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发展就是靠人才,从历史上看,回国人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是很大的。上海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7500美元的跨越式发展,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了解新情况、新特点,提出新举措,大力营造有利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环境。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上海的实际,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留学人员来沪创业的政策,有的政策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是嘉兴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其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战略。嘉兴与上海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总战略,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的嘉兴,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就要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这一首位战略,在接轨上海中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加快经济强市、滨海新市、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8月15日,海南钢铁公司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公司在海口签订合资经营合同,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正式诞生。海南矿业承继海钢公司铁矿石生产经营业务,并将发展成为以矿业开采为主业,矿产品深加工和延伸产业  相似文献   

4.
当前,上海在破解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衡及分布不合理、人才引进面临竞争等系列难题时,切入点要放在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优化过程也必然会涉及到对现有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及深层次矛盾的处理。面临挑战,上海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5.
无情的调整有情操作上海市纺织工会上海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传统老行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上海纺织系统大规模地实施以产业、产品、队伍结构调整为主体的“第二次创业”系统工程,制定了“八五一九五”创业规划。根据规划,棉纺生产能力从“八五”末的213.7...  相似文献   

6.
创业文化主要是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我们谈创业发展,就不能不谈创业文化。创业文化内涵着奋发向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甘冒风险,无所胃惧的历险精神;自力更生,有所作为的自强精神,思想解放、勇于探索的争先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旗帜,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荒无人烟的鄑阳湖畔,住进自己搭起的梦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7.
《今日上海》2014,(8):20-20
今年7月8日,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临港海洋科技创业中心共同承办的“蓝海·逐梦”——2014上海大学生创业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海洋大学图文信息中心报告厅举行。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浦东新区科委、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海洋大学等部门,以及来自于临港地区三所高校60余名大学生创业者参加了开营仪式。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9)
正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要加强与川沙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有序推进后续开发建设,打造成区域发展增长极,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无疑是浦东二次创业的重点,而迪士尼乐园则是带动这次创业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浦东沿黄浦江一带进行了第一次创业,陆家嘴、世博园等都是浦东第一次创业的典型成果。在经济新常态下,上海也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上海国际旅游度  相似文献   

9.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广泛推行的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如今已悄然延伸到上海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3000多家私营企业。 员工积极性,企业助推力 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民营高科技企业中的佼佼者。谈及从几百万元扩张到如今拥有5家上市公司、198亿元资产的历程,董事长郭广昌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吸收员工参与管理,能提高员工的使命感,认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同一性,这是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08,(20):35-35
上海市浙江商会已有22年的历史。目前共有会员5000多家,其中团体会员4000多家、直属会员近千家,含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近100家,并设有房地产分会、文化餐饮娱乐分会、女企业家联谊会等专业分会。去年底,商会成功换届,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连任会长,并确定了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人大月刊》2006,(4):12-12
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的那天,代表审议发言踊跃热烈、争先恐后。眼看审议时间已经很有限,坐在后排的复星集团公司总经理郭广昌代表坐不住了,站了起来,几乎有点“抢”的味道。他接过话筒,语言明快地说了自己的意见:“我向总书记报告一个好消息,您所批示的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琥脂’已经成功,这是自主创新的产品,技术含量不小,目前开始打向非洲市场。”  相似文献   

12.
在市教委近期通报的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中出现了一个新倾向:上半年,全市共有828名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0.7%,创下历史新高。而预计今年全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将超过1000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上海就业的重点落在了“八零九零”这代人身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政策热点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上海市政府规定:上海地区的应届毕业生,创业即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创业大军浩浩然,在多方扶持下,大学生创业者的生存状况如何?《今日上海》杂志将从这期起开设“创业”专栏,不定期刊登毕业五年之内的大学生创业者的故事,关注这批人群的创业成果和心路历程。如有文章新闻可电话联系本刊,更热盼创业者的来信。  相似文献   

14.
缪璐 《台声》2023,(5):74-75
<正>“大陆的‘自我修复’能力还是蛮强的。大多台商台企看重大陆市场的潜力,不会轻易离开,并与大陆在高质量发展方向同步,以抗疫为契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这是上海根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家怡在2022年上海疫情时告诉媒体的。同时,她也是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兼青年工作部部长,协助在上海创业和就业的台青扎根圆梦。  相似文献   

15.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上海》2014,(9):51-51
截至今年6月,由上海市教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市共有828名应届生选择自主创业。 综观这组数据:与应届毕业生总量相比,自主创业者仅占0.47%,但相比往年大幅增加,同期增长70.7%。其中毕业生创业最多的是东华大学,共有170名毕业生创业。据了解,在江苏、浙江两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2.62%和4.42%,上海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愿不高。  相似文献   

17.
萧晓 《现代领导》2002,(7):24-25
上海,历来是中外商家看好的投资热土。这块充满希冀的创业之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机关动态》2001,(6):11-12
上海由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由由发展实业总公司。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后,原浦东新区严桥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探索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在撤销原农、副、工三家行政性公司基础上,吸收严桥乡农民自愿入股,组建了股份合作上海由由发展实业总公司。经过8年创业,由由公司内部运营机制日臻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资产规模迅速壮大,已发展成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以房地产和酒店管理为支柱,  相似文献   

19.
从1992年到2012年,复星集团(以下简称复星)走过了春华秋实的20年。  相似文献   

20.
上海纺织的企业文化建设始于80年代末。那时处于启蒙、学习、模仿、研究的起步阶段,影响力不大。 92年开始,上海纺织第二次创业的帷幕拉开,催生了上海纺织企业文化建设热潮的兴起。上海纺织开始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文化层面反思上海纺织的落伍,初步形成了以四大支柱为核心的上海纺织创业文化框架体系:即播种创业理念,用创业理念引导人;明确创业目标,用创业目标激励人;弘扬创业精神,用创业精神培育人;塑造创业形象,用创业形象凝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