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中,开创性地先后提出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两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论述,构建了国家统一大业重要理论。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主张,不仅着眼于解决当下台湾问题,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同时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着眼于台湾问题解决的同时,推动两岸同胞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0):45-47
“光州固始”是闽台族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名。有关资料显示,台湾有80%的姓氏源自河南固始。从固始到福建、广东再到台湾的大迁徙和大移民,孕育了海峡两岸同胞今天的血源基础,印证了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也昭示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源泉。两岸同胞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始终是连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坚定两岸同胞振兴中华共同信念,是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有效途径。两岸一家亲,文化心连心。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亲情,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感情。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2005年7月至9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天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台湾中华书学会联合举办的“津台企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3)
<正>两岸历史文化本来一体,两岸本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唯因"台独"的存在,造成两岸历史断裂与文化心理伤痕。两岸不缺共同记忆,唯缺美好的共同记忆。增强两岸历史连接,可以从八个方面着力: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物、遗迹等;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庆、习俗等;三是近代历史上两岸同胞共同抗击列强侵略、建设台湾的历史;四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23)
正451.立心做事,两岸青年应承孙中山先生之志共筑中国梦。——广东东莞永福科技有限公司李启东452.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两岸同胞的共同奋斗。——北京天盛股份有限公司辛静圆453.实现中国梦,台湾不能缺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国家不统一,谈何民族复兴?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是与大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是一家人,都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从固始到台湾的大迁徙和大移民,孕育了海峡两岸同胞今天的血源基础,印证了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也昭示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道理。回首这一大迁徙、大移民的历史,再现我们的祖先是怎么从遥远的北方来到南方,来到台湾的——这是《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这次活动的初衷。希望更多的台湾同胞,台湾南部的乡亲,听说这段故事,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8月17日至24日,第十届领略大美青海神韵暨青台少数民族交流活动在青海省成功举办。来自台北市、台湾嘉义县、台湾苗栗县等地的37名少数民族同胞参加活动。活动开幕式上,青海省台办主任郭根旺致辞。他表示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兄弟,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希望大家在交往中增进感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6)
正摘编自3月7日台湾《工商时报》习近平说,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内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可以保持良性互动。习近平并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未来应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习近平言下之意,显是要促使台湾新执政党调整两岸政策,也希望台湾民众共同支持"九二共识"。同天上午,大陆两会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6)
正292.实现中国梦,台湾不能缺位。台湾与大陆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离开了同属中华民族的台湾同胞共同携手、不懈奋斗,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梦。我期盼,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一党一己之私,携手振兴中华,共享作为中华儿女在世界上的尊严和荣耀。——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金彦红  相似文献   

12.
马丰军 《台声》2022,(24):58-59
<正>11月26日,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进行投票,选举产生县市长、民意代表以及乡镇长、村里长等。国台办发言人表示,此次选举反映了岛内“求和平、求稳定、要过好日子”的主流民意。我们将继续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近日,记者采访了台湾统派青年、新北市民意代表候选人王正,聆听他讲述在竞选期间,对选区民众需求的深入了解,以及构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7)
正299.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对台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以前结婚讲究"三大件",套用到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上,其实也须备好"三大件":有家、有业、有情,三者缺一不可。——北京携程担保有限公司李永强  相似文献   

14.
揭开台湾原住民族神秘面缆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联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国台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台湾同胞的桥梁和纽带广直致力于多层面推广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密切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日前,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这是祖国大陆首次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大型主题展览。  相似文献   

15.
李立 《统一论坛》2012,(2):11-13
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都在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化渊源深厚而久远。 从两岸出土的文物来看,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相似文献   

16.
冬阳和煦,鞭炮喜鸣。在中华儿女欢度2006年春节之际,我们眉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向两岸同胞拜年!祝阖家欢乐,财源滚滚!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化内涵丰富,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相近相通,根部在祖国大陆,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祖同宗,中华文化是中国和平统一的精神基础,相同的民族文化是连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情感的纽带。弘扬中华文化,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同胞之间的感情,减少敌对意识,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努力,应该成为海峡两岸同胞的共识。两岸应该采取各种形式增进文化交流,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揭开原住民族神秘面纱、展现丰富多彩人文内涵、密切两岸同胞感情联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国台联作为联系台湾同胞的桥梁和纽带,一直致力于多层面推广两岸民问交流交往,密切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日前,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隆重登台,这是祖国大陆首次比较系统和全面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大型主题展览。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台声》2019,(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同胞常来往,越走越近;两岸一家亲,越走越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979年至今,两岸关系已经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岁月。自1987年两岸民间交往恢复以来,两岸民众之间的通婚逐渐成为常态,两岸婚姻成为民族命运起伏的缩影和关系演变的见证,成为推动两岸交流与交往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两岸婚姻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是两岸之间最为天然、亲密的纽带。目前,两岸婚姻家庭数量接近40万对,两岸配偶喜结良缘,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情缘,在相知相爱中,彼此走进心底,牵手未来。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8)
正中秋节拾着夏的岁末、迎着秋的惬意,飘然而至。值此月圆之际,我受邀担任了"两岸一家亲"2016中秋慈善义演晚会的总导演。因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所以首次执导海峡两岸中秋慈善义演晚会,我深感荣幸。9月12日晚,两岸同胞欢聚一堂,在什刹海剧场共同演绎了"花好月圆夜,两岸一家亲"的浪漫月光盛宴。感人的场景不断涌现,不仅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更体现了骨肉亲情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