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各种冲击和挑战。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德育工作的思路也应当做相应的转变。鼓励性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它体现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青少年的心理需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人的活力、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应当从师生平等、创造自由空间、善于观察聆听、承认差距,允许失败、发挥榜样作用得角度有效地开展鼓励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工作是针对"人"的活动,与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和谐的高校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将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人本主义咨访关系有利于提升高校德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咨访关系有利于改进高校德育的方式和方法。高校德育应该借鉴咨访关系的原理,优化高校人际环境,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要真诚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运用同理心,营造良好交流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咨访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高校师生关系不同于治疗关系、咨询师与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也不同、高校德育更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教师对教育的忠诚感、认同感;有利于调节学生行为,教会学生做人;有利于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纳敏  博斌 《求实》2006,(Z3):237-238
大学正处于人生中求知欲和精力体力最旺盛的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大学生都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但是大学的教学同样也遵循着教学规律,重视课堂这个展示教师教学风采的窗口、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舞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要通过课堂来实现,在课堂上架起沟通了解的桥梁,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作为教师,不仅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扮演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的角色,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其心理需求的支配。通过激发和抑制人们的心理需求,可导致人们产生特定的行为。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应很好地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实行健康地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是针对大学生评价而设立的测评方式,它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德育方面的考查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新观念,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是对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高校421名本科生的第二课堂表现、心理资本和创业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不同类别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第二课堂是培育学生心理资本和创业能力的沃土;高校可以通过培育心理资本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建议高校突出重点,关注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专项支持措施";坚守阵地,优化第二课堂的设计和实施,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变思路,重视心理资本和创业能力的关系,开展"增值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8.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高校中传播较为广泛的社会思潮。调查表明,高校师生对民主社会主义具有较高的知晓度,不同学历、政治面貌和专业的师生的知晓度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师生对民主社会主义认同度并不高,但随着学历增高对其认可度也增高,党团员对其认可度较高;学生中对民主社会主义观点的认同度较高,而教师中越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对其观点的认同度越低;好奇和学术研究是高校师生接触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而认为理论说服力强、理论观点新颖、现实针对性强是高校师生接受、认同民主社会主义观点的主要原因;课堂教学和学术活动是高校师生接触民主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渠道,但课外渠道日益成为师生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葛红 《世纪桥》2011,(3):113-114
价值观目标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师生教与学的起点,也是终点;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价值观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其他目标都要服从、服务于价值观目标。促进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初中思想品德课价值观目标的有效实现,有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有利于初中生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达到知、情、意的全面提升,有利于更好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初中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促进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一所学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是学术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忽视任何一方面都将会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如何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我们培养的人不仅有文化、有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需通过教师完成,所以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要让教师明确德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使教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德育,注意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老师有目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如何搞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服务者。班主任的心理和行为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思维是人的必要的思想品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模糊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价值存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适时地运用模糊思维方式,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激发教育的感召力;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唤起美的感受,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有利于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提升教育的渗透力.总之,有益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加强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对接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建设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的实际需求,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只有将校园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通过组建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积极开展各种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等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心理学史上,最早涉及教育的情感环节的是孔子,《论语·颜渊》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其中的“内省”就是内心的省察。现代教育心理学讲品德心理结构时提的道德感——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实现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古人所云“内省”。笔者拟进一步探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心理,除了属于品德心理结构的内心体验之外,还有否其它范畴的内心体验?德育教师的内心体验与学生的心理联系如何?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法非常符合高校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能更好地契合思政课的课程属性,能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并及时解决其困惑。实行案例教学通常有五个环节:甄选案例、深挖吃透;呈现案例、学生分析;分组讨论、达成共识;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提升。  相似文献   

16.
案例教学法非常符合高校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能更好地契合思政课的课程属性,能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并及时解决其困惑。实行案例教学通常有五个环节:甄选案例、深挖吃透;呈现案例、学生分析;分组讨论、达成共识;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提升。  相似文献   

17.
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要将学生作为有目的、能自主选择的主体,转变德育的观点、内容、方法,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德育工作更深入人心,更加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把握学生心理,有利于我们因材施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语言、行动、情绪是学生心理的反映,是我们教书育人者必须掌握的“第一信号”。教学中,如何才能成功地捕捉反映学生心理的“第一信号”呢?一、诚心诚意,善听其言。俗话说,言为心之声。要想捕捉“第一信号”必须诚心诚意地倾听学生的呼声。一是眼睛向下,虚心恭谨。所谓教学相长,说的就足教师、学生互相学习和互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检验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高校应该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健全就业指导服务的角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以就业为主的实际需求,提高德育实效性.北京物资学院在德育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在学生德育过程的记载和德育表现的描述方面尝试采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写实评定为特征为学生记录<德育·素质档案>,提升用人单位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可度、以及对学生德育表现的直观了解,主动让德育效果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同时也帮助学生确立在金融危机中的比较优势,促进德育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赢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素质高的教师,会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不仅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疏导,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对学习、对生活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