减刑”的例外规定,罪犯在终身监禁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不能减为有期徒刑,而应继续执行终身监禁。终身监禁不是《刑事诉讼法》第265条暂予监外执行的例外规定,对于被判终身监禁的罪犯可否暂予监外执行,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65条的规定予以确定。总之,判处终身监禁并不意味着罪犯一定要将“牢底坐穿”,执行终身监禁则意味着罪犯要将“牢底坐穿”。  相似文献   

12.
论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对象问题历来颇有争议,应在学说梳理基础之上进行价值抉择与类型考量。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对象的判定应当以“限定说”和“可能说”为根据,而不能采用“无限定说”和“现实说”,否则会招致明显不当。襁褓中的婴儿、被看护的植物人不能成为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对象;意识清醒的高位截瘫的人、儿童、高度精神病人都能成为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3.
徒刑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行刑方式的多样性,使徒刑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徒刑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徒刑价值的内在要求。徒刑内容的深入探讨有助于行刑机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论德国电子脚镣制度及对我国刑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脚镣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狱行刑替代方法,具有经济、简单、安全和可靠的特点,较好地弥补了监狱行刑与监外执行之间的鸿沟。德国推广电子脚镣制度的成功理论与实践,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刑法第43条规定,应将拘役刑的执行机关限定于公安机关的看守所。不论是采取"六个月以下说"还是采取"一年以下说"作为界定短期自由刑的期限标准,拘役刑都不容置疑地应被列入短期自由刑的范围之内。拘役犯的部分有偿自由刑待遇包括执行期间可以回家与酌量发给报酬两项。拘役刑是刑种由轻到重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拘役刑的规定使刑罚体系严密完整。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传统监狱服刑方式不同的、特殊的服刑方式,它让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社区矫正符合当今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也有利于行刑经济。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社会认同程度不高等问题。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由司法行政机关担任比较合适。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应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7.
虽然《刑事诉讼法》第214条只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可以适用监外执行,但从法理及法律解释的角度分析,对于被判处死缓和无期徒刑的罪犯,无论其是在原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或者无期徒刑后来又被减刑为有期徒刑的,还是原判死缓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和无期徒刑服刑期间,都应当作为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18.
国外社区服务刑述评及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各国探寻监禁刑替代措施的历程,社区服务刑在国外异军突起,并有扩大适用的趋势。社区服务刑在减少监禁刑适用、促进罪犯社会化和降低行刑成本等方面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我国目前尚未将社区服务引入刑罚体系中,因此,深入研究国外刑法中的社区服务刑,借鉴其中的合理内核,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刑罚制度和罪犯处遇制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审前羁押与审后羁押或者说明刑事执行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些年来,刑事执行理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也引起了司法实践的回应.刑事执行活动迅速发展与我们国家的现存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借鉴刑事执行制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考虑在审前羁押手段的适用、变更、解除以及被羁押者的处遇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人权保障理念的兴起是近代西方国家监禁刑政策发生转变的动因之一.国际社会有关监禁刑政策的一系列规定均体现了罪犯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我国的监禁刑政策在刑罚目的、手段以及罪犯享有的权利等方面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罪犯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但我国的罪犯人权保障制度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