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法律规则实效要件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金  张镭 《理论学刊》2006,19(12):90-91
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共同事项赋予法律意义的一般性规定,是法治状态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社会正义是法律规则的根本属性和终极追求,也是法律规则实效的实质要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目前仍然存在单纯追求法律规则一体遵从、忽视法律规则在法治实践中的现实正义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立法、执法、司法的实际效果,阻碍了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法律规则实效要件就显得十分必要。一实效(efficacy)指的是法律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被实际地服从,人们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则规定的要求来实施。完整的实效理论是由奥地利纯…  相似文献   

2.
法治信仰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其法治信仰如何对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国家法治战略的实施都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从必要性来讲,法治信仰是公民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从战略性来讲,公民法治信仰的提升是国家法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法治信仰赋予法律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培养公民法治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繁荣的根本保证.因为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相互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工人阶级执政党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认识.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推向前进,就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当前尤其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号召,这是新时期我国加强社会全面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和标志。然而,如何更好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在其不朽的巨著《乌托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法治社会的理想图景:国民普遍受到了较高的社会教育,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所制定的法律简约、明确、一目了然;用法过程崇尚自然,以人为本,人人稍稍经过教育就可自通.因此他们既不会轻易触犯法律又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治现实是人人精通法律,个个守法、用法,社会崇尚自觉、自愿的自然“法治”。固然《乌托邦》社会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蓝图,但其法治社会建设的合理内核,对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方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对“入世”,政府不但要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在行政行为方面也要进行研究、筹划和部署,尽快与国际接轨。 首先,要调整和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一个没有良好法治环境的国家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对外开放。从这一点上说,“入世”是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一次重大契机。要抓住这一契机,把我国的政府行为和社会经济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必须按照法律的程序办事,按照法律的授权行使权力。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根据我国与世贸组织签署的法律框架依法行政,将是我国调整各级政府行为的根本任务。目前,当务之…  相似文献   

6.
姚柏林撰文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调整这些关系和行为的规范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法治与德治,从本质上讲,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和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的、基本的规范。法治,是以权威性的强制力规范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  相似文献   

8.
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法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法律的统治”作为根本的治国方略的战略性,阐释了“法律的统治”这一观念在邓小平法治思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加强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法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法律的统治"作为根本的治国方略的战略性,阐释了"法律的统治"这一观念在邓小平法治思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对于促进我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了“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明确了正确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要切实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应统一思想,增强对法治和德治的认识,牢固树立法治与德治统一、并重的观念。1.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奋斗》2005,(1):13-14
政冶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具有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基于法律至上原则而实现的良好法律秩序,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蕴含着的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等价值。法冶是建设政治文明题中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宪法修正案又将这一治国方略纳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确定,为在行政管理领域实现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行政活动的法律要求,剖析实现依法行政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实现行政法治的途径和法律思考,以就教于法学理论界和行政实践中的专家学者。一、法治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建设中,从“法制…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要义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并得到普遍的遵从。讲法治,从我国国情来看,最根本的是树立一种崭新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目前关键是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揭示了中国法治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在这个进程中,各级干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实施法律法规来实现的,领导干部如果缺乏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就谈不上政治合格。讲法治,从我国法治进程和干部队伍现状来看,应该是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更新和重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建设中民生法律规范的缺位,导致民生建设缺乏规范性指导和制度化解决途径.法律分配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化实现就是对民生的规范性调整,纳入法律规范调整的民生建设形成了“民生法律关系”,其主体、内容、客体都在法律规范框架下完成塑造.法律规范对民生建设的保障方式通过对主体行为的调整而完成,对公民赋予并保障权利、明晰主体地位、疏通诉求机制并通过课以义务的方式限制其权利滥用;对国家公权力则规范其权力行为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实定法运行的各个环节保障民生,同时尊重发挥优秀民间规则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这一要求表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持久性功效。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追求和理性升华,既包括国家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等精神文明成果,又涵纳宪法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是对治国方略的一个创造性贡献。按照以德治国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顺利贯彻实施和取得成效的组织人事保证。以德治国,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新课题。德治相对于法治而言,不同于法治的根本区别就是,它不是以权威性和强制性,而是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德治的这种特征,在实践中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更加注重加强人格修养,重视非权力性权威的塑造。领导…  相似文献   

19.
李隆琼 《探索》2002,(4):125-126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职业道德则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随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确定,法律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法治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都要具备的基本素养。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主题,指出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重在"知行合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前提是法治思维的养成,关键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模式的形成,方法是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手段的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