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最大的“法”不是国法,而是领导的“看法”。你再有才干,再有抱负,只要在领导那里印象坏了,你就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官场上你跟谁透个风:某某领导“对你有看法”了,这个人准会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有些领导总认为自己看得很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看法”就多少有点“法”的气象了。“看法”坏了,群众再拥护,本人再努力,恐怕也是徒劳的。“看法”是印象,但对具体的个人来说,有时候比“法”还要厉害得多。违法犯法,条文清楚,事实俱在,判得容易,被判者也服气,更何况,举凡…  相似文献   

2.
奶酪?不吃。巧克力?不行。油炸食品?绝不。……所有这些你印象中的“坏”食物是否都被你划到禁食的黑名单上了?但是,这些食物真的是你的夙敌吗?营养专家对吃这些有害的“坏”食物有怎样的看法呢?  相似文献   

3.
复习练习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你认为正确的后面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所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陶彦召 《同舟共进》2013,(10):16-18
一位外国人若在以色列,很快便会发现,被当地人问及最多的问题,要么是“你觉得以色列怎么样”,要么是更为直白的“你喜欢以色列吗”——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民族像以色列人这样,如此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12,(11):76-77
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每天都会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为了帮助这些人解决此问题,美国著名的脑健康医生丹尼尔·亚蒙就提出了“18/40/60规则”:当你18岁时,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当你40岁时,你会不完全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当你60岁时,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事。人们每天都在担心和思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的事情。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常是那些患有社交恐惧症或者会对社交情境感到害怕的人的普遍特点。这些人常常觉得别人在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外貌、服装、谈吐等。  相似文献   

6.
论争论     
“争论”即“各执己见,互相辩论。”(《现代汉语词典》)“执”者,“坚持”之谓。也就是说,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驳不倒谁,谁也不信服谁。与人争论是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实,这只是争论双方个人的一厢情愿。事实就是这样。仔细回想你所经历过的争论,不管是你与别人的争论,亦或是你听别人的争论,哪一次争论有人服输?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落实我校“以我耕耘助你收获,以我真情使你温馨,以我努力换你满意”的工作理念,对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一、后勤工作的特点1.时间的灵活性时间的灵活性表现为时间的“超前性”和“滞后性”。一是时间的“超前性”。时间的“超前性”是指后勤工作是党校各项工作的“先行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时间的先行性要求后勤部门能根据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需要,事先布置好教室、整理好宿舍、维修好水电、清洗好炊具、打扫好校园,如果后勤部门不注意时间先行性的…  相似文献   

8.
《山东人大工作》2011,(6):61-61
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照我们“槛外人“的看法,一位官员如果在任内被问责丢了官,就几乎跟官场绝缘了。理由很简单,阁下所以被问责丢官,乃是实践证明你不适合做“人民公仆”,最好的归宿当然是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相似文献   

10.
调查:为了解职工对自己工资满意度及对垄断行业工资的看法,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以网上问卷调查为主,电话采访调查为辅。调查设置的问题为“你对当前工资状况满意吗”、“您觉得现在哪个行业内的工资差距最大?”  相似文献   

11.
十、小红楼暗藏杀机 施巧计虎口逃生 白崇禧盯着他们问道:“照你们的看法,现在该怎么处置张翼三啊?”夏威与鲁道源互相看看,鲁道源说:“现在就让我的第五十八军和第七军立即包围张轸的第十九兵团,就地歼灭,免除大患!”夏威摇摇头说:“以我之见,还是智取为好!”鲁道源又冲白崇禧一拍胸脯:“强攻还是智取,我就听你总座一句话。你一声令下,我会立即出动的!”白崇禧轻轻一笑:“切勿打草惊蛇,尚须请君入瓮!”鲁道源急不可耐地问:“总座打算何时动手?”白崇禧站起来道:“现在就动手!”他对鲁道源说:“你的第五十八军严密监…  相似文献   

12.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新农村建设成为重要话题。听说你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并有一些较为系统的思路,能请你谈一谈吗?彭真怀:是的。党中央从全局分析和把握形势,提出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坚持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这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对于国家  相似文献   

13.
孚逸同志:记得你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对所谓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提出质疑。我认为要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对“孝”的概念有准确的把握。最近,关于孝的问题的种种报道和议论,都反映出这个问题。你是否能就此问题再谈谈看法?王祥王祥同志:你说得很对,有人至今还爱说忠孝不能两全,的确是来源于对孝的认识模糊不清,“忠”的含义原本是“忠君”,这一点,人们早就用忠于人民,忠于人民的事业取代它了,谁也不会再把“忠”和“忠君”联在一起。而孝的含义从古至今,反映的都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备课卡片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总理根据自己阅读过的新剧本及有关资料,详尽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历史剧创作的几个原则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他讲完话后,笑着问身边的一位同志:“你的意见?”那位同志不加考虑地回答:“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总理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他说:“一个共产党员,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文化“主体”、“主体性”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的“主体”、“主体性”?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实体即主体,一切主体均具有实体性,但真正的主体不是自在的,而是自为的.即,真正能够被称之为主体的,是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精神的.“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具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精神的“人”.[1]“认识你自己”是人类的永恒问题.“我是谁?”、“我应做些什么?”康德式的追问,永远摆在我们面前.对于一个民族亦如是.  相似文献   

16.
生活需要点缀,人生需要点缀——点缀得体,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效果。然而,对于“点缀”一词,我总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隆冬走在大街上,一位好友拉住我说:“你也应该去添些金项链、金戒指什么的,好好打扮一下自己了。人到中年,富有和高贵也是一种吸引人的东西呐!”我笑而不答。说实话,这些贵重的东西我  相似文献   

17.
表弟是台北一食品公司董事长,近因商务来京,谈及对回归后香港的印象,问答如下。(文中“主”即笔者;“客”为表弟。)主:去年5月你来北京时,香港还未回归,今番再度过港,观感如何?客:简而言之,除了五星红旗和紫荆旗取代米字旗,港督换成特首,解放军替代英军外,表面上几乎看不出香港同回归前有什么变化。港人生活依旧。主:你讲得虽然简略,但同我不久前看到的美国政府提交国会一份报告的看法是一致的。那上面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过程,总的来说是顺利的”;“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中央政府干涉了当地事务”;“香港继续…  相似文献   

18.
●假如你是一建设单位的“老总”,拆迁户拒领你依法给付的拆迁补偿费,你该怎么办?假如你的借款合同期限已到,债权人却“无影无踪”,你该如何兑现昨天的“承诺”?假如你租住别人的房屋,而房东却拒收约定的房租,你是否能挑选最佳的法律手段帮你“绕”过其布下的“黑色陷阱”?  相似文献   

19.
漫谈电视剧     
甲 :近年来 ,我逐渐形成一个看法 ,认为中国大陆的电视连续剧越来越好看了 ;尤其是根据当代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更加好看 ,吸引着数以亿计的广大观众。因此 ,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国产的电视连续剧在我国一切文学艺术创作中进步很大 ,影响极广 ,是最为重要的文艺创作品种。乙 :你这个看法似乎与众不同。我平时听人谈论电视剧 ,总是表示不满者居多。甲 :我为电视剧捧场 ,是反映了广大观众爱看电视剧的实际情况 ,并非个人之见。乙 :你在“广大观众”中作过调查 ?甲 :这用不着调查 ,只看随片广告的长短足以知之。现在 ,一部国产电视连续…  相似文献   

20.
你的“做人”未必“尽如人意”,你的“做事”也未必“事事遂心”,但你一定会充实、从容,潇潇洒洒,自自然然。世事本就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做人”“做事”,你便都无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