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李菊 《工会博览》2008,(14):15-17
2008年8月8日,中国与世界有个约定。为了做好奥运会东道主,为了迎接八方来宾,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各行各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轰轰烈烈地建设“新北京”,服务“新奥运”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看不见”的奥运建设。“看不见”的奥运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但服务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也在悄悄改变着北京人的生活。让我们把目光移向奥运比赛之外的北京,“看不见”的奥运建设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2.
李睦 《工会博览》2008,(14):38-40
2008年,所有中国人都期望在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的同时,展示出中国的开放和进步,而这就离不开良好的公共关系。奥运会公关与传播都包含哪些内容?如何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企业如何抓住最后阶段的奥运公关机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日益邻近的日子,本刊记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我国著名公共关系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涂光晋教授。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奥运的结合已成为现代奥运会的时代特征,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使得一届届奥运盛会精彩纷呈。北京在申奥时第一次提出了“科技奥运”的理念,就是要以科学精神组织奥运,以先进技术支撑奥运,以奥运成果惠及社会。作为北京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中国网通很早就提出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奥运会,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08,(19):56-56
百年奥运,中华民族向世人承诺,要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了实现这一诺言,北京外资企业工会联合会响应市总工会的号召,动员所属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并组建了北京职工文明啦啦队。充分展示了外企员工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良好形象,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职工文明啦啦队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5.
交通环境是奥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交通文明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体现着首都市民的精神风貌,是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重要保障。北京奥运会在一天天临近,很多关注奥运的人都不免会有一个疑问,到时,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会彻底改变吗?北京交通能为这百年盛会增光添彩吗?国际奥委会委员芬兰人彼得·塔尔伯格认为,北京现在的交通存在的问题,将是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北京奥组委承诺为所有奥运会参与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服务,为此已经制定了详尽的奥运交通战略计划。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功能,为奥运会创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北京市政府也不遗余力地从加快建设地铁等交通设施、强化科学管理、提高通行者素质等方面着手,加大工作力度。此外,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将调整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奥运专用道路、奥运公交专线、加强停车管理、增设出租车停靠点等多项措施,满足运动员和所有奥运参与者的交通需要。目前,北京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势头良好。由来已久的交通堵塞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治理成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北京交通建设届时一定会为百年盛会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曾经表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北京申奥成功后,奥运志愿服务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计向全球招募志愿者10万人,届时,将有一个庞大的志愿大军服务于北京奥运会,保证奥运会的圆满举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动员了数万志愿者来保证奥运的正常举行。如果对志愿者资源善加利用,奥运志愿服务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借助于奥运志愿服务的契机,提高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推动大家的志愿精神与志愿行动和本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从目前来说,虽然奥运志愿者服务还有许多亟待健全的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可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激励与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例如,建立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和志愿服务时间的记录制度;在大学开设志愿服务方面的课程,将志愿活动作为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以"人文奥运"为契机,建一支规模大、参与广、代表性强、服务水平高的志愿者队伍,倡导志愿精神,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体现"人文奥运"理念。  相似文献   

7.
为期16天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闭幕,中国实现了举办一届出色奥运会的庄严承诺,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想到年初以来围绕中国举办奥运的一系列困难和压力,不得不说此次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实属来之不易。在这段时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但最终奥运成功举办,中国的国家形象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与中国外交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可以说中国外交在无形的赛场上也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8日,中国与世界有个约定。为了做好奥运会东道主,为了迎接八方来宾,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各行各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轰轰烈烈地建设新北京,服务新奥运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看不见的奥运建设。看不见的奥运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白莹 《工会博览》2008,(16):30-32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了。作为东道主,中国人赢得“文明金牌”的意义恐怕丝毫不亚于赢得奥运竞技上的金牌。随着中国奥运首金的揭晓,人们将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投向了东道主的赛场观众的身上。  相似文献   

10.
周亚玲 《工会博览》2008,(13):22-2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奥运会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是激发民族精神的盛大舞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以迎奥运为契机,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展示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营造和谐、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奥运的结合已成为现代奥运会的时代特征,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使得一届届奥运盛会精彩纷呈。北京在申奥时第一次提出了科技奥运的理念,就是要以科学精神组织奥运,以先进技术支撑奥运,以奥运成果惠及社会。作为北京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2.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8):21-23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北京奥运会注定会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节点。奥运对中国的意义不在于拿到多少金牌,不在于证明中国的强大,而应该成为我们完善自身权利、改变管理社会方式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谢奕秋 《南风窗》2008,(20):34-35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提高了国人的自信。汇聚高科技、资金实力与人力动员能力于一体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宛如对着世界发出中国步入"后奥运时代"的宣言:这是一届唯有大国才能举办的盛会。我们真的是大国了吗?"后奥运时代"时代的中国,将如何行走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圣火徐徐熄灭的时候,我们的心中点燃了新的梦想和希望:让奥运精神永驻北京,让奥运财富永远造福人民。一年后,新中国将迎来她60周年华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已在首都广大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5.
王颖 《工会博览》2008,(14):22-24
北京申奥成功以来,从服务质量到服务技巧,从业务范围到业务种类,北京邮政服务奥运的步伐更快、更稳了。而今,距离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北京邮政将怎样以过硬的本领服务奥运,更好地展示中国邮政的形象?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承担奥运邮政服务任务近85%的北京东区邮电局。  相似文献   

16.
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圣火在鸟巢熄灭后,我们不应该忘记在这期间,日夜守护着京郊5637公里、桥梁1667座的公路养护员工。北京奥运会、残奥运期间,近5000名职工用心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将5637公里京郊公路线守护起来,未发生任何问题,确保了比赛的正常进行,为保障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圆满成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相似文献   

17.
走近奥运     
北京热烈庆祝奥运会倒计时一百天4月30日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一百天的日子。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誓师动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晚,第四届北京2008奥运歌曲评选活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英语: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中文简称:北京冬奥会或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之后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在此,本刊就带您一起来回顾中国参与冬奥会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1]家住西城区的芦女士高兴地向记者展示通过网络抽签买到的8月8日的奥运开幕式门票。(周静)[2]8月8日下午4时,位于西三环路紫竹院公园附近一位加拿大友人的家。法语专家胡春华(中)和《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兼编辑路易斯和丈夫张义(中文名)在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电视转播之前,一起讨论奥运给北京带来的变化。(胡志强)  相似文献   

20.
吴那 《南风窗》2008,(6):40-41
据专家预计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产生1万吨以上的垃圾。随着奥运会一天天迫近,中国的奥运垃圾处理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奥运会把数量庞大的人在短时期内集中到一个不大的区域内,产生的巨量生活垃圾是一件让历届主办方都非常头疼的事情。"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道理好说,但如何把这些资源放到合适的地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专家预计,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产生1万吨以上的垃圾。随着奥运会一天天迫近,中国的奥运垃圾处理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处理厂的新建与停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主要是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