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更高位阶的体现,其建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两种和解"语境下,"人同自然的和解"和"人同人的和解"所对应的生态文明建设范畴有所差异。探究二者的关联和耦合,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肖佳 《传承》2013,(6):104-105
生态文明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肖佳 《传承》2013,(8):104-105
生态文明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构想。生态消费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生态消费观是以保护环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放弃各种以享受性和挥霍性物质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消费价值理念。生态文明视阊下的生态消费观应遵循以人为本,培育生态消费观的文化底蕴,强化生态消费观的政策引导,加强生态消费观的科技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京华 《前沿》2008,(3):78-80
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方式,生态美学是中国学者根据世界生态批评发展提出的自已的美学观念。世界大环境处于一个遭到破坏的境地中。环境污染严重,人类精神出现危机,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的困境。中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党根据中国的现实和长足发展提出来的,而在文学界生态美学的提出也势在必行,这是与生态文明的相互照应和促进。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与此同时,生态美学的发展和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将着眼点放在了空间“和谐”之上,在肯定人的能力的同时,肯定了自然的不可亵渎性,最终将人类与自然界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一个和谐的空间范围中,使人类的本质在世界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美学具有物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消费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消费文明是一种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是生态文明在消费领域的一种诠释和延伸,包含着遵循伦理消费、提倡适度消费、鼓励绿色低碳消费、实施可持续消费等多重内涵。它的提出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对完善生态文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应考虑建立高效生态经济系统机制,即可以与生态相融合的生态经济建设。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生态金融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推动生态金融建设,需要明确生态金融概念,协调生态与金融的关系,全面建设生态金融体系,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功能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实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0,(11):52-54
<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积极维护生态健康的高级文明发展形态。生态健康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健康,积极维护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之意。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生态文明摒弃了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特征,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应积极维护生态健康,不能超过生态安全阈值,要在把握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文化制  相似文献   

9.
王琪  杨潇慧 《前沿》2009,(10):115-117
历史上,生态问题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受到普遍关注;"以人为 本"的理念有着深刻的生态文明自觉,表现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觉超越和"以人为本"是生态伦理的逻辑自觉起点;显然,作为生态伦理的逻辑起点,"以人为本"既应是生态伦理的核心底蕴,同时,又应是生态文明自觉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徐艳芳 《传承》2010,(36):44-4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日益突显,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中国,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谐社会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地将生态文明提高到了战略高度。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法律是依据,制度是保障。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运用经济、法律、制度等各种手段,将解决生态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主旨是通过生态环境监管、经济政策、法治体系、能力保障和社会行动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构建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而提升党的战略顶层设计能力、政府制度创设和实施能力、市场绿色创新和绿色生产能力以及社会的参与决策能力。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高度统一,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本土“反恐”预案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性恐怖活动蔓延,本土潜隐性悖忤因素生长、极端民族分裂主义盅惑、“法轮功”邪教发难等各种复合性社会矛盾面前,必须科学估测未来,进行一种大视角、全方位地前瞻,打造出各种反恐预案。  相似文献   

13.
陈蒙蒙 《群众》2015,(1):32-33
过去一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添活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七大行动”,在六个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是单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必然体现在新的理念、新的建设目标、新的建设路径和新的制度保障等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美好画面.  相似文献   

16.
李惠宁 《传承》2010,(30):58-59
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深度剖析生态文明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在认识上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主动融入到世界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的大潮中去。  相似文献   

17.
生态意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认识、新价值判断和新的社会实践.农民具备高度的生态意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部分农民欠缺应有的生态意识是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重要原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民生态意识,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文明是文明世界的组成部分,生态的稳定和谐是自然环境的福祉,更是人类自己的福祉。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张微  董玉宽 《前沿》2013,(8):100-102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到"五位一体"国家建设布局中,由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是加强公民生态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体现,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他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同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一样,具有一样的机体与机能,大自然为之提供了从事一切活动的场所,成为他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自然富源;人类应该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人类必须深入认识大自然,理解大自然,按科学规律办事,杜绝对大自然的伤害;此外,还要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走内涵型与循环式发展道路,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