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总体上增长缓慢且不稳定。尽管亚洲经济也受到199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近年来美国、日本经济衰退的拖累,但它很快复苏,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随着该地区大多数国家深化改革和加强区域合作,亚洲经济前景继续看好。世界银行近期的报告认为,在东亚市场,新一轮的市场自由化、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乐观情绪都推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上升;世行预计,2003—2005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净额将每年平均增加10%。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指出,今年亚洲经济增长将成为亮点,…  相似文献   

2.
《前线》2000,(7)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1999年11月4日期载文“亚洲的大考验”认为,尽管亚洲长期的形势是光明的,但是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却很难衡量。2000年如同1999年上半年一样,亚洲经济的重振依然不确定,因为这个地区必须扫清一些障碍才能使经济的复苏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这些障碍包括:中国能否保持人民币不贬值;日本经济能否复苏;亚洲的消费者能否找回信心等。同时,在亚洲还存在着新的障碍,如美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是否将慢下来,美国的经济是否将出现金融危机。美元或是股票市场战是二者都发生危机,这些都将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不好的变化。就…  相似文献   

3.
李长久 《新视野》2002,(4):72-74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被世界银行誉称为“东亚奇迹”。在战争废墟上,日本经济从1946年开始复苏,自1956年起走上高速增长的快车道。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在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继日本之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相继崛起。从1973年到1993年,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5%,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经济年均2.9%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3.0%的增长水平。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严重困境。从1991年至200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1.75%。经历“失…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12):4-10
如果说21世纪是“亚洲世纪”的话,那么2013年绝对称得上是“亚洲年”,而这一年的主题则可以用“剑拔弩张”来概括。君不见,从钓鱼岛上空的中日战机对峙到以安倍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妄图“修宪”,从朝鲜高调表态要“以强大物理性措施”来捍卫国家的“射星”“试核”到美日韩频繁军演,令本就阴云密布的东亚地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面对危局,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给东亚危局添乱?未来的东亚局势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5.
以1997年7月2日泰铢大幅度贬值为引发点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的东亚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基于此,世人开始对“亚洲模式”能否再创辉煌表示关注。“亚洲模式”是战后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独创的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6.
张灿 《学习月刊》2010,(20):10-11
一百多年前.东亚在西方人的眼里既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又是一个贫穷、愚昧和落后的地区。因此被西方人称为“远东”,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日本、朝鲜和台湾列岛也被视为蛮荒之地。可是.100多年后的今天,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却飞速发展,并先后启动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东亚奇迹”。围绕东亚奇迹,世界各国学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结果学者们惊奇地发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包括随后崛起的亚洲“四小虎”,  相似文献   

7.
外论摘译     
亚洲如何在知识经济中保持优势 香港《亚洲经济》2000年第2期刊载了维克拉母·克耐Vikram Khanna先生的文章“软件时代”。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三个千年被认为是太平洋世纪。的确,几年来亚洲的经济增长率、股票价格、房地产市场、工业生产率以及出口都在突飞猛进地增长,其中中国成为理想之地,越南也在新“虎”之列,亚洲的天空中塔吊林立,亚洲的政策制定者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甚至世界银行的大部头书也在解释“亚洲的奇迹”。然而现在如果有人说我们已进入太平洋世纪,人们则会本能地问:太平洋的哪一边?因…  相似文献   

8.
李长久 《新视野》2000,(4):95-98
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崛起是这个地区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市场扩大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40年前,亚洲地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世界GDP的10%,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达25%左右。临近世纪之交,一场金融危机,导致亚洲经济增长速度急剧回落,“重灾区”的几个国家陷入严重困境。正当西方国家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全面否定亚洲发生的巨变和成就时,亚洲经济出人预料又奇迹般地强劲复苏、振兴。新千年伊始,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访问东南亚国家期间预言:“亚洲将再次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亚洲将再次发…  相似文献   

9.
一、“雁行”发展模式的含义 “雁行”一词源于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后来一些日本学者针对东亚的区域分工和经济发展态势提出了“雁行”发展模式。“雁行”发展模式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初期,由于资金匮乏和技术落后,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开放市场,承接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目的。二战以后,日本率先发展了经济,并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日本逐渐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日本由于经济发达,充当了“雁首”,次发达的亚洲“四小龙”则是“雁翼”,东盟国家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则被看成是“雁尾”。  相似文献   

10.
东亚合作进程目前进展缓慢,而且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未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大幅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相比之下,作为东亚合作的域外国家,美国却在东亚合作进程上表现出了格外主动的姿态并开始"重返亚洲".介共产品理论认为,"外部性"是美国参与东亚合作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美国的福利可能因为东亚合作而受到影响,美国将会成为东亚合作的关联者或参与者;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区域性会共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亚洲地区21.5%的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美国为东亚经济体提供了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最终消费市场",也加深了其对东亚合作的影响.因此,区别于其他域外大国,美国始终是影响东亚合作的主要域外因素.东亚经济体应正确地看待美国"重返亚洲",并在东亚合作中充分考虑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亚洲金融危机产生连锁反应,日本经济全面恶化,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拉丁美洲经济受到冲击,美国、欧洲股市大起大落。1998年的世界政治,笼罩在世界经济动荡起伏的影响之下。知识经济异军突起,必然给世纪末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一、亚洲金融危机拨乱东亚政治棋盘,也使南亚的经济增长率第一次超过东亚自1997年7月起,世界经济的艳阳天浮来一袭阴影。起自泰国的货币危机以极快的速度波及到韩国和马来西亚,接着在印度尼西亚登陆。所到之处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公司倒闭,国民财富顷刻间丧失大半。曾被誉为“亚洲雄风”的东亚…  相似文献   

12.
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东亚奇迹”的赞誉。而这种奇迹自然与东亚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哲学,所谓亚洲价值有关。我认为,儒家价值古已有之,而亚洲价值则是东亚一些国家领导人为对抗西方价值观而提出来的。因为西方价值观的基础是个人优先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环渤海地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邵志勤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亚太地区也不例外,“东北亚经济圈”、“东亚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已成雏形。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可以预见在21世纪人类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中,亚洲特别是东北...  相似文献   

14.
澳门万象     
经济澳门实行自由港和自由经济政策,是高度外向的经济。目前澳门已形成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历史上,澳门曾经是东方最大的贸易转运地之一,也是欧洲与东亚通商的中转站。澳门经济的“黄金时代”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澳门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与世界IOO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创造了“微型经济的奇迹”,形成了旅游博彩、出口加工、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建筑四大支柱产业O目前,澳门年人均生产总值约达16万美元,位居亚洲前列。但是,经过发展高峰期后…  相似文献   

15.
香港《亚洲经济》2000年第1期刊载了路易斯·弗古森(Louise Ferguson)先生题为“冲破障碍”的文章,认为欧洲在努力增加同亚洲的贸易,但是令人棘手的问题仍然存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99年12月在西雅图召开的WTO千年会谈使得人们再次聚焦全球贸易;在此之前,亚洲经济的复苏已加强了全球贸易和投资;中国申请加入WTO也吸引了众多的媒体;而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慟共同体之一——欧洲委员会的15个成员国也在探讨着同亚洲的贸易。 尽管欧洲有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但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欧洲一直在向亚洲…  相似文献   

16.
一是经济全球化在调整中深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迈出实质步伐,新兴发展中大国金融话语权增大,美元中心地位削弱。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提速升级,欧盟、北美、东亚“三足鼎立”。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率先复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兴大国对外贸易与投资不断扩大,渐成经济全球化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17.
东亚经济重振:问题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久 《新视野》2001,(3):61-63
三年半前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导致东亚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放慢。经过两年改革和调整,东亚经济强劲复苏和重振,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的关注。    潮涨潮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战争废墟上日本经济从1946年开始走上复兴之路。从1955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到1973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已为1946年的 11倍,人均GNP从 50年代不及美国的10%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60%。以美元计算,日本GNP于1967年超过英国和法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在经济规模上成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近日在北京用三个50%阐述了亚洲的发展。他认为,亚洲整体经济实力增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亚洲科研人员数量增加,都预示着亚  相似文献   

19.
韩福魁 《奋斗》2001,(2):35-36
会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组织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形式”。对此,有的人是比较朦胧的。比如,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商品经济;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人才经济、知识经济;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分,“市场经济”前面冠以“社会主义”只不过是易于国人接受而已,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四个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香港、台湾、南朝鲜,继经济复苏之后,自60年代起进入增长时期,到了70、80年代因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资产阶级把它们推崇为样板,少数坚持自由化立场的人以此论证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唯独亚洲“四小”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