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宇宙 《世纪桥》2007,(4):76-77,86
马克思的“历史”规定是科学的历史话语。在新世界观的原初语境中,“历史”并非仅仅是指常识中的社会历史领域,更重要的是哲学本体性的规定。历史是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是人类的历史性存在和历史性生存,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不断自我否定向前的实践过程。其“历史”规定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一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性存在,一是“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生存。  相似文献   

2.
程真 《理论学刊》2005,1(12):30-31
列宁曾经指出,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会使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方面分别提到首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一度被时光“湮没”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了学界关注的热点。马克思从其时代“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事实出发,揭示了“世界历史”产生的必然性和本质,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立足当代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认真的解读,对于我们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全球化是我们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对于“全球化”,目前有狭义和广义两…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3,(9):64-64
这是一本关于治国安邦的书。这里有81篇传世华章,有永载史册的43位历史巨人。根据这些人物不同的历史角色和不同的语辞所寓蕴的涵义,将全书分为“开国者说”、“兴国者说”和“亡国者说”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并能在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 ,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找到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的方法 ,坚持不断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的几次全国代表大会 ,就是总结历史经验并在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的枢纽和转折点。一在党的历史上 ,党的“七大”和“八大” ,可以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善于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坚持与时俱进的两次代表…  相似文献   

5.
《中国通史简编》是坚持唯物史观书写人民历史的经典著作。著者范文澜围绕“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主题,应用阶级分析法厘定近代前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内涵,书写生产、阶级、民族三个斗争场域中的人民主体力量,秉持历史主义、以人民利益为标准评价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运用大众风格写史,勉励人民承担不同时期的历史责任。当《简编》中斗争、革命的叙事权威变迁为如今奋斗、现代化的主导话语时,则需要思考如何贯通“生产和生活”“阶级和社会”“民族和文明”,立体书写人民历史,展现人民合力。  相似文献   

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然而,任何形式的民主的产生、发展和巩固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历史条件,支持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水平和发展程度。任何超越历史条件的民主势必流于“民主空想”,其描绘的“民主蓝图”和民主改革只能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7.
历史总是在二律背反中行进,这令近代一些思想家不胜慨叹、无比困惑。当人类迈向21世纪之后,历史是否能从这两难的悲剧性阴影中走出?这不是本文能科学地回答的问题,但回答不了的问题可以提出,可以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历史是否具有二律背反的性质?对这一问题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有“能否走出”的问题。历史是个多义词。本文所论述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及现实的历史活动。大家知道,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考察了四种二律背反。在每一…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起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究竟有无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既是“终极之问”,更是“历史之谜”,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却得不到正确的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证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指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党课》2020,(4):18-22
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起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究竟有无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既是“终极之问”,更是“历史之谜”,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团在中国自古有之。在古代历史发展长河中,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社团、教育社团曾大量出现。如唐宋时期的“诗社”、“吟社”、“文会”。但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这些社团还具有较强的原始性和封建性。直到近现代社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社科类社团才真正出现,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增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现实要求。然而,在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因循守旧”“一知半解”“一蹴而就”“照搬照抄”等。为此,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贯通“守正与创新”的逻辑关联,涵养历史思维;搭建“了解与吃透”的桥梁纽带,锤炼历史眼光;实现“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把握历史规律;构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渠道,强化历史担当,以有效破解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向。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历史现象周期性的重演,这种现象被政治家、史学家们称为“历史周期律”。四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反复思考过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晚年历史发展的超越思想的历史考察,认为关于马克思晚年的困惑,实际上是研究马克思晚年学术思想的学者自己遇到的困惑,并把它强加给了马克思。文章区分出社会发展的两类不同的问题:一是基本规律,一是基本形式,而“跨越问题”,是属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问题。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基本形式分为依次演进和超越两种。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的深入研究,提出马克思早年与晚年在史学研究方法论的不同:早期侧重逻辑方法,晚期则为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的“互补”。文章最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质特色就是超越发展,与历史上以往超越发展所不同的是,我们是自觉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推动社会革命中契合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逻辑理路,在与人民监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补充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内容,已成为继依靠人民监督跳出历史周期率之后的第二个答案。进入新时代,“四大危险”和“四种考验”是我们党在跳出历史周期率实践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提高“四自能力”,在接续奋斗新时代中发挥自我革命精神答好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历史性的长期考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过程,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曲折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必然有不同程度的低谷和高峰。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三个低谷”和“两个高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相继的五个历史阶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才能避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为失误,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留下了光彩夺目的自由观遗产。马克思自由观的发轫、形成、发展直至成熟,与其本人不同阶段生活成长的历史境遇以及欧洲哲学史本身所蕴含的自由精神休戚相关。马克思自由观在历史中演进生成,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脉络,最初呈现为作为精神本性的“自我意识”,经过“克罗茨纳赫转折”,马克思自由观进入“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自由”阶段,将自由视作自由自觉的活动。直至唯物史观创立,马克思对自由的探索正式踏入唯物主义自由观的科学之路,开启了其自由观作为“自由个性”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并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自觉深化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努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周良书 《前线》2016,(Z1):107-1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党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概括为三个“历史告诉我们”。第一个“历史告诉我们”,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个“历史告诉我们”,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事业、道路和战略;第三个“历史告诉我们”,强调永远不能忘记党的历史。这是从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三个理性认识。它给广大党史工作者提出了一项艰巨任务,就是要把这种理性的认识具体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说明党史人物和事件的来龙去脉,用历史自信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在党的历史上是很重要的时期。党的十四大继往开来。“往”,如果讲得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七十多年之“往”;直接地讲,是新时期十四年之“往”,足继这个“往”。从十四大以后新时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来”,是开新时期的新阶段之“来”。十四大报告给新时期十四年这一章历史写了下了基本总结,又为下面一章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1991年,胡绳同志主持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时讲过,我党历史时期的划分是不是可以以民主革命时期为一段,社会主义时期分两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前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新篇。这是我用自  相似文献   

20.
江玉芹 《唯实》2001,1(12):66-68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5 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 ,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 ,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并深深地扎根于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 ,它同实践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