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族人口有一百四十余万,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境内。以居住在广西的瑶族人口最多,占瑶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贵州有瑶族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人,占瑶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四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另外还有少数瑶族居住在罗甸、三都、丹寨等县。过去三十多年,贵州对本省瑶族语言没有进行过系统调查和研究。一九八三年,我们参加了贵州月亮山综合考察队,我们语言组,从三月到五月这段时间,对分布在贵州的荔波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的瑶族语言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贵州境内瑶族语言面貌基本清楚了。  相似文献   

2.
瑶族族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目前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五省区,共有一百二十五万多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瑶语比较复杂,总的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少数属于苗语支)。称谓有盘瑶、过山瑶、背篓瑶、蓝靛瑶、茶山瑶、平地瑶、板瑶、白衭瑶等三十多种。关于瑶族族源问题,我国史籍记载颇多,说法比较混乱,民间传说也不甚相同,古今中外学者曾作过不少调查研究,发表了许多探讨性的论著,看法也多纷歧。下面,我想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瑶族的族  相似文献   

3.
黄海,男,瑶族,湖南省江永县人,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9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分院(现中南民族学院)政治系,师从人类学家、民族教育家岑家梧先生。大学毕业后长期在贵州瑶族地区工作。黄海同志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积极进行民族调查和民族研究,并用人类学、民族学知识,指导瑶麓瑶族进行婚姻改革,利用传统的“石牌律”制度,竖立了婚姻改革的新石牌,得到了广大瑶族同胞的拥护。同时不断学习布依族、水族、壮族、侗族等民族的语言,了解各民族习俗。1995年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后,先后出版了《瑶山研究》、《瑶麓婚碑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散居在黔桂交界月亮山地区西部的贵州瑶族,以其古拙朴素的生产生活方式、绚丽多姿的风土民情,吸引着一批批采风者、民俗学研究者。贵州瑶族,计有他称白裤瑶、青瑶、长衫瑶三支,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麓、茂兰一带。从保留民族传统文化较多来看,则以喀斯特地貌为其生活背景的瑶山白裤瑶最有特色。瑶山,这块神奇、晖润的民族文化瑰宝,在方圆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古文化气息。本文仅就瑶山的禾仓论述,即谈谈禾仓的防火、防鼠、防潮功能等所展示的瑶族文化特征,并透过禾仓的命名、别具特色的外形去发掘它所孕含更深层次的古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倡议的贵州六山六水民族综合考察,继1983年月亮山地区民族综合考察之后,于今年二月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牵头,有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贵州民族学院,贵州省博物馆的民族学、语言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文学、考古学,民族医药、民族民间工艺等各门社会科学的专业人员31人联合组成我省黔南、黔东南的云雾山、月亮山区域民族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2000年“贵州省民族地区生态调查”顺利完成后,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决定将2001年的民族调查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及开发”为主要内容进行。这次专题调查是1983年开始的月亮山、瑶山民族调查(即“六山六水”调查、贵州省民族调查)的第十九期调查。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遵照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在《贵州省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意见》中提出:要在10—15年中将贵州初步建设成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要求,结合我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决定对全省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7.
月亮山位于我省榕江县的南部,毗邻的从江、三都、荔波三县,同属月亮山区域。地处黔桂两省交界边境,山峦起伏、交通闭塞。境内除汉族外,还聚居有苗、布依、侗、水、壮、瑶等许多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缓慢。为了探讨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需要加强民族研究工作,深入到民族地区去调查研究。 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倡议,已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负责牵头,具体组织的月亮山区域民族综合考察队已于三月四日在贵阳成立。  相似文献   

8.
继1983年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倡议,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负责牵头,具体组织的月亮山区域民族综合考察队,胜利完成首次考察任务的基础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在筑理事,于1983年12月和1984年元月,两次召开会议,总结首批月亮山区域民族综合考察工作经验,并对1984年开展贵州省月亮山、云雾山区域民族综合考察工作部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牵头组织的贵州省月亮山区域民族综合考察队一行廿余人,于去年三月初在贵阳召开了建队会议以后,队员们分组下到地处黔桂交界的月亮山区域。在荔波县瑶山公社、瑶麓公社、茂蓝公社和榕江县的计划公社、两汪公社,从江县的孔明公社,在当地民族干部和社员群众的支持下,克服了交通不便,生活艰苦,语言不通等各种困难,进行了五十多天的考察,为加速月亮山区域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汇集了大量的有益的资料及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六山六水”民族综合考察,继1983年月亮山区域首批民族综合考察之后,1984、1985年陆续组织了第二、三批考察,并于1985年12月在贵阳组建第四次民族综合考察队,参加考察的各学科专业人员队伍,逐年扩大,由首批19人到第四批增加为52人。包括贵州民族研究所30人,贵州社会科学院9人,贵州民族学院3人,贵州省博物馆3人,贵州教育科研所3人,自治州县4人。新增加的人中有青年科研人员10人。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苗、瑶、畲三族都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勤劳勇敢的民族。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等省,还有少数在广东海南岛及鄂西南。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少数居住在赣西南。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以及赣东、粤东、皖东南等地。这三个民族虽然分布极广,但在历史上却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不过史籍缺乏明确的记载,因而古今学者对其族源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就三族的渊源关系进行探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先把学术界关于苗、瑶、畲三族来源的各种说法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3.
“六山六水”调查,即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调查。“六山六水”包括乌蒙山、云雾山、雷公山、月亮山,大小麻山、武陵山、乌江、都柳江、清水江、南盘江,(氵舞)阳河,“六山六水”区域面积广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民族研究工作者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的一个带学术性的地理概念。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4.69%,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六山六水”区域中。作为经济文化都较落后的省份,要摆脱贫困,改变全省落后的经济状况,走上小康之路。首先就得充分认识贵州省情。认识贵州省情,就得先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解。因此,对“六山六水”区域进行综合调查,掌握翔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经济,使民族地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2月20日~21日,在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举行了“贵州省民族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民委、省民族文化宫、贵州日报、贵州民族学院、黔西南州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及省民族研究所的全体同志共70余人。原贵州省副省长王秉鋆、省社科联原党组副书记穆琨、省人大副主任、学会名誉会长李仁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钧儒、省民委主任、党组书记苏太恒、省民委副主任余克、原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李廷贵等也参加了会议。 与会领导一致肯定了贵州省民族学会自1983年进行民族调查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坚持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六山六水”民族综合考察,组织民族综合考察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医药、历史、语言文字、民风习俗、宗教信仰等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写成了约1000余万字的调查报告或调查资料。这些调查与现实密切结合,为现实服务,对促进经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为各级党政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民族研究工作已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次是贵州少数民族爱国主义学术讨论会,在讨论中,学者们畅所欲言,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一中心问题,分别就近代贵州各族人民求生存反洋教斗争、土家族对黔东特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贵州的苗、布依、侗、彝、水、仡佬、汉、回、壮、瑶等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他们在缔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中曾作出过可贵的贡献。贵州的历史具有多民族特色,贵州的社会也具有多民族特色。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曾对贵州多民族的社会历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贵州的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与历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许多问题是需要长期深入探讨的。本文所述的贵州民族历史发展的特征——跨时代的历史跳跃,就是从贵州多民族特色的宏观角度提出的一个观点。 这一命题的依据,主要来自本人在贵州民族地区社会历史考察的心得。二十多年来三次对贵州民族地区考察中,曾得到许多同仁特别是少数民族同志的热情帮助,使我认识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苗族和瑶族的历史渊源关系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尽管目前在不少问题上认识尚不能达到一致,但是,苗族和瑶族在历史上有渊源关系,同源于一个古苗瑶部落则已为汉文献所记载,为这两个民族语言的同源词、语法以及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图腾崇拜等大量的共同性所证明,也为大多数历史、民族和语言学家所公认。正因为这两个民族在各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点,因此在解放前不少人认为苗与瑶就是一个民族,“瑶人裔出于苗”。常把苗当作瑶,把瑶当作苗;有的人认为苗族因为避免反动统治的徭役而退居山地成为“无徭人”,瑶族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认为苗族迁徙入湘黔的为苗,入湘南、桂、粤的则为瑶等等。虽然这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它却反映了苗族与瑶族的密切关系。由于苗族与瑶族的渊源关系已经明朗,本文就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无谓的复述,在此专就苗族与瑶族的历史分化问题即古代苗瑶部落集团何时分化这一问题,从现代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由于长期进行有关苗族的研究。对苗族在国内外的分布状况首先就要求有个较准确的了解。五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对苗族的语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多年来我们都认为国内只有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有苗族分布。1979年我在北京民族宫参加全国民族工作三十周年成就展览贵州馆筹备工作中,发现安徽、江西也有苗族,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从有关材料上看到黑龙江省也有不少的苗族人口,这当然引起我们的重视,后来经调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召开的苗、瑶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1987年9月20日至24日在贵阳举行。出席讨论会的有我国西南五省区和湖南、广东、青海、北京等省市,包括苗,瑶、汉、壮、布依、侗、满、土家、白、彝、藏、回、黎13个民族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代表,共130多人。前来贵州进行民族方面学术考察的日本、英国和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也应邀到会作了学术交流。省委、省  相似文献   

19.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推进民族认同,识别民族身份,统一民族意识,构建新世纪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积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湘南桂北地区的瑶族人大体可分为两支:一支生活在高山峻岭,操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从事以林为主的农耕生后,俗称“高山瑶”;另一支居住在山脚平坝地带,操当地人称作“土话”的一种汉语方言,从事稻作农业,俗你“平地瑶”。尽管他们的语言和生活环境略有差别,但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