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适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都确定了“民族语言文字诉讼”的原则,这一系列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但在实践中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文章分析了“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含义,并对这一原则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国知识产权诉讼是当今各国对知识产权进行国际保护的主要途径.如何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诉讼中遵循国民待遇原则,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关键.由于跨国知识产权诉讼的复杂性、新颖性以及相关立法的滞后,造成了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为片面追求司法任务的简单化,往往会拒绝外国原告的诉讼.不方便法院原则就成为拒绝当事人诉讼的最好理由,其中美国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这与TRIPS协议等保护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所确立的国民待遇原则相冲突.为给予国际知识产权流动以更多的保护与协调,各国应完善跨国知识产权管辖权体系,确立严格的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王姝亚 《人民论坛》2011,(7):128-129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中,对诉讼原告范围的界定不够科学,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成熟经验的借鉴,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拓宽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并确立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中国家公诉人的角色等。  相似文献   

4.
当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应容许国家公诉机关或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保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这直接关系到公益保护的有效和行政权力监督的力度.在我国建立以行政公诉优先、民众诉讼为补充的行政公益诉讼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法律知识、办案经验,调查取证方面的优势,又动员了私权的力量来制约行政权的行使,从而构建监督行政权力的系统,促进行政权依法行使,从而维护公益.  相似文献   

5.
公诉是我国检察机关核心的标志性职能之一,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诉人是依法行使公诉和诉讼监督权的检察官,担负着指控犯罪与诉讼监督的职能,既处在同犯罪斗争的第一线,又处于诉讼监督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6.
环境公益诉讼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一种制度,分析比较各种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借鉴先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模式,有助于建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采取开放的、多元化的模式,以民事公诉、团体诉讼为主导,公民诉讼、集团诉讼为补充,并协调好国家作用与私人执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WTO的司法审查与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中国要实现入世承诺,必须建立符合WTO规则要求的司法审查机制。本文提出了通过重构经济审判机制实现建立符合WTO规则要求的司法审查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法院在解决重大敏感案件时,一般会采取不予受理、延长审限、分案受理、司法救助等方法,却导致了司法成本的提高,只有建立重大敏感案件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灵活运用法律的弹性,建立指导性案例,才能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环保法》第58条有明确诉讼主体、扩大可诉范围的亮点,也存在规定过于原则、法律效力不高、诉讼主体狭窄的不足。环境公益诉讼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能提起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数量少、"法律规定的机关"范围不明确、作为环境公益诉讼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不能开展、"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环保法庭"低受案率"的困境。面对这些问题,要解决,更要反思。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环境诉讼主体的范围、消除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恐惧、完善环境保险制度使政府不再为污染买单、引入"原告奖励"制度来降低环境公益诉讼的成本,提高环保法庭的受案率。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我国已累计出现10余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这些案例既是能动司法理念对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突破,也提供了公益诉讼的若干原告模式。比较不同模式的司法成本,不难发现,以检察机关为主,以政府职能部门和环保组织为辅的联合原告模式,最易于降低司法成本和分散诉讼风险,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可持续发展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司法体制改革视域下检察官助理制度刍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官助理制度改革渐入瓶颈,暴露出检察辅助人员分类管理的界限不明、员额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职权责任划分不清、检察官助理培养机制不当、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原因在于立法疏漏导致管理制度混乱,获得感缺失引发消极情绪,职业规划不明削弱激励效应。应细化工作权责划分,落实公正待遇;厘清检察辅助人员结构,奠基分向培养;完善检察官助理分级制度,加强职业规划引导;完善检察官助理独立考核机制,发挥制度优势,以构建合理的检察官助理制度,促进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基本原则,这已然成为我国法治建设新时期一个基本命题。但时贤多将研究视域狭隘化于引介经典理论亦或肯定宪法价值层面上。笔者试图另辟蹊径,以原则的司法适用为主轴围绕四项核心命题展开挈要论证,即为什么引介德国比例原则替代合理性原则之意涵?比例原则是否具备直接的司法适用效力?在此前提下,笔者拟通过实证分析法探究现行比例原则适用失范困境的诱发原因,提出"新"比例原则阶层论及与之匹配的司法审查标准以期完善我国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审查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通说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不是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考察行政合理性原则在国外司法审查中的运用,分析我国的现状,本文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应写入行政诉讼法中,以便更好地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4.
环境风险严重影响公共安全,进而破坏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理论上,基于公共安全考量的环境风险规制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可执行的法律环境;实务上,基于公共安全考量的环境风险规制由公安机关依法参与政策制定并保障其实施。当前,"重"事故应急而"轻"风险预防、"重"公安职能而"轻"开放合作、"重"实体规制而"轻"程序制约的现状,是公安机关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面临的难题。改进之策在于明确公安机关参与环境风险规制的范围和职责;完善公共安全视野下环境风险规制的制度供给;建立公安机关参与环境风险规制的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公安机关应对环境风险能力的应急预案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信赖保护原则的司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赖保护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其内容包括信赖基础、信赖表现、信赖值得保护和信赖保护方式。信赖保护原则在司法适用中可从宪法规定、具体法律规定和个案司法判决援引的理论依据中寻求法律依据。信赖保护原则的司法实践可约束行政权以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诚信意识,有利于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信赖保护原则司法适用的具体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从信赖保护司法适用的主体、基准、范围和保护方式以及信赖利益司法保护排除规则等方面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民间纠纷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性、利益性、复杂性和调解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公安调解方式已经无法完全化解纠纷。为适应时代要求,公安机关及时推出了“公调对接”调解模式,即将公安110接处警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接,整合社会纠纷调解资源,主动发现,积极化解,超前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促进治安平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审察,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分裂和冲突解决,是司法变迁的根本动因,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遵循。在此根本逻辑的支配下,司法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可以归结为专门化的职能、主体的独立性和不断拓展的正义结构。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必须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展开,从专门职业系统、多元主体结构和社会功能拓展三个维度实现既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司法权威的和谐理念就是指如何保证和维护司法内部在行驶国家权力时能够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相互促进的和谐机制并保证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产生公平公正效果的思想和理论支持,它强调的是司法权配置的合理性,司法运行过程的协调性和司法行为结果的公正性,是系统性和权威性在司法中的要求和体现。文章从司法权配置的和谐、司法过程的和谐和司法结果的和谐来论述了如何在和谐理念下树立司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直接言词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审判制度和证据规则。英美法系国家虽没有直接规定这一原则,但这一原则的精神却在与其极其接近的传闻证据规则中得到了充分的、甚至是更为严格的体现。我国诉讼法虽然也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的许多要求,但由于这一原则并未得到我国立法的明确肯认,理论上对这一原则的要求及相关规则也缺少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因而立法及司法实践对这一原则的逆向操作还非常普遍。如:法官独立制度未建立,审判委员会可以审批案件,证人、鉴定人不出庭成为惯例,法官不以当事人言词辩论的内容作为判决的依据等等,这严重损害了我国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为此,本文试图在对直接言词原则的涵义、相关规则及诉讼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及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熊水龙 《桂海论丛》2011,27(5):78-82
领导干部的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危机管理的效果。领导干部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核心素质主要由其执政境界、危机管理意识、危机管理心理、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构成。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造成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宗旨观念不强、危机意识淡薄、知识经验欠缺、心理素质较差、反思总结不够等不足。因此,必须从组织和领导者个人两个层面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其危机管理核心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