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青年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地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屌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2.
现在,对于我国有没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很多人存在疑问,认为我们还不具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结论是从志愿者文化外延的角度思考得出的。志愿者精神虽然是舶来品,但中国的志愿者文化同样具有“自愿”、“无偿”、“奉献”、“有利于社会发展”等核心内涵,只是从现代公民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文化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上来看,目前我国志愿者文化建设确实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他国也崇孝     
《精神文明导刊》2009,(2):17-17
韩国:“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先说韩国的年俗,它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直接体现。每年春节,韩国都出现“千万人以上的大移动”,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茶礼”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先由主祭者焚香、下跪、  相似文献   

4.
“草根”一词,近年来渐渐成为网络和生活中的一个流行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草,寓意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它生生不息,亘古不绝。草,依附大地而生,漫山遍野。散漫无羁,所以它也是“平民”、“大众”的代名词,富含浓郁的平民色彩和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5.
与前辈相比,中国“新世纪一代”有其独特的群体文化,“嬉皮消费主义”亚文化便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文化形态之一。它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对传统消费文化的解构与抵制,是青少年同主导文化争夺话语权的文化体验,意象化、享乐化、反传统化与非稳定化是这种亚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哲学与社会学层面来看,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消费观嬗变、新价值理念对传统价值的犬儒主义抵抗、传媒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及“青年期统合危机”的个性化表达,是“新世纪一代”的“嬉皮消费丰义”亚文化的多维牛成因素。  相似文献   

6.
来信摘登     
《时事报告》2007,(4):63-63
莫把“恶搞”当时尚 2006年,恶搞大行其道,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影片、英雄人物等,都难逃成“恶搞”的命运,想恶搞的人进入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境界”。审视恶搞,其实就是一种扭曲甚至畸形的社会文化,颠覆着传统的文化道德。网络上的自由言论权是有限制的,有两条线不能突破:一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底线不能突破;二是法律的红线不能突破。  相似文献   

7.
“灰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非主导价值体系而存在,对青少年不良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它以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不断地削弱主导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终极关怀等内涵,将青少年塑造成具有玩世不恭、过度消费、行为不检点、缺乏理想等个性特征或反社会人格,以致于最终脱离社会主导文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传播者的领导;正确把握文化选择的向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加强文化劝导力度,提高青少年对“灰色文化”的“免疫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且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落实”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渗透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理念。它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文化”。我斗胆将一些不正常的“落实”分个类儿.也许能从中领悟一点扭曲“落实文化”来。  相似文献   

9.
《湖北宣传》2007,(4):20-20
近年来,我们把演艺业的发展放在文化发展的优先位置,以“市场化”、“社会化”为主要取向,一手抓传统院团改革振兴,一手抓新型院团的组织壮大,通过专业院团建设,带动社会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开展社区建设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20多年来,社区从学者们的书斋概念变成政府的政策实践.进而变成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理念.并逐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方式.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巨大进步的标志之一。完善的社区建设和丰富的社区生活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这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社区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公共服务重点工程.把社区发展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对推动中国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08,(6):22-24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热衷于制造“颜色革命”,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大搞政权颠覆。“颜色革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激进的社会革命首先需要宣扬激进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实现社会秩序彻底变革(尤其是生产关系改造),革命的最终受益者是多数劳动群众。但“颜色革命”并没有明确的主流意识形态诉求,也不会彻底实现社会生产关系重组,而仅仅是推翻现行政权。就此而言,“颜色革命”只是一场“水过地皮湿”的“假革命”。  相似文献   

13.
“90后”常被人们认为有一种不知往何处去的生活迷茫。而造成生活失落的重要原因是“90后”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承担一份什么样的责任或者怎样“正确”体现自我。理解“90后”现实生活行动状况与社会融合状况等,需要对“90后”的形成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钟周铭 《人民论坛》2023,(11):107-10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相对论虽广受争议,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合理内核”却是其理论精华所在,符合国际社会“保护多样性”的共识和努力。和谐世界理念是科学民主的世界发展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文化相对论“合理内核”与和谐世界理念可谓实现了互释。  相似文献   

1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放在传统中国很完满,但用到现代却少了一环:那便是“家”与“国”之间的“社会”。 社会说起来比较抽象。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社会最简单的对应是我们生活的“社区”。这个社区是地理意义的,比如我们生活的公寓或者大院;也是情感和认同意义的:个人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认同为社区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魏金辉  黄守洲 《广东民政》2010,(1):52-52,66
“草根”是寻常百姓的代称,由于处在社会底层,声音常常被淹没,权利常常被漠视。然而,“草根”们却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顽强地生长,执着地呐喊……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内卷化”行为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离乡不离土”的社会行为具有典型的“内卷化”特征。这既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土地及相关惠农政策的吸引等客观原因,也有农民工人力资本匮乏,文化、心理及生活方式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等自身因素;政府应进一步发挥扶植与引导功能,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推动城乡交流,促进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视,但社会风尚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道德意识还不够强,社会上违反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现象还不少,特别是一些“经济人”还缺乏“道德人”意识。为此,在当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  相似文献   

20.
赵梅 《人民论坛》2023,(3):93-96
“取消文化”已经成为今日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公众人物或知名公司因不当言论而被抵制、被“取消”的事件时有发生。“取消文化”源于美国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反种族歧视运动,在表现上与“政治正确”“觉醒文化”和重塑历史运动密切联系。我们看到,“取消文化”在捍卫女性、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在追求多元、平等和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矫枉过正的“取消文化”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极化,使美国社会深陷“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