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客观。就是要反映事物的本来的面貌。新闻宣传工作,一方面要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弘扬正气,反映社会光明、积极和健康的内容,鼓舞人民奋发向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扶正祛邪,针砭时弊,大力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只有把两个方面的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全貌。新闻监督必须要真实地反映被监督对象的情况,所批评的问题必须是事实,在具体报道时还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所谓公正。就是要坚持真理、出以公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  相似文献   

2.
党和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历来提倡以正面报道为主。作为客观世界反映的新闻报道,也必然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力求把社会上、人民群众中正面的事实充分挖掘出来,反映出来,使人们受到鼓舞和教育, 从而进一步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目前正面报道虽然数量很多,但质量不尽如人意:虽然花的力气  相似文献   

3.
程茹 《发展论坛》2002,(12):65-65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和政策的理解,是当前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而其中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实践必须十分注意对新闻真实性的把握,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起码要求。对于我们党的新闻事业而言,新闻的“真实性”还有着特殊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事实准确”,而且还要使所报道事实能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准确地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就是马克思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灾后重建,关系到灾区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灾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要强化质量意识.遵照江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抗洪救灾工作时要求的“工程建设要保证质量,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真正做到时时绷紧质量这根弦,处处把好质量关.二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直接负责灾后重建工程的领导干部,要象抗洪抢险斗争中立“生死牌”那样签订工程质量责任状.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每一项工程,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三是要强化求实意识.一方面灾区的领导干部要具备求实意识,遵循客观规律,遵循经济规律,加大管理力度,减少行政干预,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抢风头而耽误工程质量赶进度,另一方面,干部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也应具备求实意识,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客观真实地评价灾后的重建工作,防止浮光掠影,以偏概全,更不能借  相似文献   

5.
《经济日报》副总编詹国枢认为,新闻策划是指在不违背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对新闻报道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谋划,使报道更集中、更明确、更醒目,以取得最佳的报道效果。的确,成功的新闻策划,能使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社会效果也比一般报道好得多。但是,新闻规律促使策划必须建立在以事实说话的基础上,同时遵循一定的原则。为了避免策划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2,(7):1-1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呢?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必须深刻了解实际要想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实际工作 ,必须对党的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 ,否则就会牛头不对马嘴。怎样才能深刻地了解客观实际呢 ?首先 ,必须认识客观实际的本质。说到客观实际 ,人人都可以说自己很了解。然而 ,有的人尽管身在实际中 ,却“不识庐山真面目” ,或者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把现象当本质 ,从而随波逐流 ;或者从主观意念出发 ,把感觉当实际 ,从而主观臆断 ,搞唯心主义。这都是违背客观实际的态度。要认识客观实际的本质 ,必须坚持科学的认识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 ,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的种类很多,有新闻、专题、影视剧等等,其中,专题类节目占有很大比重.专题类节目既具有新闻的特性,要求节目内容客观真实及时效性,同时,它具有深度挖掘和剖析新闻事实的特性,有的甚至还有丰富的情节,类似于文学作品,富有文学性.但专题类节目跟文学艺术类节目有着本质的区别,专题类节目的故事性要求它的情节必须完全真实,它的故事必须符合事实真相,不能有渲染夸张的情形;而文艺类节目可以运用艺术手段去夸大某一文学故事.专题类节目类型丰富,就题材而言,有法制专题、经济专题、军事专题、农业专题、社会专题、少儿专题、文艺专题、影视剧专题介绍等等;就体裁而言,有人物专题、叙事专题、实事专题、纪实专题等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进入人的头脑并舍弃了实际现象中个别的、次要的、具体的特征而经过科学抽象形成的普遍规律。理论所概括的共性与实际所显示的个性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要发挥理论的物质作用,需要把它从一般还原到个别,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里,时空的变化因素应充分考虑进去。据此,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的历史和逻辑的转化环节要经过“三化”,即: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当代化;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以下简称“会议报道”),转变新闻报道的文风,是新闻单位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正因此,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自觉支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工作。有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新闻工作者更应该积极地思考,怎样改进会议报道,把上情及时、准确、生动、简洁地告诉群众?一、把握好两个“度”。一方面,针对一段时间以来会议报道过多、过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党史博采》2006,(9):50-51
"实事求是"一词出自班固的<汉书>,它的本义是指研究学问要以事实做根据,要依据事实做出真实的结论.毛泽东借用这个词语简明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2.
预测性新闻属于新闻类型的范畴,是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态势进行预测的新闻。预测性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总是占有一定的位置。诸如,某季某年工业生产情况的预测报道、某季某年农业生产情况的预测报道、天气预报、日食或月食的预报等等。有人把预测性新闻看作“合理想象的新闻”,这是不正确的。预测,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测或测定;想象,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设想的过程,或对于不存在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二者完全是两码事。预测性新闻所(预先)报道的新闻事实,一般都是基本能够实现的事实,因而对于人们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有许多正确的决策、决定或实际行动得益于预测性新闻。而“合理想象的新闻”,尽管冠以“合理”二字,却终为“想象”,一般说来没有什么权威性,对人们的活动极易产生误导。当然,预测性新闻毕竟也为“预测”,由于某些方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一词出自班固的《汉书》,它的本义是指研究学问要以事实做根据,要依据事实做出真实的结论。毛泽东借用这个词语简明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党的思想路线。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找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件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达到主观客观相统一的根本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实事求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在我们的新闻工作实践中,不少记者在对事实进行报道时又大量搀杂着记者的主观议论,为此,一些新闻研究者也提出新闻报道可以夹叙夹议.这种在新闻工作实际中的误区和研究领域认识上的偏差,影响着新闻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新闻报道应该排斥议论或不提倡议论.  相似文献   

15.
工作报道的定义及特点 “工作报道”,在大学的新闻课堂上恐怕不能成为一类体裁,也不能成为一类特定的新闻品种。但,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上至国家级媒体,下至地市级党报,自觉不自觉地都把它看成了一个类别——一个必须要报道然而又难以得到读者认可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熊志海 《探索》2002,(3):123-126
证据只是证明待证对象的根据,这一载体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自身并不必然具有客观性.证据之所以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证明待证事实,就在于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联系.法律事务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所有活动,都是研究和确认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否是客观的、真实的.因此,证据的客观性其实并非证据自身的属性,而只是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客观联系的不可或缺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对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证明案件事实,特别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应达到的程度标准。我国长期以来把客观真实作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本文分析了这种做法的弊端,并提出法律真实作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合理性。最后对具体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建构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实事实办□中共晋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刘巩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实事实办的工作方针,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抓了四个环节:第一,目标要实。我们制定工作目标时,注意实在、形象、具体,把两个文明建设统一协调起来,不把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搞成空中...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价值取向的确立从属于一定社会新闻传播体系,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其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客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坚持社会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群众的眼光来发现新闻、审视新闻,是正确判断新闻价值的根本保证。反映群众的心声,体现群众的利益,则是实现新闻价值的关键。因此,社会新闻报道必须代表广大群众的观点,反映群众的心声,找准与广大群众的关连点,真正反映出新闻报道在密切党和政策与人民群众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一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报道。其特点是报道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与公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近些年来,社会新闻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普遍重视社会新闻,报道量大、可读性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各级新闻媒体也比以往更加重视社会新闻,把加强社会  相似文献   

20.
冯晓莺 《共产党人》2013,(Z1):99-101
主题报道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但是,对于我们许多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对主题报道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本文试图对主题报道的内涵进行梳理,有益于我们做好宣传工作。一、对主题报道本质和功能的理解第一,主题报道是宣传报道,不是新闻报道。我们知道,主题是观点和思想,它是通过对事实报道体现出来的。但是主题报道中的主题却与新闻报道中的主题有着本质区别,区别之处就是主题从何而来。新闻报道的主题是报道人对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提炼出的观点,它反映了事实本身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