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近来,看到两篇有文数字的报道,一是某地山村失火,主要领导对上瞒报数字,谓“若按实上报,位子将不保”。二是王怀忠在任职阜阳期间,大搞“政绩工程”,数字成为其升官的资本。一个是少报数字,一个是多报数字,这两件表面看来完全相反的事情,却有着共同的本质:即将“数字”和“位子”紧密地联系起来。产生这种情况首先源于某些领导的“政绩观”。政绩本是老百姓关心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因为有的上级机关、领导常常从下级上报的数字上了解、评价和考核下级的工作,自然数字的高低也就成了衡量“政绩”大小的标准。这就使数字和一些干部的“官运…  相似文献   

2.
为官一任,总想创造点政绩,这本是好事。但是,若为官者一味追求个人“政绩”,往往也会走向极端,弄出种种令百姓害怕的“政绩”来。 何怕之有?一怕数字注水,殃及池鱼。本来,老百姓对为官者为凸显政绩往数字里掺些水份,并不太关心,只要猪肉、家禽、蔬菜等消费品中不掺水,对百姓们构不成直接损害。但“吹牛要纳税”情况就不同了,如农民的纯收入数字加水拔高后,上交的提留统筹5%就“水涨船高”跟着往上涨,这一来就无形中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二怕硬性达标,集资摊派没完没了。为了早日达小康,虽说有些数字可以注水达标,但一些硬件却做不了假,如村村通公路,户户电灯亮,吃上自来水等等,按说这些事也都是为民办的实事、好事,可是,由于集体无实力办成这些事,只好“人民事情人民  相似文献   

3.
政绩创造过程中庸俗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国波 《理论探讨》2007,(1):120-123
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容易将好的经验庸俗化的五种现象及其危害,提醒考核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予以重视。这五种现象是:滥用承诺制;滥用“一票否决”;滥用“一把手工程”;将政绩考核当只“框”;经验当“盆景”创造“软”政绩。并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比较利益人假设”两个理论视角对上述行为进行分析。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政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有说服力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减少或避免这类庸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也要警惕“形象工程”出干部熊立群前些年,搞虚假“政绩”的问题比较突出,以至于民间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说。由于各地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种消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现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县、乡两级又出现了少数干部为了追求个人任...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形式的“政绩工程”更是深恶痛绝。在这种政治纪律约束和社会舆论压力下,“政绩工程”本应该日见减少并销声匿迹,但在一些地方,“政绩工程”仍然不同程度地存  相似文献   

6.
岁末年初,各种总结、统计变得多了起来,于是,一些平时工作不踏实的同志便在数字上动起了脑筋,能够显示政绩的数字被“驴打滚似地往上翻”,数字的真实性、可信度令人生疑。因此,挤掉数字  相似文献   

7.
浙江湖州市双林酒厂女厂长陈玉琴,因隐瞒企业亏损上千万元的真相,制作虚假报表,谎报“虚增利润”,玩弄“数字游戏”,骗取近20万元的“政绩奖”,最近被当地法院一审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从报上读到这则消息,不禁为之拍手称快!“数字游戏”玩不得!然而,一些人因为尝到了“数字出干部,数字出政绩”、“吹而优则仕,报喜就得喜”的甜头,对“数字游戏”情有独钟,玩得很上“瘾”,特别来劲儿。譬如,有的乡村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业,却创造出了年工一业收入过千万元的“奇迹”;有的地方文盲成堆,又从未进行过扫盲,却达到了百…  相似文献   

8.
说“政绩”     
何谓政绩?简单地说,就是指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所做出的成绩。因此,人们常常会根据某位领导在任职期间的工作实绩,对他作出种种评价:或曰“政绩显著”,或曰“政绩平平”,直至毫无“政绩”可言。所以,在考察任用干部时,要遵循着这么一个原则:看政绩用人。 其实,“看政绩用人”并非今天才有。在古代,大凡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均讲究考绩知贤,论功应用。汉武帝说,识别人才的捷径就在于考察功效,只要明察其功效,真才就不会被埋没,而那些巧言善辩者也  相似文献   

9.
言及选人用才,人们曾经“一边倒”式地赞成“拿政绩来”!理由是,千优秀,万能耐,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政绩上;拿不出政绩,“天桥的把式”,服不了人。事实胜于雄辩,人家“为官一任,致富一方”,同那些“年复一年,面貌依旧”的从政者比起来,当然就显得倍儿香。所以,“只认政绩,其余一概不问”,虽然不能这么说,却尽可以这么去做的。究其心理渊源,或许是人们在饱尝了“假大空”之苦后对务实之举的绝对认同,坚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政绩成了人才竞争的唯一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分析、考察、把握干部的“德”,选拔、使用干部才能做到全面、准确。这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系统理念:既要看政绩,更要注重在问题和失误中考察“德”的延伸性。政绩无疑能凸显出一个领导干部“德”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我们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政绩在一个人工作和生活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它所指导人的行为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在考察政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在失误和存在的问题里面审视“德”的渗透力。正像我们常说的,一个链条…  相似文献   

11.
原安徽省副省长、全国“重量级”大贪官王怀忠(号称“王三亿”)曾经对手下一个紧跟他的县委书记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我看到政绩。” 这句名言,是王怀忠掏心窝拿出的真经,道出了他作为升官秘诀的“政绩观”——“政绩”是给上司看的,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所以,工作要“围看上司转,干给上司看”。  相似文献   

12.
“政绩”辨     
选拔干部注重政绩,本无可厚非。但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却存在着动机不纯的问题。有的创“政绩”,不是为群众办实事,而是给上级领导看,捞取“升官发财”的资本。他们往往置前任领导确定的大政方针于不顾,扔下一批“半拉子”工程,标新立意另搞一批显示自己“能力”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新项目”;有的为了出“政绩”,不顾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甚至搞虚假、浮夸,在数字上做手脚,往成绩里掺水份,把想法说成做法,把点上的经验演变成面上的“成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3.
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抓了十多年了,仍然不如人意,且时常反弹,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以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干部的负担太重。减轻农民负担只有先从减轻干部负担抓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干部的负担,主要是指沉重的“政绩包袱”。这里面既有来自上面的压力,如干部们每年都要层层签订政绩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达不到目标就要受罚;又有来自干部们的自加压力,因为要保住“乌纱帽”或要想得到更大的“乌纱帽”,只有凭政绩说话。不管是来自上面的压力还是自加的压力,干部们一旦将政绩作为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标,往往就会走向极端,把“为人民服务”也变成了“为政绩服务”,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任务,亟需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5,(34)
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王建功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要做好党的干部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必须端正干部工作指导思想,理清干部工作基本思路.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以突出政绩选拔干部,凭社会公论识别干部,靠竞争机制引导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干部”,坚持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干部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16.
宋斌 《瞭望》2003,(14)
时下,一些干部在追求政绩上出现了一种“病态”:为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表面风光”之事。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政绩“快马加鞭”,对长远的发展却无暇顾及;个别干部甚至靠造假“速成”政绩,骗取荣誉。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为了获取个人“政绩”,纷纷抢着上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顾当地是否真正需要或是否迫切需要这些项目,也不顾政府口袋里是否有钱,有的地方竞预支、花光未来若干年的政府财政收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举债建别墅的尴尬局面。有人形象地把这种不考虑发展效果而片面追求政绩的现象称作“政绩饥渴症”。“政绩饥渴症”有违客观规律,背离发展目的,有害群众根本利益。透视“政绩饥渴症”的表现,分析“政绩饥渴症”的病因,提出医治“政绩饥渴症”的对策,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一是,“利在一己”政绩。其特点是,把政绩视为自己财富,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通过政绩这个手段,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政绩一旦与权、利结下不解之缘,政绩就成为一种武器,并且有很强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就容易“贪天之功为己功”,损人利己、与民争利的现象就要发生,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弄虚浮夸的行为就会泛滥,还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二是,“利在一时”政绩。其特点是,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思路,只顾当前不管长远,急功近利,没有长期打算。一些干部,不愿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对长远规划和基础性工作不感兴趣,这种人一旦在届内出了政绩,就走上“一…  相似文献   

19.
政绩评价的价值取向和确定性对于重塑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2、以经济指标代替政绩,干部评价指标不全面人们经常看到对领导政绩的考核侧重于各种经济指标,看一个领导的能力高低、政绩大小,往往把生产…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委、省政府最近列下日程表,决心在三年内基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为此,省委书记周永康强调:“乡村债务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必须抱碰硬的态度,有碰硬的作风,用碰硬的方法,逐年化解。”他还说:“要把化解不良债务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因为减负就是增收,还债就是政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