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居永 《党史文苑》2011,(12):27-28,50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和总结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以及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也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今天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 ,在判断世界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的基础上 ,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一外交政策的重要调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 ,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来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本质精神是始终未变的,外交方针与原则是一贯的,然而在不同时期,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以及我们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点上,外交战略与策略都有所调整、增益、充实、完善和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四次调整变化或者说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每次调整变化都基于下述三个原则立场:独立自主,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以关心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国际主义,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一中国外…  相似文献   

4.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的基本国策;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客观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清醒地把握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基础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外开放要求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近20年来,我国的国际战略也进行了相应的重大调整和创新,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积极服务于对外开放和国内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但为党和国家制定了新的一整套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的内政方针,而且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许多重大的调整,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认真研究邓小平在外交方面的改革思想,是研究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或改变,除了国家利益以外,影响最大的因素则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演变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对中国领导人来说,也是如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之…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2,(11):59-60
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会长、前驻英大使马派岗在9月17日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面对各种新挑战,国内有人认为我国国际环境严重“恶化”,甚至质疑我国的对外原则和外交政策。如何看待我国国际环境。需要全面准确地加以评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历史上,我国至少有三个时期处在相当恶劣的国际环境中。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安全上包围的敌对政策。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格局急剧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调整,由原来的"两个拳头打人"战略开始向"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转变.该战略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为我国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这一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在国际上展开灵活的外交.认真分析这一战略的利弊,汲取经验、汲取教训,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外交政策两次调整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两次调整:由“一边倒”政策转向“两个拳头打人”、由“两个拳头打人”转向“一条线”政策。其中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因素,但大国同关系的变化是导致外交政策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圆际格局急剧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调整,由原来的“两个拳头打人”战略开始向“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转变。该战略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为我国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这一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在国际上展开灵活的外交。认真分析这一战略的利弊,汲取经验、汲取教训,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灿荣  戴维来 《党建》2012,(6):60-63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调、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也是对中国影响最直接的政策。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开始着手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要“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前毛泽东对美外交政策的构想曹志为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对美关系的基本构想,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产生,并对中国共产党尔后最终确立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核心的对美外交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近代的中国,曾遭受到世界上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政策浅析臧秀玲臧伟俄罗斯独立以来,其外交政策经历了从“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到“东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政策的转变,进而形成了强调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重新恢复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俄把加强同独联体国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逐步调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时此后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外交战略和政策是着眼于我国国家利益,顺应时代转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总结以往外交战略乖政策经验教训的产物.正确把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产生背景对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外交战略和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中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应国际主题的转变,积极调整对外政策,慎重处理港台问题,重视周边外交和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发展;二是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对外政策的调整为国内政策调整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战后至7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的不断加强,西方国有企业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在主要西方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但7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80—9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经济面临“滞胀”困境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除少数企业盈利外,大多数企业界出现了严重亏损。为使国有企业党脱危机,近年来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了种种调整措施,目的在于促使企业朝着盈利的方向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入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积极地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迅速扩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坚定力量。外交政策是指导国家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非凡洞察力和宏伟气魄的伟大战略家和思想家。他高瞻远瞩,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驾驭全局,把握历史机遇,调整战略策略方针,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掌握有利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格局和趋向。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正确观察与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科学的国际战略思想。一早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毛泽东即已萌发关于国际战略思想的若干片断。这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初步形成,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1939年9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很明显的,应该是抗日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  相似文献   

18.
<正> 亚太经合组织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必然结果。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大调整发生在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它主要表现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调整,社会主义国家的调整,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的调整主要为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调整开始于1950年南斯拉夫的改革,其后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苏东各国都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改革不彻底。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主要表现为国际体系的创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国货币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并成立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对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进行调节,进而保证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显示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雏形。1967年7月由原欧洲的三个组织合而建立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2,(8):60-60
王缉思在6月13日的《环球时报》上撰文指出:当今世界,国际力量格局“东升西降”,中国所处的国际战略环境理应得到大大改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中国人所感受到的国际环境趋向严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经济。也损害了新兴大国。在全球化时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中国而言,西方国家的市场萎缩和金融机构信誉下降,加大了出口和投资方面的困难。未来几年,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而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因此,新时期的外交工作也必须服务于这一中心。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过去30年中国外交的经验教训,对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充实,从而开创了中国崭新的外交局面。一 80年代初,邓小平就开始用和平与发展这一宏观思路来概括时代特征、判断国际形势的全局,并在外交思想方面实现了两项重大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在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上改变了过去认为战争的危险性很迫近的看法。 邓小平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