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做实个人账户,就是指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管理。个人账户基金只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基金不再透支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不仅有记账额,而且有与记账额相等数额的基金积累。现在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混账管理,银行基金账户中哪些资金属于统筹部分,哪些资金属于个人账户部分没有严格界定,导致统筹基金不足时挤占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基金被挪用来弥补社会统筹基金的当期支付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三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维才 《学习与实践》2008,(12):128-133
当前,我国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他们在职业、收入、居住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其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也应有别,从而构成三元模式:对纯农户,应采取"基础养老保险" "附加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工,应实行"个人账户" "社会统筹账户"模式;对失地农民,应探索"个人账户" "基础养老金账户" "储备金账户"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纯农户为主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配套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制度,以真正提高老年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封进 《乡音》2013,(9):36-37
民众对于养老金改革的呼声很高,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其实也一直有新措施出台,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覆盖面的扩大,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目前为城镇就业人口的约60%,没有被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的,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然而,那些最令人关切的问题却迟迟没有明确的方案,包括,养老保险缺口、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双轨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府社会保障养老金、公共部门养老金、雇主养老金和个人退休账户养老金在内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其中 ,第一支柱社会保障养老金计划 ;是一个普及全民的强制性养老计划。与该计划相联系的“社会保障号” ,在美国几乎具有身份证号的地位 ,因此被认为是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石 ;第二支柱包括公共部门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计划两个部分 ,其中前者是指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为其雇员提供的各种养老金计划 ;第三支柱即个人退休账户养老金是一个由联邦政府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而发起的、个人自愿参加的补充养老金计划…  相似文献   

5.
黄瑞平 《岭南学刊》2008,(3):101-103
我国在社保制度改革时设计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但是,这种新制度运行后出现个人账户被透支去支付养老金,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因此,应从制度建设和多渠道拓展养老保险基金来源等方面采取措施,为做实个人账户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企业欠缴养老保险金现象突出;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小、缺口大以及管理缺乏独立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养老保险模式转轨所造成的。因此,改革中消化转制成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将养老金管理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联系在一起,实现养老基金账户资本化,使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日报·5月20日我国职工医保采取"统账结合"模式,即由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组成,保费由职工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大部分地区个人账户一般只用于支付起付线以下门诊费用,以及在药店购药费用。个人账户大量"沉睡"结余资金的现象,引起社会关注。近年来,多地探索个人账户管理模式改革,出现四种做法:拓展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和对象,提高效率,譬如广东、江苏部分地市率先将其家庭化,参保人直系亲属、配  相似文献   

8.
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上带有一定的再分配效应,但由于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被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使得再分配效应减弱。同时性别间的再分配效应强于贫富间的再分配效应,两者存在反向的变动关系,性别间的再分配能够在总体上弱化贫富间的再分配。做实个人账户有利于养老保险再分配功能的发挥,提高养老金的增长率能够增强再分配效应,同时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成为养老金的受益者,再分配效应对养老金增长率的敏感性高于对缴费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从养老金计发公式出发,结合欧盟分段计算的两种方法,阐明了主要参数的选择弹性,以及理性地方政府的可能实施策略。"分段计算"能跨越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差异,与不同统筹层次兼容,对现有的利益格局冲击较小,是保障流动者养老保险权益的较好选择。但分段计算只是养老金的一种计算方式,其贯彻落实的关键是均衡政府间的财政支出责任,并形成政治共识;适当降低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率和替代率,提高个人账户比例,降低改革阻力,为实现全国统筹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做实个人账户,积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这一举措为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已成为国家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决策,并在部分省市扩大试行。厦门虽未列入试点城市,但应未雨绸缪。笔者认为,尽早研究和确定厦门市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把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列入议事日程,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由完全的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转变,以承接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养老金支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个人看病负担沉重,统筹账户面临收不抵支困局,个人账户资金却大量沉淀听说医保个人账户要封闭管理,在北京市朝阳区上班的周女士趁午休时间跑到银行,想把钱取出来。“从没用过折上的钱,怕到时候文件一发,就取不出来了。”像周女士一样,没动用过个人账户资金的职工为数不少。人社部2013年度统计公报显示,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已积累3323亿元,平均每个账户沉淀约1200元。个人账户资金大量沉淀,与政策设计有关。我国职工医保采取“统账结合”模式,即由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组成,保费由职工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大约为职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要点是:第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构成有所变化。原来是按职工工资额计算,职工自己出5%,企业出6%,共11%计入个人账户。试点后,企业出的6%转入统筹账户,统筹账户中增加这一块后,就可以基本实现当年基  相似文献   

13.
民风篇     
外地职工调入上海养老保险可以衔接根据规定,外地职工商调到上海市,可以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以及个人账户中1997年12月底之前个人缴费部分的累计本息和1998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累计本息。如果外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晚于本市实行个人缴费的时间(即1993年1月),或缴费比例低于本市的,在调入本市单位半年内,经本人申请可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简称《完善》)与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简称《统一》)比较,"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筹资比例以及养老金支付办法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分析这两项变化对女性养老金利益("养老金月收入"和"养老金收益率")以及男女两性养老金差距所发生的影响("月收入均值"、"总收入"和"养老金替代率").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从《统一》到《完善》的转变,一方面使男女两性养老金利益都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由于男性的改善速度高于女性,因此男女两性养老金差距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就业年限、就业状况、职业中断和长寿风险四个方面分析了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对女性养老金权益的影响,并根据相关的参数设定,模拟了名义账户制下退休年龄、收入水平、职业中断三个因素对女性养老金权益的不同影响。在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设立父亲育儿假、设立儿童看护积分和建立最低保障养老金的方式来缓解名义账户制对女性养老金权益的不利影响,以此来增加女性养老金权益,促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这次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来看,改革前,基本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是58.5%,其中20%为基础养老金, 38.5%为个人账户养老金;改革后目标替代率达到59.296,其中基础养老金增长35%,个人账户下降24.2%,基本养老金增长0.7%。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保障》2005,(8):28-28
根据规定,外地职工商调到上海市,可以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以及个人账户中1997年12月底之前个人缴费部分的累计本息和1998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累计本息。如果外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晚于本市实行个人缴费的时间(即1993年1月),或缴费比例低于本市的,在调入本市单位半年内,经本人申请可补缴1993年至1997年按本市规定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的本质诉求是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但现阶段面临农民身份多元化、土地权归属等制度性障碍。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是对社会生产方式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养老金待遇的"城乡落差"源于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理念差异。未来十年是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的政策窗口期,应尽快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探索实行普惠式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加强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土地权益自愿退出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孙洁 《北京观察》2021,(4):18-1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初步搭建起养老保险三支柱框架.第一支柱是由政府发起、强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面向广大民众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第二支柱是由企业发起、自愿建立的企业(职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主要面向有固定单位的职工;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出资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所形成的养老金,既包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也包括其他养老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20.
陈航 《就业与保障》2007,(12):26-28
在实行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企业年金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实行的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我国正在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是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三个部分组成。企业年金是职工退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管理采取市场化方式,一旦企业年金基金发生财务风险,将影响到退休职工老年收入保障的稳定性,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对企业年金基金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确保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保障年金计划受益人的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