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组织工作会提出,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在考察识别干部时,要重视“政声人去后”。  相似文献   

2.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人工天河”、“人间奇迹”——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在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当年“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了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河南省委、省政府曾特邀杨贵参加了在林县召开的一次会议,当大会主持人念到杨贵的名字时,全场掌声雷动。散会后,等候在那里的几千名群众蜂拥而上,众星捧月般地把杨贵围在中间,抢着与他握手。一位古稀老人满含热泪地说:“老杨,那些年你受苦了,你是我们的恩人呐!”年轻人则在外围有节奏地鼓掌,喊着:“杨贵!…  相似文献   

4.
政声人去后     
报载,在新世纪到来之时,党中央一道令牌,时任大连市委书记、市长的薄熙来同志,被调往辽宁省担任一省之长,顷刻之间,大连这个东北美丽的海港城市沸腾了,广大老百姓议论着,为他担任新的要职而高兴,祝贺他将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难舍他离开大连,离开与他共同奋斗多年的千万百姓们。当薄熙来同志启程赴任之时,大连上万市民自发走上街头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打着横幅标语:“薄市长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祝您在新的岗位上做得更好”、“薄市长,请你常回家看看”。潮水般的群众把薄熙来围得挪不动,这位已过天命之年的高大汉子只…  相似文献   

5.
政声人去后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幅普普通通的楹联,却表达了一个朴素的人间哲理,在岁月洗尽铅华之后,这个哲理越发显得深刻。在卢叨同志诞辰100周年、谢世20周年之际。不知为何,我的脑海里总盘旋着这句话。作为闽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省政协原副主席、原省委党史征委会副主任卢叨,  相似文献   

6.
政声人去后     
换届选举,人事更替,迎新送老的掌声,让人想起政声。 政声,就是人们对官员为政的评价。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任何从政者,无论官职高低,是正职还是副职,都有政声,无非是政声有好有差。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政声都会像命运一样罩在你的头上,也落在你为过官的地方。政声是官员的足迹,凡涉足之处必  相似文献   

7.
政声人去后     
政声人去后忠言据《辞源》解释,“政声:官吏的政治声誉。”《后汉书·杜根传》,“位至巴郡太守,政甚有声。”乃是政声的最早出处。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唐风集》中写有“惟凭野老口,不立政声碑”则是对政声这一名词的最早规范。但凡为官吏者,都有政声之说。所不同仅在...  相似文献   

8.
看了2010年第1期《当代党员》报道忠县水务局干部王永才的事迹,深有感触。王永才以王进喜式的作为,形象验证了“政声人去后”这句名言。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特别是两三千年的封建社会,旧中国多讲“政声人去后”,因为爱国爱民的屈原等忠臣,众多改革家大都不得善终。改革家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江陵人),死后被抄家、掘坟暴尸便是一例。人去,讲的是为官者某时离开某地后的政声,更多讲的是人死“盖棺定论”后。少讲或者不讲“政声人在时”。这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法国人乃至欧洲敢为打胜仗的活人建凯旋门,而中国少有。  相似文献   

10.
大凡从政者,都有交出权柄、“解甲归田”的那一天。当其在位之时,人们或因对其有所求,或因慑于其权势,往往会对其说些违心的溢美之词。而一旦其离开官位,脱去了官服,还原为布衣百姓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才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所以,要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政声”,当在“人去后”。正是:“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日,不能强之便加毁誉”也。清代湖南人蔡信芳,在陕西蒲城县任知县时,清正廉洁,勤政爱民,颇有政声。离任时,民众先拦道挽留,后挥泪相送,蔡知县感动之余,留诗相赠:“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绵;回看群黎终有愧…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3,(4):61-61
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给我们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官"  相似文献   

12.
政声人走后     
虎城不是城,是重庆市梁平县最偏远的山区小镇。邓平寿,就是这个小镇的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一身布衣、沾着泥巴的胶鞋、洗得泛白的军用挎包和从不离身的笔记本,是他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标准照”。他的胶鞋,曾丈量过梁平县虎城镇几乎所有的土地;他的挎包里,装满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 ,运城地区石刻研究会和运城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河东百通碑刻拓本展览”活动 ,在当地引起轰动。我们在观瞻、流连之际 ,被德政类《垣曲县丞张君去思碣铭》一文深深打动。读此碑文 ,首先令人深受感动的是垣曲县丞张君清廉自守、质朴俭约、超乎寻常的过人品格。嘉靖四年腊月 ,张君廷相“捧檄来垣曲。下车即淬砺牧民之志节”。对众发誓曰 :“廷相莅官 ,受人一钱 ,神毋令还乡。”既而又在衙门上贴出告示 :“敢有以一米一菜私馈者 ,罪之如法。”以至于一个堂堂县丞 ,有时也不免“釜不给炊 ,身无完衣” ,而他却“处之裕如” ,整天与贤…  相似文献   

14.
说“混”     
屈戎  王洋 《党史文汇》2002,(10):47-47
某日,邂逅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初则惊喜,继则寒暄.寒暄之后,朋友问:"老兄这几年混得如何?没有混了个一官半职?"说来惭愧,至今本人确实混得不怎么样,至于什么一官半职之类,因为没有耕耘,也就没有收获.因据实以告.大约是时间稀释了友情,或许是话不很投机,总之是交谈了几句,便匆匆分手,甚至也没有回问一句那位老弟混得怎么样.其后,在没事的时候,回想起那天与朋友见面的情景,别的没啥印象,惟独对于其问话中"混得怎样"的"混"字,细细品味了一番,觉得颇有些味道.于是便有了这篇杂感的题目.  相似文献   

15.
“捞人”     
大侄子今年24岁,在我家乡的县城当临时工,给一家"通讯技术"公司挖渠铺线,每个月有千儿八百块钱的收入。前  相似文献   

16.
也说兵团人     
<正>在中国西部的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脚下,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戈壁荒滩、瀚海大漠浓墨重彩地抒写着一部必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的、辉煌的屯垦戍边历史。抒写这部辉煌历史的特殊群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兵团人。  相似文献   

17.
说“去囿”     
《吕氏春秋·去囿》篇,用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故事:“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相似文献   

18.
朱贵玉 《求贤》2006,(2):46-46
施罗德当了好几年的德国总理。可当总理期间国家分配给他的好房子不敢住,也住不起,一家人跟着他这个全德国最有实权的大官挤在一个小公寓里。  相似文献   

19.
干部的“政声”。通俗的讲就是干部的口碑。通州区委引入公共调查手段.在科学合理考察干部“政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郭舒 《共产党人》2004,(16):42-42
1919年7月8日列宁写给列&#183;波&#183;加米涅夫一张便条,要他为高尔基“准备一点劈柴”。1921年6月25日,列宁写给米涅任斯基另一张便张,要他给高尔基参加的审查国外出版物的专家委员会“拨两部小汽车”;列宁还在便条上特别强调:“希望你赶快想办法,利用您的权力.务必做到(可不是在纸上作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