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各成员结成统一整体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民族向心力和社会整合力。民族心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自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汉民族先进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认同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和共同主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反对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尺度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中国国家统一、发展中国制度文化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化承担着新的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使命,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发掘。通过对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文化的领悟,诠释了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元的合和精神,以及核心支柱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时期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根基,也是助推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代升华为伟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推进民族振兴的纽带作用。“文化纽带”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里对民族精神的思索,意味深长。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自我更新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和动力。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的“文化纽带”思想立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把握“文化纽带”思想的深刻内涵,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等构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框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中央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0.
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华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 ,成为民族凝聚力永垣的凝聚点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里 ,中华民族屡经曲折磨难 ,甚至几临倾覆厄运 ,然而却一次又一次地衰而复兴 ,蹶而复振 ,转危为安 ,巍然屹立 ,原因在于有其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及其文化一旦失去了他的特性也就失去了他生存的根基和存在的价值 ,中华传统节日继承和发展了这种特性 ,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凝聚点。从中华传统节日演变过程来看 ,它大致有三方面内涵 :1、讲求礼仪 ,风俗与礼仪相结合。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民族成员如果有对伦理性礼节的共同人文精神 ,有…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是三个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具有鲜明时代性、实践性和丰厚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构建民族新精神、创造中华民族的现代品格和时代风貌;有助于我们更广泛地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整体利益,齐心合力地为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抵抗市场经济冲击能力弱、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式微明显甚至面临消亡的困境。在新时代,要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做到保护和挖掘先行,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使之既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统一战线是不同范畴的概念。统一战线和民族凝聚力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不同层面的关系。中华民族凝聚力构成了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容。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形式。统一战线和民族凝聚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民族凝聚力作为统一战线的本质内容,外在地转化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巩固或削弱,可以反作用于民族凝聚力,使之增强或削弱。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尤其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港澳回归、申奥成功到加入WTO,在世纪之交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问题显得愈加重要。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纪之交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这深刻地表明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理想认同和精神支撑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凝聚力呈现出复杂的动态过程。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国…  相似文献   

15.
祭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信仰行为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因子。祭祖具有巨大的教化、凝聚和传播功能,是团结家族和民族的重要纽带,是维护宗亲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服务。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与不竭动力。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以富强、民主、文明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和”作为其  相似文献   

17.
庙会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群众性民俗文化现象,汇集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华,凝结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在广大民众中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在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应将庙会文化纳入工作视野,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凝聚、教化、规范、传播和调节等功能,为促进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18.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一环,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熔铸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中;沉淀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中。伟大长征精神内涵丰富,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牺牲的顽强意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统一的大局意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伟大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支撑、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精神利器、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凝聚民族之合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就需要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构筑各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各族人民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强化各民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再学习,是进一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