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之后,毛泽东建构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哲学体系,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又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做好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锲而不舍、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是人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任泽 《人民论坛》2013,(12):202-203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野下的生命教育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命的关怀、对人生价值的关注、对人性完善的要求等方面.而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实施阶段性的渐进教育,即实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教育路径,来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层次化培养学生生存品质、生活品质、人生品质,从而抵达生命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他的整个理论系统中,邓小平就人生价值问题作了许多论述,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部分,即邓小平的人生价值理论.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4.
丧,是人生旅程的终结。作为一种民俗事象的丧葬仪礼,乃最后一道人生礼俗,它标志着某一家庭成员即某一社会成员从此脱离了他的家庭和社会。有名学者陶立璠先生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人生最后一项“通过仪礼”和“脱离仪式”。透过丧葬习俗,我们可以窥视出某一民族特有的人生礼俗、生死观念、伦理道德、宗教思想、价值取向、人生哲学,以及家庭结构、亲属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李心记 《前沿》2012,(10):16-17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哲学家之一,老子是探究生命理论的哲学家,其道之根本充分体现了生命本体之道。与孔子的道德理论不同,老子注重的是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他强调人这一个体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在其道论之中,他的思想以及人生价值取向是具有独到个性的,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中国先于其他国家而提出的生命"有""无"之论,使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了几点浅论。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通过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寻求社会的稳定,并在调整的过程中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所以他们都非常重视人生哲学的确立和实践。尽管他们在人生哲学的总体要求上呈现出许多共性,但在人生哲学的内涵、立身处世的原则、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等方面仍显示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孟子的人生哲学正是以其独特的个性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格外引人入目,本文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丧葬习俗是哈尼族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习俗,包含着一套完整的丧葬仪式,蕴含着哈尼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中展示着民族之魂.哈尼族的丧葬习俗从哈尼族的道德生活史、社会伦理关系、对生死的态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演绎着哈尼族深厚而丰富的伦理意蕴.从道德教育的方式看,研究哈尼族的丧葬仪式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范明华 《理论月刊》2023,(2):144-151
中国传统心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其主要目标不是认识人类的心理规律或构建系统的人类心理知识体系,而是教化人心、塑造人性、开拓人生境界和树立人生价值观念。这是一种具有浓厚价值论色彩的学问,对于理解同样具有价值引导作用的审美教育的特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中国传统心学来看,审美教育可以被理解为美心教育、创造教育和感性教育,或者说,它是一种以审美心胸的建构为先决条件,以审美意识的自觉和美的感性塑造为主要内容,以实现人性的圆满和开拓自由的人生境界为终极目标的教育门类。  相似文献   

9.
武晓磊 《人民论坛》2015,(8):216-217,241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建立在他对人性和自然状态的理解上,其基本原则是个人主义。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人造"利维坦"却拥有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和绝对权威。这一看似矛盾的理论逻辑使霍布斯被誉为"近代政治哲学的创始人"。文章以霍布斯对人性的理解开始,从国家产生的原因、方式、特征等方面阐释霍布斯国家学说的政治逻辑,以便更好地理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10.
论人生价值观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良奇 《求索》2005,(9):130-131
在新时期,我国公民人生价值导向便是在贡献社会和谋取人民、集体与社会进步利益中体现自我价值。人生价值观内化,是公民人生价值导向向公民个体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转化,必须依托社会的积极传播,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实践。人生价值观内化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又是其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广东职工的人生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缤纷多彩的各种新观念中找出其价值观念变化的特点,对我们认识和全面把握职工的人生和其他价值选择、行为的深层动机及其内在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近年广东工人阶级队伍状况问卷调查的有关统计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职工价值观念变化的特点1、人生价值观由社会价值主导型向个人、社会价值统一型转变。人生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它反映的是人们关于自身存在及其意义,以及由此出发的人与周围世界的一般关系的看法,是人生中各种行为的深层…  相似文献   

12.
人生价值观是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对人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深层认识。毛泽东宏伟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严整而又独特的人生价值观理论,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目标;爱国主义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主题;树立远大理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精髓;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标准。这一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探索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郭敬宇 《前沿》2008,(11):60-62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道教是一种集中讨论人生哲学的宗教。它立足于人,立足于现实人生。道教中既有对生命本体的探讨,也有对人生境界的归纳,还有对社会责任的论述,这些层面相互渗透构成了道教人生哲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人性、理性观念是近代西方人道主义理论的基石,是近现代西方政治、伦理、经济、文化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探究人性、理性观念的发展逻辑,以及人性、理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内在联系,是全面认识和理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钥匙,亦为当代“人学”所应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四、研究生人生价值的取向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它主要回答:人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由于人生价值观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在其婚恋、人际、职业、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因而社会学、  相似文献   

16.
康喆清 《前沿》2011,(18):20-24
学界对董仲舒的人性学说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大都认可"性三品"说,这不符合董仲舒关于人性学说的本质。"性三品"说并非董仲舒首创,且其本身指意不明。董仲舒论述的重点在于"中民之性",即人性总体的善恶,并着眼于论证社会教化对人性发展的作用,从而将政治、教化与人性三者相关联,实践自己的政治理念,这也符合儒家传统的人性论证逻辑。以董仲舒关于人性的意指和目的作为其人性论推演的逻辑起点,通过《春秋》"正名"之法的层层辨析,必然得出人性"待教而善"的结论,这也是对董仲舒人性学说的合理概括。  相似文献   

17.
“人生价值”既是“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是理解全部人生价值问题的基础。当前一些青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甚至错误地理解“人生价值”,片面夸大“自我”的作用,奉行“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人生哲学。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生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或是错误的。同时,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难度也较大。所以,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无论是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还是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苏俊霞 《求索》2008,(6):115-117
孔孟“生死”思想是儒家早期生死观的集中体现。孔子主张“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孔孟强调关爱生命,同时,认为死亡是可悲而可乐的,所以,对待死亡,还要重视死亡仪式。这些思想都充分体现在孔孟“仁政”学说上。谨慎地对待生死,自然就会使民众变得忠厚淳朴,孔孟“生死”观学说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和政策制定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论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刘长林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作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人生价值观是毛泽东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论述了人的价值、人格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内涵,提出了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指出了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清涛 《前沿》2010,(5):4-8
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和逻辑中介是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三要素,其准确确定是该理论体系严密科学性的根本保证。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都是从逻辑起点出发,严格遵循逻辑规则展开,逐个层次构筑起来的逻辑体系。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逻辑起点,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逻辑终点,而革命的实践则是贯通马克思学说逻辑起点、逻辑终点的逻辑中介。马克思学说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和逻辑中介的准确定位是构筑科学的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前提,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发展一脉相承的基本准则,对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