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世强 《学理论》2012,(10):218-219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和自身内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发性事件。这些事件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对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间接地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应对这些突发性事件,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进一步研究并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描述高校危机的基础上,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的诱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述了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策略,以期引发大家对高校危机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琨 《学理论》2009,(32):150-151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改革深化时期,各类公共危机的产生越来越频繁,一向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类公共危机的冲击,不同程度地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成为高校领导面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并尝试提出完善高校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晨  李平 《学理论》2014,(2):192-193
近些年,随着新兴传播媒介手机网络的迅速崛起、校园舆情的极速社会化以及草根舆论领袖的兴起,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已经被迫纳入社会舆论的关注范畴,高校网络舆情可直接引发危机事件并影响危机处置过程,左右危机管理走向。使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开始关注,校园危机传播管理与沟通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3)
高校危机管理作为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高校学生人身安全、培养学生危机意识、维护高校声誉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造成的影响入手,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国内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提出对策如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高校危机事件的预警;完善危机事件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提升管理人员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高等院校已经处于财政危机状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高校无力偿付巨额贷款,这种财政危机已经对高校的运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我国高校财政危机进行解读,是解决危机,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危机事件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和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目前,由于高校舆论话语权的有限性、事实承担责任的无限性和舆情中身份被网民定义为"强者"的主观性,再加上网络超时空、超地域的无限、即时传播便捷,往往使高校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陷入舆论被动之中。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不当,便会集聚形成具有更大破坏性的负面网络舆情,继而很可能会使网民(主要是本校大学生)从网上走向网下,形成群体性事件。对此,应高度重视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妥善地加以处置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徐忠炎  张龙 《学理论》2011,(13):220-221
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高校和谐、保障学生安全等三个维度切入,阐述了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从加强教育,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完善制度,加强危机事件管理的机制建设;快速反应,提高危机事件的处置效率;沟通协调,注重危机事件处置的联动性;及时总结,作好危机事件的反馈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危机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危机事件诱因多、范围广、影响大,不仅会严重威胁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会影响高校的正常秩序,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创新高校危机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曲楠 《学理论》2011,(23):79-80
当前高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危机管理日益成为高等学校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突发危机不仅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在危机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思考并研究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于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的构建,还是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中日益增加的心理危机事件,充分运用危机管理的理论阐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效性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实践构想。  相似文献   

11.
突发灾害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产生心理危机。危机心理干预,就是要给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力求最大程度解决人们面对自然灾害事件时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2.
公共关系可以为高校危机管理争取时间、营造良好环境、获取支持力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危机管理是否能取得成功。目前在高校危机管理的公共关系中存在观念不正确,公关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阻碍了公共关系作业的发挥,如何有效运用公共关系提出几点意见如下: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树立高校良好形象;通过媒介传播树立高校良好的公众形象;通过主动制造新闻树立高校良好形象;通过危机公关树立高校良好形象;运用公共礼仪树立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性肺炎病例在中国出现后一直倍受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研究并建立危机处理系统来应对这一卫生突发事件。非典事件不仅对公众身体健康形成威胁,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恐慌,同时也是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危机事件的处理要依靠政府措施的同时还要依靠媒体公正、及时、全面的报道和公众对政府措施的支持和反馈。  相似文献   

14.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5.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6.
公共关系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运用王林雪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危机,这些危机常常表现为突发性、灾难性的事故和事件,它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还会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使企业形象受到破坏,企业的生存和发...  相似文献   

17.
信任修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归因理论构建了政府信任修复的总体框架,试图考察公共危机事件后,公众归因(责任归属、可控性、稳定性)对政府信任受损和修复的影响,以及政府对危机事件四种解释策略(否认、借口、道歉和理由)的修复效果。研究基于中国现实案例,采取情景实验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内部归因、稳定性归因越强,政府信任受损越大;(2)增加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外部归因和不稳定归因,有利于修复政府信任;(3)否认和借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能力信任,但不能修复诚信信任,而道歉和理由对政府信任没有显著修复效果。本研究拓展了政府信任修复领域的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理论上理解政府信任修复的内在机理,以及指导政府部门更加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8.
心理危机特指因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自杀或严重伤人危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有效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扼守的一条底线.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的危机干预模式,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9.
"4.20"雅安芦山特大地震使雅安瞬间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其城市形象也因地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从危机营销的观点出发,这也是雅安城市形象营销传播前所未有的机遇。雅安应充分认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有效地计划和实施灾后城市形象营销传播工作。针对雅安实际情况,雅安城市形象营销传播应从城市形象系统、城市形象设计、城市形象传播等方面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20.
周斌 《学理论》2010,(26):113-1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社会矛盾,由此而引发了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由于我国政府许多官员处理公共危机的经验不足,在公共危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公共危机过程中政府与媒体关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