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证就是考核辨证史料、史事和文字等等,务必信而有据。史料工作的任务是为历史科学提供十分丰富和符合实际的材料。为了使材料符合实际,史料工作就必须进行考证。考证的目的和任务是辅助史料工作的去伪存真。考证史料的任务就是鉴别史料。并不是每件史料都要考证一番。有的根本不必去考证。如漳州,有没有“三虎饭店”。指一九三二年东路军攻打漳州,群众传说,林彪在漳州开了三虎饭店。这就不必考证,是群众传说,且林彪也不会  相似文献   

2.
1948年4月16日,在叛徒余永安的带领下,特务们直赴北碚他们的约定接头地点,抓到了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冉益智.但当时特务头目徐远举、陆坚如并不了解冉益智的身份,只是凭他们的特工“经验”,觉得他是条“大鱼”.于是叫来一群彪形大汉行刑.  相似文献   

3.
正"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哟,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哟,哪里人民得解放。"这首题为《东方红》,表达全国人民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爱戴和崇敬的红色经典歌曲,虽然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但知道这首歌曲诞生、演变的曲折过程的人并不多。那么《东方红》的词作者,即《东方红》歌词的原创者究竟是谁呢?  相似文献   

4.
已经凌晨了,我还在翻这几天没读的报刊。当翻到2月28日《中国经济时报》时,我看到一篇时评,《“从改革受损论”反思我国改革阻力》,读完这篇短论后,一点睡意也没了。近年来很走红的北大教授张维迎,最近又抛出了个奇谈怪论:“改革受损论”和“既得利益补偿伦”。说什么“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评论作者李克杰跟着说:“这是一句大实话”。我没有看到张维迎讲话的原文。但从李克杰的文章中,已知道张、李的论据。他们是这样说的:“实行依法治国,建设富裕文明国家,是我国最大的改革工程。几乎一切具体改革措施都围绕它展…  相似文献   

5.
正文字的发明,对于任何文明而言,都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而中华民族的创字英雄仓颉的身份,古代文献的记载有一些分歧。一说他是国王,本姓侯冈,而仓是他的封号,或者是他担任国王的那个国家的名字。还有人说,他是黄帝手下的官员"左史",跟他并列的另外一位造字者,是黄帝的右史,名叫沮诵,但不知什么缘故,沮诵很快就遭到了世人的遗忘。仓颉除了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还有一副奇异的尊容,那就是"重瞳",也就是每只眼睛各有两个瞳仁,看起来非常古  相似文献   

6.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他以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和走完长征路的唯一西方人,而蜚声中外.关于李德在华期间的身份,以往各种党史著述,几乎都一致认为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最早出现不同说法是王稼祥在一篇遗作中写道:“我因治疗弹伤,于一九三七年初到莫斯科,见到了王明.……我质问他共产国际怎样决定李德去中国的?你和李德事先谈了些什么?为什么完全靠李德指挥军事工作?他却推托说没有给过指示,共产国际没有参与此事,而是苏联军队参谋部派了李德去的.”这里暂且不论王明说的是否假话,但却说明了当时身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对李德从莫斯科来华的过程是不清楚的.同时,李德一到中央苏区后即在他身边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直到1987年还对“李德来华前的经历,到底由谁怎样授命他来华并担任军事顾问的”也感到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的问题.后读了刘  相似文献   

7.
吴士存 《求是》2012,(17):58-60
近期,部分外媒宣称中国在南海咄咄逼人,诬称中国采取强硬行动引发南海紧张态势,将南海局势的不平静归咎于中国。这些报道显然与事实真相不符。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并不是麻烦制造者,恰恰相反,个别南海争议当事国近年来频频出击,不断制造并挑起事端,一些域外大国推波助澜,鼓噪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从而导致南海局势升温。国际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入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以下简称《真相》)的文章,诬称:  相似文献   

9.
在办公室里,我听到一位同志打电话问询某一单位“财务公开”情况,隐隐听得电话的那一头有点颇不耐烦的声音:“别老是催,到时候给你们公开就是了。”我愕然了,财务是为谁“公开”?难道是仅仅为了应付纪检监察部门的检查?!我觉得,首先可以肯定一点:那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对财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还会觉得纪检监察部门的胳膊伸得有点“长”了;因为我还曾亲耳听到一位乡镇领导在上级布置财务公开时,不屑一顾地说道:“怎样理财我们知道,何须纪委唠唠叨叨……”过去在农村基层工作时,我曾多次参与搞计划生育工作,不止一次地…  相似文献   

10.
1988年4月29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罗绍志同志写的题为《我党第一个工人党员——李中》的文章,肯定李中是“我党最早的一名工人党员”。笔者根据有关资料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郑凯卿才是我党的第一个工人党员。要确定谁是我党的第一个工人党员,除必须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面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古都西安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受国民党政府领导的东北军、西北军联台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前去督令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继续剿共的国民党元首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最终  相似文献   

12.
陈云1983年12月25日与一位香港商人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被整理成《从国家民族的大局出发实现祖国统一》发表。在这次谈话前,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提出的"叶九条"和1983年邓小平同杨力宇的谈话,比较系统地对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做好对台工作、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大政方针进行了说明,陈云这次谈话正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的。这次谈话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警惕和防范世界上某些国家对中国统一的阻挠和破坏。这则史料集中反映了陈云解决台湾问题、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3.
笔者日前在日本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查阅资料时,看到有关李大钊的一则新史料。1920年6月1日,日本著名新闻界人士渡边已之次郎旅华之际走访了北京大学,和李大钊就当时的国内外问题进行了交谈(中途,罗家伦到场,也参加了谈话)。笔者查阅了在日本能够找到的3种李大钊年谱,对此史料均未记入,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材均限于国内文献资料。这则史料对于了解李大钊当时的活动,同时对了解李大钊当时的思想(包括他的日本观)、他的人际交往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日本舆论界人士的对华认识。故将这则史料介绍给国内学术界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史学工作者对于皖南事变若干史实的各种说法,大都依据事变经历者的回忆和中共及新四军方面的史料。笔者因工作关系,查阅了国民党军方有关皖南事变的档案史料,深感事变制造者的史料应该是我们考证这个事变若干史实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本文拟根据国民党军方史料,对皖南事变若干史实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艾丹 《党史文汇》2009,(10):41-42
随着学术界对中共党史资料的挖掘与考证,学者们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首创者众说纷纭。多数学者认同“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是王稼祥”的说法,也有学者认为张如心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毛泽东思想”一词,但对“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视其为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还有学者指出,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是邓拓。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青年报》9月16日刊登李清的文章说,北京银保监局近日公布一起案例:大学刚毕业的小王在一座高级写字楼的物业前台工作,月实际收入3000多元,在某信用卡中介帮助下,她申请了好几家金融机构的信用卡,授信总额度高达80万元。透支百万余元后,她的资金链断裂,本人收入和家庭状况无法承担还款金额。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的提出谁是中国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是人民群众自发搞起来的吗?答案原本是清楚的。1958年8月3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最后一次会议上讲话时说:人民公社这个事情是人民群众自发搞起来的,不是我们提出来的。因为我们提倡不断革命,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做,群众就干起来了。不仅南宁会议没有料到,成都会议也没有料到,八大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何池 《党史文苑》2004,(6):106-108
1928年4月,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彭荣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和指导成立大会.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不仅在中共党史上这件事缺乏记载,就连彭荣是谁至今仍是一个谜.本文以翔实史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否定了个别人认为"彭荣"是彭湃的观点,得出了彭荣即瞿秋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孙丹年 《红岩春秋》2012,(Z1):90-92
从抗战胜利前夕到重庆解放前夕,殉难在军统重庆集中营以及其他地方且通过烈士资格审查、被正式评定为烈士并被歌乐山烈士陵园提名宣传者,究竟有多少人?无数、成百上千、数百名、二百多名、三百多名——这些笼统数字,在人们脑海中形成模糊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你读过清代评书小说《三侠五义》,或者看过电视连续剧《包青天》,一定知道这些文艺作品里面有一个著名的奸角、大坏蛋——庞吉庞太师。《三侠五义》写道:"庞吉为国丈加封太师,这庞吉原是个谗佞之臣,倚了国丈之势,每每欺压臣僚。又有一班趋炎附势之人,结成党羽,明欺圣上年幼,暗有擅自专权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