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年前,吉尔吉斯斯坦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帮助下,对从苏联继承下来的传统社会养老制度进行了艰难的改革,其主要成绩是引入了名义账户制度.10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名义账户制度改革虽然暂时缓解了其经济和社会转型初期暴露的突出矛盾,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和制度设计问题,吉尔吉斯斯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养老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名义账户制度运行存在许多制度障碍,改革不彻底,未来的政策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名义账户制:波兰社会保障改革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名义账户制的诞生是一个制度创新。欧亚一些国家从1995年开始先后引入这个制度,到2004年已有7个国家实行了这个制度,其中波兰很有特色。名义账户制度诞生已经10年了,波兰名义账户制度的运行也有6~7年。总结波兰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深入分析名义账户制度的利弊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可以说,波兰改革是成功的,它为转型国家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教训,成为一个绝好的案例。甚至可以说,波兰社会保障的成功改革又一次吸引了世界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引起了世界银行和各国政府的极大兴趣。同时,如同二十几年前那样,波兰再一次为中国带来了一缕新鲜空气,又一次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和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之后养老金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1981年智利养老金制度私有化改革是这次改革浪潮中率先彻底变革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重要创举,1993年秘鲁养老金公营计划与私营计划并行的改革模式也在拉美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两个拉美国家在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原因、基本内容、进程和存在的问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改革模式与细则、投资组合和实施效果上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展现了个人账户积累型养老金制度的优越性,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通过对这两个国家养老金改革情况的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可以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亟须强化养老保障制度的多支柱建设,特别是应该尽快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同时尽快完善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与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新一轮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7年,在苏联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障制度基础上,俄罗斯建立了现收现付制①的养老保险制度。2002年,又对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建立了三支柱②型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采用包含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二者特点的混合型财务模式,养老保险的缴费形式以统一社会税③形式缴纳。2010年1月1日,以取消统一社会税、实行强制养老保险缴费为标志,俄罗斯新一轮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又正式启动。本文拟对此次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改革目标、改革内容以及改革在制度设定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中的种种理论突破时时与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结在一起。是他———1978年,在中国第一个提出要实行“政企分离”、“政社分离”,改革国家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1980年,提出改革应该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所有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出关于改革“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制,实行分税制;改革一开始,就力主引入市场机制,由市场调节经济的运行,取消指令性计划;1985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的混合经济,这就是著名的“八宝…  相似文献   

6.
智利、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 3个方面介绍智利、墨西哥和阿根廷 3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第一 ,以立法形式改变国家干预经济的战略 ,将国有企业划分为“战略性”和“非战略性”企业 ,缩小国有企业的规模和范围。第二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私有化 ,政策基本上是先对中小型企业、后对大型企业实行私有化。第三 ,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国有企业的财政状况 ,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私有化方式 ,同时根据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 ,及时调整私有化的方法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全球社会保障改革进程中,创建国家主权养老基金成为一股新的潮流和趋势。智利是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的先驱,近年来智利对其个人资本化账户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和完善,并引入了一个再分配的成分即普享型的社会互济养老金制度。为了解决新一轮改革带来的融资成本问题,智利利用国内丰厚的铜矿资源收入带来的财政盈余,建立了养老储备基金。智利养老储备基金由财政部委托中央银行管理,它作为一支新兴的国家主权养老基金,与智利主权财富基金即经济与社会稳定基金相辅相成,完全投资于境外,目前主要采取稳健的投资策略,投资渠道将随着投资经验的日益丰富而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一、股份制改革主张的提出 80年代初期,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都由于机械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或盲目效仿原苏联的集中计划模式而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管理落后、产销脱节、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通病。越南也不例外,该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1980)的实施结果是“主要指标一项也没有完成”。在此形势下,越南政府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1981年,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发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财政自主权的第25号决议,决定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改革国有企业。1982年2月,又颁布了进一步落实25号决议的第145号决议。此后,越南还出台了很多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减少对国有企业财政拨款的政策,但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主张,是在越共“六大”召开后的1987年11月才由该国部长会议在其第217号决议中明确提出来的。特别是1990—1991年期间,苏联和东欧各国相继瓦解,它们停止了对越南的经济援助。为了生存,越南政府不得不采取果断  相似文献   

9.
社保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发展历程回眸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现代社保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1981年智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无疑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传统现收现付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建立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完全积累制模式养老金计划的国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智利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保私有化改革的激烈争论。本文旨在回顾“智利模式”25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和运行成效,并对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朱海燕 《东北亚论坛》2022,(5):28-43+127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在中观层面,它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总体规划;在微观层面,它是岸田个人政治理念与国内政治力学结构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日本以“价值观”为政策导向,拓展与“共享价值观”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压缩价值观“异己”国家的政治空间;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为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最能体现“岸田外交”本质的是“守护国民”的外交举动。日本外交将地区安全局势作为达成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绑架了日本与周边国家间关系,使其成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附属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难以转圜向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化解日本话语移植与政治挪用可能造成的风险,预防其摧毁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将成为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