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07,(7):87-87
我十分喜欢傅先生的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小康:您出版了《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一书,请问:“历史可以复活吗?为什么?”李开元:历史是已经在时间中消失  相似文献   

2.
徐红 《观察与思考》2008,(12):56-56
从《深渊》中的水下液态生物到《终结者》中的合金机器人,从《时光机器》中的时空旅行到《黑客帝国》中的数字矩阵,从《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的神话到《阿甘正传》中社会历史场景的人为建构,数字技术编造的“真实的谎言”在银幕上营造了匪夷所思的视觉奇观,把观众引入了真假交错的梦幻世界。然而仔细地思辨一下,你会发现,  相似文献   

3.
《警察技术》2006,(3):77-77
《“警星CCK—Ⅱ”人像摹拟组合系统》2000年被公安部列为公安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是中国刑警学院的刑事相貌专家和人类学的教授组成的科研小组与东大阿尔派软件开发公司联手研制出的高科技成果。该项目获公安部199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在德国获金奖,2001年项目升级为《“警星CCK—Ⅲ”人像摹拟组合系统》,它的一个独特的功能是颅骨“复活”术,升级后的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部件库题材,对人的五官均按特征进行了部件和部件类型的详细划分,既有正面相貌特征,又有侧面相貌特征。它按照任意组合的数学公式,全部画像可达90亿个,几乎可以称作“无穷大”。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的《复活》,可算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之作。他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剥削,暴露财富的增加和文明的成就同工人群众的穷困、野蛮和痛苦的加剧之间极其深刻的矛盾等不合理社会现实,大声疾呼,以唤起人们的震惊和愤慨,达到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 时至今日,托尔斯泰的批判和呼唤,对我们现今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眼泪不再流──影片《复活的罪恶》观后感郑晨迎不该流的泪为什么还在流?已经圆了的梦为什么要重修?女人的故事多悲酸,悲酸的故事为什么讲了这么久?─-摘自故事片《复活的罪恶》主题歌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描写打击拐卖妇女犯罪,呼吁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影片。影...  相似文献   

6.
别无它法     
卖官鬻爵,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春秋时的吕不韦,就用计买了个皇帝,和皇帝儿子,自己则官至相国,号称仲父,权倾天下。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道:“大贾买得皇帝,又买得个皇帝儿子,大奇!大奇”。这要算卖官中的最高档次了。后代卖官的“质量”虽不如吕不韦,数量却大大超过了他。延演至封建王朝末世的清朝,卖官鬻爵已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均有详尽而形象的描绘。建国后,曾有一段河清海晏的好时光,不意近数年来,封建亡灵又复活了,卖官鬻爵由青萍之末而发展成五六级风,由暗里干到明里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些文章把胡适捧到了天上,连他的那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也被翻出来加以吹捧。有人提出:“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近几十年来在海内外均有较大影响的治学方法”,因而为五十年代以来它“屡遭恶意的批判和歪曲”而愤愤不平从为这一治学方法“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占据了坚不可摧的一席之地,看来有其必然性”,然后大声疾呼:“值此世纪之交,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方法进行反思和重新估价”(见 1999年8月 11日《人民政协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真是科学的方法,应该“重新估价”、为它的复活招魂吗?…  相似文献   

8.
“能治编枯就能起死人”古意《吕氏春秋》中记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古时候,鲁国有一个名叫公孙绰的人,他到处向人宣传说:"我能够让死人复活。"人们都很惊讶,问他有什么绝招。他振振有词地回答:"我会医术,本来能治偏瘫一类疾病,让多年瘫痪在床的人重新站起来行走...  相似文献   

9.
徐孜望 《前沿》2008,(12):167-169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闻理论流派。新新闻主义的发展高峰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新新闻主义逐渐衰落。然而新新闻主义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学者提出了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新新闻主义的复活”。事实上,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咸鱼翻身式的“复活”,而是经过理性修正后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叶艳  申富英 《求索》2013,(6):175-177
《诗章》中主要的丰产神话有希腊的珀耳塞福涅逝而复出的神话及叙利亚的阿多尼斯悲剧神话。这些神话中的丰产神或植物神都有从黑暗的地府返回光明的阳间、由死亡转向复活的经历。蕴含死而复生意义的丰产神话成为庞德探索战后西方“荒原”的载体,这就是诗人在诗篇中运用神话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上有个马二先生,好像是在杭州城内专以选注刊刻“时文”谋生的。所谓时文,即八股文,是明代应科举考试时的一种内容空洞,形式必须一律的,不知所云的文章。马二先生现在忽然复活了,睁眼一看,不禁欣喜欲狂:今天可选之时文可谓遍地开花矣。惟文章诘屈聱牙之处,则远非六七百年前流寓杭州时所能及其万一。但马二先生一复活就学了一手乖巧:越不懂越选,于是,谁也不懂之时文,就红遍全国了。忽一日,马二先生见有一文名《书法审美学会宽容》(载《瞭望》2000年第9期),深觉此文题目不知何意,内容更是奥妙无穷,越是看不懂越有兴趣,此盖马二  相似文献   

12.
阿莲 《人民公安》2009,(19):42-44
十年前,江苏徐州市一对年轻情侣产下一个男婴,在医院神秘死亡。不料,十年之后这个孩子戏剧般“复活”。真相大白后,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竟然是婴儿的爷爷奶奶导演了这桩诡异的“夭折案”……  相似文献   

13.
五年前 ,我写过一篇《苏东坡复活》 ,篇末云 :倘若苏东坡复活 ,“他将一跃而成为怎样一个现代人物呢?”没有说下去 ,现在作低调补说。假如委以职务 ,苏学士当民政部长该是十分合适的。不管在职还是不在职 ,他心系民瘼 ,救助不遗余力。在密州任上 ,筹粮“专以收养弃儿” ,“所活者亦数十人”。这比较容易 ,因为手中有权。谪居黄州 ,自顾无暇 ,偶闻民间杀婴惨状 ,他难过得“为食不下”。明知自己的处境 ,“岂有余力及此度外事乎?”但他还是义不容辞 ,为拯救婴儿 ,革除恶俗 ,整肃法制 ,写信给鄂州太守朱康叔 ,请求他运用法律手段和民间赈济措…  相似文献   

14.
王红 《求索》2013,(8):119-121
佛教传入中国后.因果报应、十八层地狱等观念对本土信仰产生巨大冲击。佛教地狱观具有恐怖、冷酷、受难等特点。六朝志怪小说集中表现了中古时期本土民间信仰的特点,其地狱观、复活信仰等无不带有浓郁的人情味与世俗情调。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地狱鬼神观在早期传播中比附中土信仰观念得以流传,并借助志怪小说丰富的复活情节得以发展,该观点以“死而复生者”之口宣扬佛教以扬善惩恶。发展到唐代,佛教地狱观才彻底摆脱文人小说的比附手法,出现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这样完全本土化的宗教剧目,此后,地狱观等佛教诸佛经义理中占据了中国民间信仰之核心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与民间思维。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前彻底被毁的闵行古镇,现在居然“复活”了,——两位土生土长的老闵行人,用画笔和互联网还原了闵行古镇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他累计投递信函160多万件、报刊120多万份、包裹5400多个,妥投率达100%,使2200多封“死信”、500多个疑难包裹得以“复活”;  相似文献   

17.
文廷海  丁光泮 《求索》2008,(7):226-229
苏辙在集解《春秋》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春秋》的思想进行解读。政治思想,首先从“尊王命”、“正周班”、“尊王官”、“尊王人”、“王者无敌”、“天子无出”、“天子不会”第一次对《春秋》“尊王”之义进行全面的解说,这是苏辙《春秋集解》的重要贡献。此外,夷夏之防、“轻刑慎杀”等政治思想,也阐发新的见解。伦理思想,以“隆君父”为说,强调《春秋》的政治教化意义和“诛心”的作用。史学思想,说经以《左传》史实为本,标举《春秋》“书实”的思想,对春秋时代作“通变”性的历史考察,灌注了自觉的史学意识。苏辙《春秋集解》阐发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以意说经”的《春秋》学风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18.
(一)开放的中国,需要统一的市场。然而在最近一个时期,地方保护主义的幽灵正在悄悄地复活,地区间的市场封锁又愈演愈烈。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两则案例:案例一,富康与桑塔纳“土政策”大战何时休?据《市场指南报》报道:湖北荆门石化总厂1999年底相继买了2辆桑塔纳,但他们压根儿也没想到,除必须上交中央已明令取消的水利建设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等费用外,又无端冒出了7万元的“特困企业解困资金”。当记者采访要求看看文件时,荆门市控制社会团体购买力办公室负责人说:“这是机密,上面只作了回头传达,没有发文件。”这样,…  相似文献   

19.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20.
吴绪成 《世纪行》2006,(12):15-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谐文化源远流妊、蹲大精深。关于“和”与“谐”,距今1900多年的《说文解字》解释“和”,是“相应也。从口,禾声。”形声字。《广韵》进一步解释“相应”是“声相应”,与声音和语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谐”,是“从言,皆声”,也是形声字,与声音和语言有关;《广雅》和《玉篇》对“和谐”二字的解释一致,都可以同义互文,都与声音和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