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英国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成果较丰。[加]曼克尔·普莱克先生的《比较青年文化》一书,对英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亚文化特征作了简单概述,对我们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英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亚文化特征,曼克尔·普莱克先生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概述的:一、社会生态学与工人聚居区的青少年犯罪;二、反学校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集群性;三、道德恐慌与青少年行为异常;四、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是愈演愈烈,给国家、社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加剧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冲突——青少年犯罪的文化背景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青年论坛》2004,(2):26-27
青少年犯罪不是一个单纯的青年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环境缺乏全面的分析与了解。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即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其中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这些都对青少年的观念、行为构成影响,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监控角度。客观地认识与评价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从而积极改善其负面成份,是限制青少年犯罪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杨征 《公安学刊》2000,(2):10-13
影响一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先天的生理条件、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等。对青少年的发展来说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作用来得更多、更快、更直接、更重要。研究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着重从社会文化转型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矛盾、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面对青少年网络犯罪不断增长的现实,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作用,探讨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和原因,并从规范网吧管理,清理整顿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成长环境;端正学校教育方向,明确学校教育宗旨;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据某市统计,1995年青少年犯罪占总犯罪人数的50%左右,到1997年达到68.2%。因此,有效地开展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进一步强化对青少年的犯罪的综合治理,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青少年犯罪率不仅逐年上升,而且在犯罪的性质、成员组成、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盗窃案件多。盗窃案件在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8.
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区防控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弥补监禁刑的弊端,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环境建设、社区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构建社区防控青少年犯罪的体系,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的大幅度增长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是困扰许多国家或者地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也为海峡两岸的社会学家所关注。海峡两岸社会环境的差异和人文地理上的联系,使两岸的青少年犯罪在形态上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仍然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盲目性、突发性、结伙性、贪财性和犯罪低龄化。算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心理原因,也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原因。由于个人原因较少,社会原因较多,因此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对策应是综合治理,即社会对策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与亚文化关系的剖析,阐述了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指出亚文化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温床,是青少年犯罪的传感器,亚文化决定着当今中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由此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符号互动论是西方社会学界研究微观层面的一种理论。在青少年网络犯罪率逐年增高的形势下,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读青少年网络犯罪,以全新的视角探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诱因,对于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构成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渴求自主心理、嫉妒攀比心理、盲目模仿心理、及时享乐心理;就其内在品质而言,主要包括犯罪思想、道德意识、责任意识、需要意识、交际意识、审美意识、犯罪习惯和犯罪性格。预防青少年犯罪,最关键的问题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流失生犯罪日趋严重,是导致广州市当前青少年犯罪上升和犯罪低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对越秀区近年来捕判的流失生犯罪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图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作初步探索。一、当前流失生犯罪的特点和趋势所谓流失生又叫辍学生,指的是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由于各种原因而非正常离开学校的学龄期青少年。目前,国内有些专家、学者提出,从青少年总体上来看,流失生这个层次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比较差,极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从越秀区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宏伟 《青年探索》2005,12(2):61-64
亚文化是一种对抗社会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亚文化的极大倾向性。亚文化通过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熏染,诱导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发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的表现特征和深层次原因及影响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矛盾的一面镜子。要降低青少年犯罪,需要多方参与做好青少年成长氛围的改善与维护工作,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网络环境净化等方面着手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摆正青少年成长心态,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探讨预防的对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舒通 《公安研究》2014,(11):27-30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青少年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客观上带来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个相对突出的社会问题。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中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和谐社会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一是家庭预防,二是学校预防,三是社会预防。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中占很大比重,犯罪人数的增减和案件数量的升降无不伴随青少年犯罪的变化而变化。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测和研究,对于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做好预防犯罪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河南省青少年犯罪概况建国以来,河南省青少年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9年以前,整个社会发案率,青少年犯罪率也低,平均每年300人左右。1955年是青少年犯罪最低年,全省只有46人犯罪,占全部案犯总数的0.81%。1959年以后,特别是十年浩劫的影响,严重败坏了社会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