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人。他每天面对的都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的是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做不尽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然而。正是在这个号称“机关第一难”的岗位上。他以22年的春秋让生命最炽烈地燃烧,他用一身的志气、骨气和血气证明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存在。他。就是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  相似文献   

2.
可可 《党员文摘》2008,(10):18-18
《鲁宾逊漂流记》中,落难荒岛的鲁宾逊.在面对茅茫大海命运未卜时.做了两张清单,一张列出他所面临的困难.另一张列出他可以感恩的事。 他写下的第一个困难是没有衣服穿,在感恩的清单上,他写下这里的天气暖和,几乎不用穿衣服:另一个困难是他全部的生活必需品都流失在海里了.同时,在感恩清单上.他又写下了荒岛上有好多新鲜的水果和纯净的水源。  相似文献   

3.
张峻 《党史纵横》2009,(11):22-22
雷锋爱照相,是我初次接触他时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少年在家乡望城,青年来到鞍钢,应征入伍到部队,所到之处,他都想方设法找机会照张相。我和部队其他同志为他拍的新闻照片不算.仅在地方照相馆他照的单人相、合影,我在他牺牲后,先后收藏的就有五十多张。其中,就有雷锋在天安门前拍摄的两张珍贵照片。  相似文献   

4.
张昆弟小传     
《湘潮》1986,(5)
1894年8月18日,张昆弟出生在湖南省桃江县板溪乡一个农民家庭。5岁时,他的母亲便去世了,13岁时,父亲也接着病故。这样,张昆弟便成了一个孤儿。祖母和叔父含泪负起了抚养张昆弟的重担。从7岁起,张昆弟入私塾、高等小学,成绩优异。1910年,因家贫他辍学务农。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5,(6)
<正>韶山冲的木匠张有成,年纪比毛泽东略大。毛泽东在儿时常和他一起放牛、砍柴、玩耍,建立了深厚友谊。张有成住在韶山通往湘乡的山坳上。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期间,遭到国民党枪兵追捕,匆忙之际,他跑到张有成家躲了起来。枪兵寻到张有成家时,他不慌不忙,应付自如。他告诉枪兵,刚才看见一个穿蓝长衫、蓄西式头的人,从山埂上往湘乡那边跑了。枪兵问他:"你怎么不抓住他?"张有成说:"一个教书先生,我干嘛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提到张宝泉,说:“他是一位很好的同志,牺牲得很壮烈,我们应当怀念他。” 张宝泉,字仲苍,1901年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24年,张宝泉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张宝泉参加了党所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他负责起义中的交通联络工作。同年8月,他担任党中央交通处内交主任,负责市内地下组织的联络、传递文件、接待和护送出入上海的中央领导同志等工作。 张宝泉深知党内交通联络工作的重要,他以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努力学习地下工作的方法,逐渐练就了地下工作者特有的机警与沉着的本领。他先以上海大学学生的身份作掩护,上海大学被封闭后,他又以陕西同乡的关系,经常出入于原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的公寓,经常到中央各机关和中共江苏省委等处传递文件。  相似文献   

7.
1993年是宁雨泽人生旅途中一个重大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他将在个人影集中放入一张法院院长的艺术照,这是他继当兵、公安局侦查员、武装部长、公社书记、县外贸公司经理、县露酒厂厂长、县政法委书记之后的又一张标志着人生新起点的艺术照,这也是他感到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智慧两则     
白纸上的小黑点一位大师受邀到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找了一位学生,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学生说:"那是一个黑点。"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相似文献   

9.
孟昭庚 《党史博采》2006,(11):39-42
张太雷是我党早期的一位革命烈士,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许多革命志士一样,张太雷以崇高的信念、顽强的精神,为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建立新的革命政权,争取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奋斗不息、战斗不止,最后牺牲在光荣的战场上,年仅29岁。在他的谆谆教导下,他的妻子深明大义,子女长大成人后,踏着父亲走过的道路,也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张太雷的家庭是一个不平凡的家庭。张太雷及其子女的高尚品格以及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张宏杰佳作频出,但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我最喜爱的,还是《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这本书,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历史作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笔底功夫,既是他的成名作,也堪称是他的代表作。在张宏杰的笔下,已形成一个"面孔系列":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再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每一张"面孔",都如同一幅忠实于本人的历史人物肖像画,不仅勾勒出主人公熠熠的神采、庄严的轮廓,甚至连脸上  相似文献   

11.
一张磨损严重的照片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张由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新闻记者路易斯·斯诺拍摄的照片,反映的是1939年10月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外小庙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的情景。这张珍贵的照片,珍藏在上杭县才溪乡王元凤的家中。 她指着照片左边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和白求恩一起作手术的人说:“他就是我的公公林金亮。” 林金亮是谁?他怎会和白求恩在一起?由此引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创业之初,张天一既是老板,有时又客串大厨。客人们大多不知道他是北大的硕士研究生。寸土寸金的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一个40平方米的门面里,24岁的湖南常德伢子、北京大学法学院2014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常德津市牛肉粉店"伏牛堂"。和他一起创业的三个小伙伴更是有硕士、MBA,还有  相似文献   

13.
<正>盛夏的七师一二九团,室外酷暑难耐,大街上找不到一个人影,而凉爽宜人的玖恒生态园里却热闹异常,今天这里正在举办本土音乐人张孝顺音乐汇报会。一首吉他弹唱《我爱你,奎屯》引来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人们沉浸在他低沉浑厚的歌声中,忘却了室外的燥热和烦闷。追逐音乐梦想张孝顺,和每一个团场职工一样,有着憨厚的笑容,黝黑的脸庞。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他的长卷发和不时透出的孩子气的笑谈。他是一个普通  相似文献   

14.
记者到安化县采访周东华的先进事迹时,周东华已牺牲一个多月了。周东华的儿子拿出一张小照片,说这是他父亲唯一留下的一张像,还是从一个证件上揭下来的。照片上的周东华发际稀疏,笑容憨憨的,与平日所见的山民无异。认识他的人都说,周东华平常言语不多,乐于助人,在他家乡是有名的好人。  相似文献   

15.
一个自称是"香港金利满集团公司"总裁,拥有资产800亿美元的"大亨",借"西部大开发"之名,流窜行骗.在撒下一个个弥天大谎,骗到一张张钞票后,等待他的仍旧是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16.
我借一个朋友5万元钱,他给我写了两张欠条,一张2万元,另一张3万元。他不想还钱,便将欠条从我家偷走,我发现后报了警。请问,他是否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7.
张中林是达茂旗委副书记。由于他30多年笔耕不辍,写了大量新闻作品,也由于他经常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言百姓之所言,被人们称为草原上的“新闻书记”。 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1954年参加工作后,便开始了新闻写作生涯。从不知新闻如何写到写出近千篇作品,到作品连连获奖,张中林走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 17岁那年,张中林正式参加工作,在区公所当文书。此后,他先后当过公社秘书、组宣委员、副书记、书记等。在写作上,他一步一个台阶,由写小消息发展为写通讯、调查报告、理论性文章等。他生活在基层,最使他感兴趣的莫过于发生在群众…  相似文献   

18.
张适,曾用名"张来顺"、"张有才",1904年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圈子庄一个中农家庭。幼时,他勤奋好学,能文善写。虽然家中生活不富裕,但父母仍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因为在外求学的缘故,张适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经常参与各种活动。家人担心他出事,于是在1919年逼迫年仅14岁的张适与大他4岁的昌乐县东云町一个贫农家庭出身的女子赵明霞成亲。想通过这种方式留住他。  相似文献   

19.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任辅臣作为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夫人张含光和他战斗在一起。任辅臣牺牲后,张含光回到祖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供养父母抚育子女做出了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全面建设过硬的团队,曾荣获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团”、“先进团党委”等许多荣誉称号,连续5年被评为集团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团党委会议室里那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和一个个奖杯,铭刻着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潘伟东和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官兵拼搏与奋斗的足迹。数亿元的家产,撼不动他献身国防的信念在亲戚朋友的眼里,潘伟东是个谜。他的家庭里有许多人经商办企业,家里有赫赫有名的企业集团,拥有数亿元的固定资产。潘伟东在家里排行最小,三个哥哥为了让他早日脱掉军装,费了不少心思,可他总是不为所动。其实,家里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