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名高三学生,在不同省份,考上名校的几率差别有多大?答案是:最大差别288倍。 高校招生分配名额失衡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教育部和高校之间利益交换的“名利场”,而被高考决定着命运的考生,却没有任何发言权。  相似文献   

2.
寒江 《今日广西》2014,(7):46-46
近期,澳大利亚高校正在进行2015年2月入学学生的招生工作,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越来越多的澳洲名校宣布,2014年中国高考考生可以凭借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澳大利亚八大名校联盟中除了墨尔本大学暂未表态外,其他的7所名校都已全面认可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3.
国善 《时事报告》2011,(1):60-61
最近中国的“华约”、“北约”声名渐起。这可不是冷战时期东西两大阵营的对立,而是以北大和清华为首的高校招生联盟不见烽火的生源竞争。  相似文献   

4.
时至8月,新一年高考招生已尘埃落定。在今年的暑期高考招生话题中,“掐尖”成为公众眼中的热词。有港校来内地“团掐”,也有内地高校的“互掐”、“对掐”,一场“掐尖”大战不啻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高校“掐尖”,是对是错,“掐尖”是促进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还是分数至上的面子工程?本期“观察”栏目邀您一同思考。  相似文献   

5.
苏应奎  代孔利 《创造》2002,(3):36-38
我国“入世”,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融入与竞争同在。有人说,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报刊市场的竞争也就是在这个“地球村”里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农村孩子、贫困家庭孩子更多上名校的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在2012年最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推出了“圆梦计划”。这种通过教育改变出身,促进社会流动与公平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神秘莫测。面对这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许多实业家、理论家都在思考:竞争,究竟是在争什么?有人认为是产品和服务之争,有人认为是经营管理之争,有人认为是体制和制度之争……我以为,最深层次的则是文化的竞争。在当代,很大程度上则是审美文化的竞争。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时间”能出金钱,能创造财富,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认识到“文化”,特别是“审美文化”,也是金钱,也能创造财富。在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顾客的审美要求日趋强烈,商品中…  相似文献   

8.
苏卜 《两岸关系》2002,(9):34-34
7月开始的台湾高校招生,共有68所大学校院参与,预估录取率接近70%。在“多元入学”的新高考制度的推行下,考生进入高校的选择空间加大,高校录取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为了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各高校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且花招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9.
王春雨 《群众》2013,(10):78-78
地方综合性高校毕业生处于高校就业的“夹心层”,上有名校毕业生强势挤压,下受大批专科学校毕业生冲击,就业形势严峻。如何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本专科计划招生475万,招生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年来,有的高校利用保送生、特长生、预科生等特殊招生形式,钻“机动名额”、“定向招生”、“自主招生”等招生录取政策的空子,在招生录取环节进行乱收费。"还有的高校从招录人员的确定、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到选人提档,整个招生过程神秘莫测。一些高校关起门来,招生操作程序甚至全由几个人“承包”了,暗箱操作严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百年大计,招生政策中的任何不公,可能影响的是几十万、上百万学生的未来。"从严管理,公开透明,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高校招生…  相似文献   

11.
金绮寅 《黄埔》2006,(4):29-29
黄埔军校作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造就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批精英。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2.
据媒体统计,2014年以来已经有高达18名高校领导被宣布接受组织调查,其中有11人担任学校“一把手”。吉林和四川各有3名校领导“落马”,辽宁、广东等地的高校反腐中,甚至还出现了窝案。高校领导尤其“一把手”的频频落马,再次聚焦了公众的目光。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本来是体制内的清水衙门,如今却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个中原因,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拓展了新的广阔前景,同时也给高校尤其是农业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对待和安善解决好农高校“招生难”和学生“择业难”的“两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7,(1):92-92
2006年11月下旬.新华社报道,从2007年起.教育部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硬挂钩,坚决调减就业率低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名额。教育部还将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突出对就业状况的考查。针对个别高校确实存在就业率“掺水”、作假,或者没有就业就不予颁发毕业证书的现象.教育部将对就业率作假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奖罚分明”,对就业率统计如实、就业状况良好的高校进行表彰。  相似文献   

15.
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加大工作力度,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制度建设为基础、信息公开为重点、有效监督为保障,逐步建立了更加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得到社会广泛肯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3号)的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开心辞典》近日启动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最终胜出的前9名选手均能获得北京大学国学班免试、免费入学两年的奖励,经考试合格后可授予学位。消息一出,网上晔然,有人称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来了,也有人质疑栏目组炒作忽悠人。而据北大方面介绍,国学班招生本就是免试入学。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高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坚持以“三个代表”、“两个务必”的思想指导高校招生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和办人民满意的高考, 就必须树立依法治招、执政为民的理念, 推行“阳光工程”, 严格招生, 规范招生, 阳光招生。一、推行“阳光工程”, 要充分肯定高校招生改革的成果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 我省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04年全省下达生源计划 82410名,考生总量达到 16 2万人, 录取率达到 50 7%, 招收新生总量相当于 1998年的 5倍。省属学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省属…  相似文献   

18.
陆凯阳 《政策》2002,(7):48-49
自1977年恢复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以来,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作为负责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主体的管理体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均未作大的调整。这一管理体制基本适应了高考资源紧缺、精英教育体制的需要。然而,随着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招生扩招,部分省市高校招生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9.
坐落在上海杨浦区四平路上的同济大学是一所创建于1907年的历史名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早在2001年,记者就在《上海越来越“透明”》的特写中提到“同济大学等高校,原来的围墙变成了一排排看得见风景的栅栏,风景与活力透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9,(11):42-43
随着留学不断升温,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留学签证逐年放宽,越来越多中国高中生计划赴海外求学。为了挤进外国名校和取得高额奖学金,很多原本准备报考国内高校的莘莘学子纷纷备战“洋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