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0,(6):63-63
“谁占领了新兴媒体阵地,谁的传播手段就更先进、传播能力就更强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主持中国网络电视台开播仪式时说,“主流媒体在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中,一定要增强向互联网延伸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万军 《当代党员》2013,(1):48-49
随着现代传播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新兴媒体时代的舆论更趋复杂化、多元化。十八大强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新兴媒体的运用与管理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领导干部应努力提高运用和管理新兴媒体的能力,为切实增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全局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3,(21):12-12
有中央媒体近期刊文《纠正“领导高明论”》,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在思想水平与工作能力上都比周围群众高明,甚至认为“谁是领导谁高明”。文章提出了“领导高明还是群众高明”这个“事关立场和观点的根本问题”,称应坚持群众高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事如此,小事亦然。那么,现实中一些领导是不是就比群众高明?什么样的领导才算是真高明?  相似文献   

4.
高金萍 《前线》2022,(3):25-2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形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的国家形象基本重合。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有助于增强国内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为中国发展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要解决“传什么”“谁来传”“传播效果好不好”的问题,争取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准确认知和认同,中国外宣媒体努力实现传播思维转型、传播内容转向、“自我—他者”关系转换,致力于塑造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相似文献   

5.
新闻资源共享、信息内容同质是当今的新闻常态,可以说,越来越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越演越烈的各类媒体竞争,必然导致新闻信息共有化,谁也难以垄断信息资源或独自捷足先登。在“一家持酒樽,全村闻酒香”的地球村里,各类媒体、特别是同质媒体要想获得独家报道,靠“抢”新闻时效是无法取胜的。  相似文献   

6.
一年旁草绿,风来满眼春。在今年全国“两会”这个参政议政的大平台上,一个奋进、开放、文明、和谐的责州新形象,以高层次、高频次、高水平的媒体传播完成了一次淬炼和提升。“回眸“两会”召开的这12天;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4,(11):53-54
加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双鸭山市通过壮大主流宣传,增强舆论引导力;弘扬主流价值,增强社会感召力;建设主流阵地,增强传播竞争力;打造主流网络,增强网络影响力,不断加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新兴媒体运用能力,特别是利用新兴媒体收集信息的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网络监督能力和新兴媒体应对能力。要提高运用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对新兴媒体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并且掌握媒体传播规律,与此同时,政府要打造平台,为领导干部提高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提高领导干部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对于维护国家话语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运用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对新兴媒体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并且掌握媒体传播规律,与此同时,政府则要打造平台,为领导干部提高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一、领导干部提高应对媒体能力的现实意义媒体作为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和载体,在导引舆论、影响事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对于我们党的建设、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琼 《学习月刊》2014,(7):34-35
电视新闻“新媒体”化.简单来说.就是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手段与新媒体形态的相互融合.这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是要取代谁.它的发展总是以技术进步为前提.新与旧只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例如.广播电视对于报刊杂志来说就是“新媒体”.但在网络媒体面前就成了“旧媒体”了.若以此类推.在下一次新技术出现之时.如今所谓的“新媒体”可能也将被写入历史。因此.媒介形态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没有永远强势的媒体.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08,(10):7-7
本刊讯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思想宣传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不同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学术期刊传播开辟了新的载体、新的空间、新的方向,学术期刊不仅要重视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印制质量,也要关注如何更快速更便捷更生动地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给广大受众群体。为此,学术期刊应紧跟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构建多元化传播路径,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力、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政府形象是政府行为及其施政效果的客观实在性与公众主观认知的统一。政府形象的主观认知成份,决定了政府形象具有相当大的人为塑造空间。特别是在媒介化的时代,能否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府形象的传播,已成为政府形象塑造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媒体运作的能力也随之成为衡量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14,(6):7-7
读者是媒体的服务对象,也是信息传播的起点和归宿。要使读者与媒体之间产生心理契合,提高接受信息的有效性,媒体就必须贴近读者的心灵。《当代党员》杂志2014年第1、2期的“心灵沟通”栏目,就是一个紧贴读者的关注点和需求点,能与读者心灵沟通、心理互动的好栏目。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多次就这项工作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1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⑴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媒体工作人员,笔者在工作中深切感到,新时代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到共融互通。  相似文献   

17.
许敏 《党课》2011,(10):62-63
媒体素养,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随地要面对媒体,接受来自媒体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对人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了解和用好媒体资源,如何自觉地参与媒体活动、促进社会发展,是值得领导干部重视的—个重要问题。对于多数领导干部而言,媒体素养是一门需要补课的新学问,因为较之于普通民众,他们与媒体有更多的接触,更需要提高面对媒体、利用媒体和引导媒体的素质与修养。加强媒体素养,各级领导干部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传播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如:虚假信息泛滥,侵权现象严重,犯罪现象难以杜绝等。当前,应从强化网络新闻媒体的职业操守、完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网络传播行业自律治理模式等方面对网络传播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甚嚣尘上,危害极大。社交媒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传播内容迎合化、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效果放大化的新态势。究其传播扩散原因主要包括:内容层面,条件选择、表达叙事的处处设“套”;网民层面,群体心理影响、素养不足恰中其“计”;平台层面,资本算法逻辑、监管不力双面埋“坑”。对此,应当做到以正确舆论导向凝聚共识、以信息技术赋能平台治理、以法律思维筑牢法治防线、以素养提升破除虚无迷思、以平台建设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谈到如何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时,强调:“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