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6月9日和21日,中美、中欧(盟)双方几经磋商后,终于就中国入世后的农业补贴等遗留问题达成了最终的一致。这个突破表明中国入世多边谈判中最大的两个主要障碍已被扫除。因此,随后于6月28日至7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6次WTO中国工作组会议也顺利地就中国入世多边谈判中遗留的12个主要问题达成全面共识。至此,中国入世的多边谈判宣告结束,有关中国入世的政治性、实质性问题已经解决。  相似文献   

2.
3.
我国与东南亚诸国,要么山水相连,要么隔海相望,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由于种种原因,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前,这种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关系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直到7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关系才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呈现渐趋活跃的趋势。但是,与我国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或者与大陆同港澳台的经贸合作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比,我国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毕竟还是微不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及东亚金融危机:中韩“固本强体”及战略合作隋映辉东南亚及东亚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已证实了处在加快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中国已很难置之度外。作为合资合作和进出口的重点地区之一,东南亚及东亚货币贬值将直接削弱了中国出口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与进一步深化中韩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不仅在开放和市场化程度上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进入金融全球化和东亚、北美与欧洲三大生产网络整合的新阶段;而且正在进入一个高油价、商粮价与高金融风险、货币相对宽松的新环境,国际投机蜂起和金融动荡交替作用与不断调整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低增长、高通胀"预示着全球化风险在日益加大.对此,中韩两国应在推进和谐世界进程中进一步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相互依存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建立中韩两国之问更加紧密的经济、贸易和投资联系;在市场体制建设、金融、能源、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在FTA方面先易后难、求同存异,在多层次交流上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民间交往.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不仅在开放和市场化程度上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进入金融全球化和东亚、北美与欧洲三大生产网络整合的新阶段;而且正在进入一个高油价、高粮价与高金融风险、货币相对宽松的新环境,国际投机蜂起和金融动荡交替作用与不断调整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低增长、高通胀预示着全球化风险在日益加大。对此,中韩两国应在推进和谐世界进程中进一步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相互依存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建立中韩两国之间更加紧密的经济、贸易和投资联系;在市场体制建设、金融、能源、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在FTA方面先易后难、求同存异,在多层次交流上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民间交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与民族间互动的社会环境入手,探讨了东南亚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从经济和文化这两个视角考察了东南亚民族问题的现实缘由;分析了东南亚民族问题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时代转型。本文指出:导致民族矛盾扩大化的“涟漪效应”与对民族冲突起抑制作用的“阻滞效应”,共同构成了推动东南亚民族问题全球化的两股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 全球化趋势及各国战略转型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促使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各国不仅在科技领域中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得到加强,而且在科技产业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之间为保持竞争强势,加快了科技产业的国际转移和国际分工。作为集约型增长的产业经济发展形态,科技经济相互渗透并最终形成产业化、商品化  相似文献   

9.
中韩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开拓与展望隋映辉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在经过互补性合作的初期阶段后,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于资源匿乏、国内市场狭小、原料和市场主要依赖国外、出口市场又过度集中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韩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限...  相似文献   

10.
潘玥 《东南亚研究》2021,(6):132-152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始终视东南亚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东南亚成为中国疫苗海外合作的重点区域.中国疫苗是东南亚国家可在短期内大量获得且价格适中的疫苗,但有的东南亚国家出于地缘政治、文化适应和疫苗安全等顾虑,更倾向于采购欧美国家的疫苗,或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获得疫苗.因此,中国疫苗在东南亚并不占主导,甚至被某些国家完全拒绝.在东南亚疫苗供应中,虽然多边机制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双边购买与捐赠依旧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疫苗合作的主要方式.为了消解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疫苗的短期和结构性顾虑,多边合作机制应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疫苗合作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需高度重视疫苗的文化适应问题,适时公布更具说服力的疫苗临床试验数据并讲好中国疫苗故事,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约二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坦在英国《经济学家》上曾发表文章预言:若以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的危险信号来衡量东南亚国家,则这些国家的货币正经受着攻击,有可能出现墨西哥式的经济灾难。戈氏还预言,泰国的墨西哥式征兆比其他亚...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70年代中期固定汇率制度崩溃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就一直没有平静过,各类金融事件迭起。1997年以来的亚洲金融风暴更是横扫全球,引起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日本及韩国等地的货币不同幅度贬值,东南亚国家辛苦创下的财富基础毁于一旦,韩国经济陷...  相似文献   

13.
从复苏到新的增长--东南亚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南亚经济可谓是一波三折,一些国家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步地走向复苏,马上又面对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日等国市场需求的萎缩,紧接着又受到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的冲击,真可谓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近年来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些国家正在艰难地复苏,一些国家已经出现新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在互补和依存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各国经济走向区域化、一体化的潮流中,迎来了两国建交的五周年。近年来,两国在经济领域都进入了可喜的繁荣增长期。韩国继续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重点,以实现国际化为目标,采取自由开放和扶持高新技术发展的“新经济政策”,促使经济持续发展。1996年GDP增长率为7.1%,达到3800多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800亿美元。它已成为促进东北亚各国共同繁荣的重要力量。韩国潜在的增长势头,仍很强劲。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面向对世纪的中韩合作关系时,首先要考虑我们所共同面临的国际形势和环境。叨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都发生了不少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一个突出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进行,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时代已经降临。资本自由流动、技术转移的范围日益扩大,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以及随着新技术的采用而建立的新产业部门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使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大大加深。这~方面为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方面却也使…  相似文献   

16.
中韩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这种悠久的历史传统,加之相近的地理位置、互补性的经济结构和两国人民加强交往的强烈愿望以及两国利益的需要,构成了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得以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又为这种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此相适应,中韩两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通过香港等地开始了间接贸易,于1988年3月建立直接的民间经贸关系,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1991年第一季度中国国际商会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分别在对方国家设立的代表处,以及中韩民间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  相似文献   

17.
历史发展往往有许多惊人之处,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当属此类.尽管当初负责打开这扇门的外交官们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抱有相当的希望,但是,如果他们看到下列的数字,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中韩建交的1992年,两国的贸易额只有63.8亿美元,到2001年增加到314.9亿美元,增长了约6倍.中国还是韩国的第二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到去年年底,韩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已达18000多项,实际投资额超过120亿美元.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确实是个奇迹.在建交短短10年间,就取得如此令人吃惊的成就,这在国家间的经贸关系中尚属首例.惊叹之余,人们自然会对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兴趣,试图从中找出推动这种关系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历史发展往往有许多惊人之处,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当属此类。尽管当初负责打开这扇门的外交官们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抱有相当的希望,但是,如果他们看到下列的数字,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中韩建交的1992年,两国的贸易额只有63.8亿美元,到2001年增加到314.9亿美元,增长了约6倍。中国还是韩国的第二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到去年年底,韩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已达18000多  相似文献   

19.
20.
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在即,中国零售服务业要积极应对挑战,其当务之急是抓好零售业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要注重现代业态的膨胀,二要注重传统业态的优化,三要注重业态结构的黄金分割,四要注重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